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中国:大梦想 大产业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纪录频道
  • 发布时间:2013-11-25 08:33

  纪录片的希望既在亚洲,也在中国。”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副主席、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表示。

  央视纪录频道开播至今不过3年时间,但由此而开启的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宏伟愿景已在纪录片人内心酝酿经年。身为央视纪录频道总监的刘文,也许心中巴不得一夜春风梨花满树,但在战略构想上、在规划行动上必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为了适应中央领导、中宣部领导关于“推动纪录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综合增长”的需要,适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实施“纪录中国”工程的需要,适应纪录片国际传播、文化引领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央视纪录频道历经近一年的筹备后,正式发起成立中国纪录片播出、制作两大联盟。

  今年7月17日至19日,中国纪录片界近300名精英人士集结河南郑州。由央视纪录频道发起的中国纪录片制作和播出两大联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纪录片行业从此进入联盟时代。

  据悉,以《纪录中国》栏目为开端的“中国纪录片联播网”是“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的基本合作模式之一,该栏目于11月11日在各联盟会员台正式开播。

  中原会盟

  当兰州广播电视总台台长王韧接到郑州会议通知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经费问题”,对于成立联盟和打造《纪录中国》栏目则“半信半疑”。

  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龚政文也有同样困惑:“这到底是一个什么联盟?怎么运作?我们是一个什么角色?”

  还有一些地方台领导是抱着习惯性服从“上令”的心态赴会。然而,短短三天简而有序、言之有物的会议、研讨,令他们迅速摆脱疑虑,并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充满憧憬。

  7月17至19日,全国所有31家省级电视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电视台、60余家市级电视台的台领导、纪录片创作负责人以及103家社会制作公司、国际纪录片机构的代表共计300余人响应央视纪录频道会盟邀约,如期而至。

  “ 在纪录片发展势头快速提升,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联盟应运而生,它标志着中国纪录片界第一次真正构筑起‘互利共赢’的大平台,第一次真正组建起面向国际的中国纪录片联合舰队。”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表示。

  “在纪录片领域,只有平台可以转化为利益,只有平台才可以把纪录片的价值转化为市场利益,平台是这个行业最强大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录频道发挥着很大作用,是典型的由频道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模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表示。

  近两年,纪录片发展势头的快速提升得益于2000年以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对纪录片产业的扶持政策,而央视纪录频道两年来在收视、口碑、广告创收、机制创新、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业绩则成为撬动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支点。

  “纪录片跨时空、跨文化的特质已经走过了低端制作与低效传播的恶性循环,中国纪录片的社会生态和媒介生态正迅速改善。”据刘文介绍,两年来央视纪录频道专注纪录片精品工程,通过《舌尖上的中国》《超级工程》《春晚》等精品内容,拉动频道视份额、海外发行、广告销售的数据翻番增长。“纪录频道收视份额以每年55%的速度持续增长,海外纪录片发行递增248%,2012年广告创收2个亿,今年有望突破5亿元。”

  通过委托制作、社会招标等方式,央视纪录频道网罗了一批社会制作公司的力量,形成纪录片的社会化生产平台。“700多小时的首播节目”即是央视纪录频道为社会化生产提供的合作空间。

  央视纪录频道开播后,多次亮相戛纳电视节等国际知名节展,以“国际化品质和市场化路径”实现了国产精品纪录片海外传播的突破。今年9月央视纪录频道应邀承办“2014年第22届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人大会”,表明中国纪录片的国际话语权和市场地位已有显著提升。

  “首先是信任,其次为尊重。”央视纪录频道发展两年来取得的成绩迅速积聚起号召力,在各省、市电视台、制作公司眼里,央视纪录频道已经是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强心剂和未来纪录片创作及发展的风向标。

  然而,宏大愿景之下,如果有具体而务实的行动规划,无异于水中望月。因此在成绩之外,刘文看到更多的是困扰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三个现实:“高水平创作人才匮乏,精品纪录片稀缺,纪录片市场尚在成熟。”这也是央视纪录频道发起此次“中原会盟”的用意所在。

  会议期间,来自社会制作机构和各省市级电视台的参会代表分别讨论了两个联盟的章程草案,并围绕如何深化合作实现共赢、如何在国际视野下进行专业化制作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有业内人士指出,两个联盟的成立,将使全国的纪录片制作和播出队伍紧密合作,实现全国行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共同打造市场、培育市场是把纪录片做强做大的一个重要基础,建立联盟、建设平台、市场驱动,这三步至关重要。”云南广播电视台常务副台长赵树清有感而发。

  中国纪录片制作联盟目前凝聚了国内100多家纪录片制作机构,覆盖了纪录片生产的整个链条,通过联盟内多模式的合作,逐步推动建立中国纪录片行业标准;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则将全国32家省级电视台和60多家市级电视台联合起来,成立“中国纪录片联播网”,在这些电视台的地面频道开办每天30分钟的《纪录中国》栏目。

  三大合作平台 九大合作模式

  “联播网播出的纪录片是无偿的?还是收费的?”龚政文发问。“第一年是无偿提供,先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刘文答。

  如不涉及实质性和实操性问题,就难以取信于人,难以达成成立联盟的真正意义。在7月19日的多元合作主题论坛上,刘文着重提出了对两大联盟具体运作的设想——“三大合作台、九大合作模式”。

  一是“制作合作平台”,主要有联合摄制、委托制作、国际联合摄制等合作;二是“传播合作平台”,主要内容有共同开办纪录片联播网、打造央视纪录频道主题展播时段、新媒体延伸传播等合作;三是“交流合作平台”,主要包括开展主题活动、参与国际节展和评奖、高端人才培训等合作。

  “中国纪录片联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机制创新、合作创新和理念创新,甚至是模式创新,目前有九种合作模式,以后还会更多。”罗明表示。

  从制作、播出和交流三个维度进行合作模式创新,出发点就是要“培育更多人才,培育更多纪录片观众”,提升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

  “就纪录片产业来说,我们现在不仅缺少高质量创作人才,更缺少纪录片的调研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刘文表示。

  在7月18日举行的纪录片联盟国际培训会上,国家地理频道前副总裁史蒂夫·伯恩斯、欧洲阳光纪录片节组委会主席伊夫·让诺、CNEX创作总监张钊维,向与会者阐述了国际纪录片提案的标准和流程。有与会者笑称:“这是联盟成立的第一项福利。”

  刘文深感培养中国纪录片创作者学会通过提案为自己赢得投资,甚至播出平台的重要性。“各个电视台除了培养一个好导演、好摄影师之外,还应培养一两个懂节目、懂管理的制作人,让他们学会对项目流程、环节、成本、预算进行控制,包括人员的调配。”

  “培育的是什么?是土壤。”纪录片《京剧》总导演康健宁被称为国内最具声望的纪录片导演。他认为,联盟的成立意味着纪录片人的艰难跋涉刚刚开始,需要解决很多带有本质性的问题,必然是一个渐进而艰苦的准备过程。

  “引导大家用工业化思维看待纪录片创作”也许是央视纪录频道给予业界最为深刻的启示。“联盟的成立将把中国纪录片行业带入工业生产时代,同时,进一步激活市场,促使市场逐渐按照纪录片的价值和品质评定价格,最终形成市场共识。”张同道表示。

  著名纪录片导演金铁木也有同感:“市场是一个行业真正的推动力。以前的纪录片行业,人们只知有编导、导演。现在,制作人的概念出现了,制作机构的概念出现了,行业联盟出现了,这些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市场的形成。”

  通过制播联盟而搭建起合作平台,将在“精品、人才和市场”三个方面推动中国纪录片市场的成熟。

  “精品”方面,联盟将以合作机制创新推动创作更多高品质纪录片,不断培育和扩大纪录片受众规模;“人才”方面,将培训一大批具有国际化创作理念和专业水平的纪录片人才,不断充实纪录片后备力量,推动中国纪录片整体创作水平提升;“市场”方面,将推动各省、市电视台“开栏目、设机构、建队伍”,逐步建立中国纪录片行业标准体系,培育和建立行业版权意识,规范版权交易体系,加强行业自律,保障纪录片节目无障碍进入国内外市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我认为如果联盟能够渐进式带来一种变化,首先要给纪录片创作者一种平等的地位,让我们在选题、资金上有一定话语权,就是进步。”康健宁对联盟的发展保持理性。

  罗明对两大联盟的寄望甚高,希望通过联盟的力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化创作理念和水平的纪录片人才,生产更多高水准的原创作品;此外,为纪录片培育出更广泛的社会受众,拓宽观众人群,扩大纪录片传播渠道,推动建立行业标准,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和营销水平,“使联盟成为中国纪录片行业的中坚力量。”

  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与河南省委宣传部签署了《纪录片合作框架性协议》,与四川广播电视台就联合摄制纪录片《三国》、与江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景德镇》、与河南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海外少林》、与广东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十三行》、与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西南联大》、与福建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纪录片《船政学堂》等多个项目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大戏第一幕:《纪录中国》

  11月11日,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个合作项目“《纪录中国》——中国纪录片联播网”于全国70家省、市级电视台同时开播。由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纪录片《美丽中国》担当起“首播大片”重任。

  《纪录中国》栏目是一档在全国省、市电视台地面频道每日播出的30分钟精品纪录片栏目,该栏目不仅以播出优秀国产以及中外联合摄制纪录片为主,同时,也将国外经典纪录片收归囊下,题材涉及自然类、社会类、人文类、文献类等多样化的纪录片内容。因此,被业界称为:目前国内传播范围最广、参与电视台最多的纪录片栏目。

  据介绍,2014年1月1日还将有第二批地方电视台陆续开播《纪录中国》栏目。

  “要提升国产纪录片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关键是要提升品质,品质的评价关系到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关系到工业体系,有了纪录片的工业体系还要有发动机,而纪录频道就是这个发动机。”张同道表示。

  央视纪录频道不仅是发动机,同时也是中国纪录片产业的设计者。在对联播网的模式设计中,省市级地面频道被放到了核心地位。

  为何强调地面频道?

  刘文表示,在对《纪录中国》的定位设计中,涉及未来节目的版权问题和播出范围。“未来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应该只限于地面频道播出版权。各个省、市台应该选择各台具有较高收视竞争力、符合栏目定位和节目品质的地面频道。”

  此外,他建议,播出时段选择在各频道的黄金时段,即18点到23点期间播出。“便于管理,我们只在指定的播出频道进行首播和重播,不建议跨频道播出。”

  开办“《纪录中国》—中国纪录片联合播出网”是为了落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重点实施“纪录中国”工程,不断拓展纪录片播映渠道,持续扩大纪录片影响力的一项举措。

  其宗旨在于通过纪录片播出联盟的力量,拉动电视观众欣赏高品质纪录片的需求,推动纪录片产业的快速发展。

  “纪录片联播网是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合作方式之一,也是一个创新,我们相信通过联播网的设立,一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联盟优势。”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表示。

  央视纪录频道也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将为联播网提供播出所需过七成的节目量,并约定第一年将不在节目中插播广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节目资源共享、播出平台共享”。

  “联播网有点像纪录片的‘新闻联播’,但又与之不同,新闻联播是简单的转播,而联播网是共同编播,共同生产、共同制作,而且还要合作共赢。”赵树清认为,联播网的成立是中国纪录片史上的一个创举。

  张同道也认为联播网将对纪录产业产生巨大推动:“地方台加入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加入纪录片联播网,共同开办《纪录中国》栏目,可成为推动全国纪录片行业发展的动力,通过对全国行业的拉动,让各地方台不仅传播优秀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学习、合作,未来也能加入到高品质纪录片的制作中,从而形成行业的良性运转。”

  据悉, 除了《美丽中国》,《纪录中国》栏目首批播出的纪录片还包括《舌尖上的中国》《隐蔽战线》《帝国的背影》《花豹女王》《鳄鱼争霸战》等。

  文/张 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