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新坐标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中国电影
  • 发布时间:2013-11-25 10:30

  今年上半年,国产片的集体狂欢如同惊鸿一瞥,到了下半年明显后继乏力。尽管入市影片的数量仍在增加,但在《小时代2》之后,只有《全民目击》激起一阵浪花,以致全国市场在第三季度末迅速跌入低谷。为什么上半年那些影片能卷起狂飙,下半年的这些影片却波澜不惊?原因还在影片故事本身。能够在市场上风生水起的影片均与现实题材有关,它们突然集体涌现,打破了先前的沉默,甚至形成一个运动。一个时代的文艺潮流正是这样形成的。

  很多时候,生活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人们并不自知。生活是千丝万缕结成的网,最轻的最小的方面连着一切重大的方面。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些小的、轻的、看似支流的东西往往能够触及到社会的更深层。中国当下的电影创作,的确已经到了触及大时代的时候。因此说,下半年的影片没有惊喜,原因在于这些电影和我们的时代没有建立起一定的关联性。电影当然是娱乐的,但当生活中的“大片”不断上演的时候,电影的娱乐性和所蕴含的信息量能否让观众满意?

  互联网时代给了我们最直接的答案。互联网社交平台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交换频率最高的内容就是人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一个在互联网上从来无人讨论的电影题材,其娱乐性一定不够,这不应该是一部卖座电影的题材。上半年在市场上大获成功的电影,均触及到互联网上的流行话题,包括《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和《北京遇上西雅图》等。恰恰这些看似非主流的话题或者故事,正是互联网社交平台上交换频率最多的东西。他们直接触及到了当代人们纠结的价值观和所思所想。从这个角度看,这些题材不小也不轻。没有这些,就没有中国整个社会翻天覆地的大改变。

  下半年的电影远离了我们的时代,没有引发什么争论,市场自然归于平静。上半年的国产片春潮奠定了电影市场上的新坐标,这个坐标不判决一部电影的质量,只衡量它与市场(观众)的距离。这个坐标就是当代性——其横轴是题材或故事本身引发的互联网热议程度,纵轴是电影的表现手法。

  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的集中爆发值得我们珍惜。在人们主观上未必愿意承认这个时代的变化已经“天注定”的时候,这些影片通过那些看似边缘化,却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元素,让人们看到了这种变化的趋势——首先是年轻人精神世界的变化,其次是社会价值观的转变,还有传统社会规则的解构与新生活的建构。这些电影已经把触角伸到时代变化的敏感区间,并以此引起众多观众的共鸣。

  不是任何时候电影都能激发社会热议。中国电影的新坐标可能仍会直接反映这个时代。小现象中可以看到大时代,小时代中可以看到大规律。而没有时代性的电影,就会远离这个坐标,从而淡出观众的视野。

  文/赵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