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过剩产能“长痛不如短痛”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化解产能,产能过剩
  • 发布时间:2013-12-16 14:03

  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与调结构、转方式结合起来,体现了突出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长效机制的理念。

  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电视电话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首先要管住和控制增量,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从源头上杜绝新增项目。

  会议透露,电解铝阶梯电价制度正在抓紧制定; 2015年底前全国将淘汰炼钢和炼铁产能各1500万吨、水泥产能1亿吨、平板玻璃产能2000万重量箱;各地还将取消过剩产能行业用地优惠政策等。

  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指导意见》将改革重点锁定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严重产能过剩行业,上述产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对记者表示,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转型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特征,也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和矛盾。

  “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经济现象。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生产过剩的集中爆发,我国以前也多次出现过。但是,像目前这一轮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的产能过剩还不多见。”朱宏任说,“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朱宏任表示,把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压下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分类处理在建和建成违规项目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各地要坚决摒弃‘风头一过、大干快上’的错误想法。”

  未来五年三大目标

  在《指导意见》中,国务院明确,要通过五年努力,在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方面实现三大目标,即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与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资源保障相适应;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产能结构得到优化;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得到完善。

  为实现这一目标,《指导意见》确定了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等化解严重产能过剩矛盾八大具体任务,并提出四个基本原则: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与改善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开拓市场需求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坚持严格控制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相结合,坚持完善政策措施与深化改革创新相结合。

  《指导意见》提出:“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基础上,通过提高财政奖励标准,落实等量或减量置换方案等措施,鼓励地方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标准,2015年底前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

  淡化GDP考核

  将遏制重复建设、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要求及时公开化解产能严重过剩进展情况,是此次国务院指导意见的一大亮点。

  目前,我国在对地方政府行政官员的考核体系中,当地的经济发展占了很大的比重,考核体系的主体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导致经济“大干快上”。据新华社报道,一位区县领导坦言,如果GDP“比赛排名”下降,上面压力很大,自己脸上挂不住,以至于一些项目化整为零、未批先建。“看邻县上钢厂生产线,你还能安心指望‘种地致富’吗?肯定没条件也要努力上。”

  专家指出,一些地方“GDP挂帅”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下决心改革现有政绩考核体系,淡化产值考核机制,增加人均收入、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考核的权重,从制度上把地方政府官员的注意力从单纯的GDP数字上解放出来。

  “当前,有些地方仍有盲目投资上新项目的冲动,各地要坚决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防止出现新的违规项目。对于顶风作案的,要抓反面典型,坚决予以查处。”胡祖才说。

  “淘汰落后产能是被近年来各地区实践所证明的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朱宏任说。

  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机制

  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来说,必然要面临整顿、重组,《指导意见》的政策落实会不会有难度?这个“阵痛期”如何度过?

  在给本刊记者的电子邮件回复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表示,化解产能过剩不是简单的事情,即使政策可以从某些方面给予支持,被化解产能的地区确实仍将面临系列问题。但是现在不解决这些矛盾,将来带来的更多痛苦可能更难以解决,这是长痛和短痛、未来痛和现在痛的问题,“长痛不如短痛”。

  化解产能过剩所带来的重新洗牌在所难免,朱继民指出,这种洗牌是一种优胜劣汰,有利于整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发展目标:一是产能规模达到基本合理要求,二是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三是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整个国民经济将迎接积极向上的变化。

  当然,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承担着出方案、遏制继续扩张、分类清理整顿的责任,压力着实不小,朱继民坦言。不过,要看到过剩产能的化解,有利于地方产业质量提升、形成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能够为当地今后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胡祖才表示,《指导意见》在理念上变以往的“制止”、“抑制”过剩产能为“化解”过剩矛盾,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与调结构、转方式结合起来,更加突出依靠市场力量调整和优化存量产能,更加突出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长效机制。“创新政府管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理顺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强化用地、用海和岸线审查,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理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倒逼产能退出。”

  本刊记者 徐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