高考作文素材
- 来源:今日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考,作文,素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2 09:56
【编者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基础。本刊推出一系列经典作文素材,为即将走向考场的莘莘学子加油加分。“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让思维拐个弯
陈连锦
一天带着六岁的小孩闲逛,碰到两位同事,其中一位同事热情地打了声招呼:“哎呀,难得见你带小孩出来玩”,另一位同事马上接过话:“不对,是小孩带他出来玩。”平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认为大人带小孩出来玩,其实,换个角度看还确实是小孩带我出来玩。一方面,平时的我喜欢坐在电脑前,不愿出去走动,只有小孩要求出来时,我才会跟着出来。另一方面,小孩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平时的我不喜欢到别人家里坐,可是,小孩如果去了别人家里去,我也只得跟着进去。这样看来,确是小孩带我出来玩。
同事的点拨,让我发现了给思维拐个弯是件蛮有趣的事情,让我不禁陷入了思考。是人放羊,还是羊放人?常规的答案是肯定是人放羊。换个角度,其实是羊在放人。羊吃草的时候,吃到哪里,人就得跟到哪里。羊知道哪个地方有好草,它边吃就边往那个地方去了,但人却不知道,所以,人只能跟着羊走。羊还知道哪个地方有水,吃到一定的时候,它自然而然地就向那个地方走去,它不乱走,它从来不会迷路,有经验的牧民跟在羊后面,总是能够找到水。
还曾看到这样的例子。美术课上,老师拿出一张白纸贴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选各种颜色的彩笔,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同学们尽管很纳闷,不知老师的用意所在,但是他们还是很快在纸上签名。等全班同学都写完,同学的名字已经占满了整张纸。这时老师问道“谁还能在纸上画出一朵花?”大家纷纷摇头,认为已经纸上毫无空隙,不能再画一朵花。老师没再说什么,他揭下纸,伏在桌子上挥笔作画。很快,一朵美丽的花被老师画好了,原来,老师只是把纸翻了过来,便用纸的另一面画出了美丽的花朵!
一张纸有两面,但常人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签名,可是很少有人想到我们只要换一面过来,就可以重现在纸上写字或画画。多面的思维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有时候不走阳光大道,而是潜入森林,走过沼泽地,你会发现有另一个艳阳天在等着你们。当我们面对挫折和磨难而愁云莫展时,其实,很多时候,你需要做的只是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
(肖婷荐自《思维与智慧》)
适用话题:逆向思维
致命的松懈
流沙
英国的“瑞安航空”因为机票低廉,深受乘客喜欢。去年夏天,一位只有三十岁的机长驾着搭乘有153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37客机,从英国飞往德国。
因为起飞晚点将近半个小时,机长将飞机升空后,采用了最佳航速,飞机很快飞越英吉利海峡,向欧洲内陆飞去。瑞安航空是一家廉价航空,很在乎航班的误点率,机长一路上努力操控着飞机,尽量让飞机早点到达德国。
一个多小时后,飞机接近了德国机场上空。机长松了一口气,他操控着这架737开始下降。突然机舱里发出“拉起、拉起”的尖锐警报声,机长一看仪表数据,全身冒出了冷汗。
因为他以为顺利完成了这趟航班,心神松懈了,同时也为了节约时间,没有按降落流程操作,出现了一个致命错误。飞机急速下降,速度达到了每秒152米,而飞机离地面只有137米,只有一秒不到的时间飞机就会直接撞击地面,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机长立刻启用“盘旋”口令,飞机迅速从跑道上往上拉,飞机几乎擦着地面再次腾空而起,一场惨剧被避免了。
机长虽然挽救了这架飞机和机上100多条生命,但他仍然受到严密的调查。调查认为,机长犯了两大致命错误,一是急于下降,节省时间;二是心神和精力松懈,没有精确操控飞机。
美国一位航空事故调查专家说,在全球的空难中,超过一半以上的空难均发生在降落过程中,天气、地面保障、客机机械等原因有时可能是空难的客观原因,但是飞行员操控失误仍然“阴魂不散”,原因在于飞行员经过长途飞行,到达降落点后,许多飞行员已经疲惫,精神不在“状态”,没有很好地“兴奋”起来,结果导致操控失误。
这与登山事故同一个道理。从登山的规律来看,越是最后的几百米,越有可能出现坠落事故。因为登山者历经千辛万苦,看到胜利在前,会产生松懈心理,再者经过跋涉,体力和心力已经大量消耗,登顶那几百米往往陡峭而危险,如果精神松懈,一不小心就会看不到脚下情况,导致事故发生。
无论人生还是事业,其实莫不如此。越是接近目标,越是要调整好心态,保持头脑的清醒,不冒进,也不懈怠,冷静地一步一步接近,才能关键时刻防止掉“链子”。
(莫非荐自《大公报》)
适用话题:自律、警惕
一只鸡的幸福
高宗飘逸
朋友发给我一张名为《幸福》的照片,打开一看,只见在一座古老的青砖窑洞前,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内,两把小木椅子上对坐着两个身穿粗布衣服的娃娃。一个娃娃四五岁,表情宁静,左手端着一只海碗,右手举着筷子,筷子上挑着两根长长的面条,正在送往对面弟弟的口中;弟弟两三岁,天真无邪,坐在椅子上仰着脖子,张着嘴巴,身体前倾,去接哥哥送过来的面条。不看其它,只是看到这个场景,就足以将人引入浓浓的幸福之中。
顺着画面继续向下看,一只半大的小鸡,翅膀还未长全,只见它双脚交错,稳稳地站立在面条的斜下方,长长的脖子向上伸着,头努力地昂着,嘴巴微微张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哥哥筷子上的面条,叫人忍俊不禁。可在笑过之余,我不觉被这只小鸡震惊了,同时对摄影者的构思连连称妙。
我赶忙打电话和朋友说:“那只小鸡绝对是这张图片的点睛之笔。”他也笑着连连称是,他说:“在那只小鸡看来,面条就是它的幸福,而对我们来说,成天追求幸福,却不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是啊,如果只是一碗面条,小哥哥舍不得吃而喂给弟弟这种设计,常常会把我们带入一种天真无邪的亲情被传递的幸福中去,而这样的口味也未免太过于平淡化和大众化。可是摄影者将等待面条的小鸡捕捉到了镜头里,立刻把人拉回到了对生物最原始的幸福的思考之中。
面对目前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类无限膨胀着深井般的欲望,使得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攀升的基础上,幸福指数却明显下降。“你幸福吗?”一度成为百姓见面谈论的热门话题。更多的人纷纷询问:我们的幸福哪里去了?
小鸡的动作给了人类最好的回答。
不是我们不幸福,而是我们在不断追逐幸福的过程中,不停变换幸福的参照物,不停拔高幸福的指数,以致我们逐渐忘却了最初为幸福设定的含义,从而使我们的心逐渐远离了幸福,甚至失去幸福。
对于那只小鸡而言,能有一顿美餐,哪怕只是捡到主人掉下来的一根面条吃,那便是它最终的幸福。
(余娟荐自《讲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