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科举考试中,需要有名人举荐,才能求得功名。如果没有名人推荐,考生本人有一定的名气,也能求得功名。当然前提是要有真才实学。反过来理解,如果既无名人推荐,也没有名气的考生,即使有真才实学,也只能落得个名落孙山的结局。
李昌符是成通年间的考生,自幼苦读诗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因为没有人引荐他,也没有什么名气,所以连续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也没能金榜题名。转眼又到了开考之年,怎么才能让自己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考生变成一个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呢?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写了五十首关于婢仆的诗,这些诗,写的都是婢仆们最忌讳的短处。写完后给公卿们看,这些诗便开始在公卿们中间流传开采。有一天早上,他刚起床,就被告知外面有人找他。一看,是一个年纪大些的女婢,领看见个年纪小些的女婢,怒气冲冲地站在门外,他说:“我就是李昌符,你们找我有何贵干?”那些女婢立即骂声一片,原来李昌符那些写婢仆们的诗惹怒了这些女婢,人家找上门来了,李昌符连忙辩解,但那些女婢哪里肯听,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后来那些女婢冲进了他的屋子,他挨了几个耳光之后,狼狈不堪地跳后窗逃跑了。
这件事立即轰动了京城,成为当时一个影响最大的娱乐新闻,人们都想看看李昌符写的那些诗,这些诗很快就传遍了京城,而李昌符也随之名满京华。
有了名气以后,成功就水到渠成了,一个月后,他第四次参加考试,顺利地进士及第。
其实,那天去找李昌符打架的那尼个女婢,都是他事前花钱雇的,他是故意用这种方法制造一夺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从而达到把自己炒作成公众人物的目的。
(姜午阳荐自《郑州日报》)
文/唐宝民 责编/莲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