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全球经贸合作的逐步深入,企业“走出去”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以多种形式走向海外,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了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然而,它们在“走出去”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走出去”后遭遇恶性竞争、本土化力度小等,这些问题在制约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国家海外形象的塑造。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如何在海外履行好社会责任、处理好危机应对进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等,是本期热点关注所聚焦的话题。
社会责任是跨国公司开展全球运营不可回避的话题,对于中国跨国公司更是如此。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想在当地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就必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开放促改革。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并在海外塑造良好的形象,毋庸置疑,履行好社会责任是最重要的选择。
履行社会责任是必过关卡
2000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首次提出“全球盟约”概念,号召企业以承诺遵守国际行为准则的方式,使经济活动兼顾社会公益,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是全球热议和关注的话题,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则成为全球企业的共同行动。
当今,社会责任是跨国公司开展全球运营不可回避的话题,对于中国跨国公司更是如此。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想在当地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就必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做好全球企业公民。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履行好社会责任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保障,“走出去”企业只有树立负责任的良好形象,才能进入当地市场,融入当地社会。
据了解,在全球经济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走出去”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与自身业务发展和价值创造的密切关系。
“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已成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其核心是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谋求和谐共赢,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它将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防范社会风险,它也关系到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新闻发言人张湘说。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走出去”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对利益相关方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效应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因此,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必过的一关。
社会责任实践不断深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走出去”必过关卡的同时,也已转化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竞争力。近年来,“走出去”企业积极摸索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实践议题,探究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使我国“走出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得到了深化。
“近年来,我国‘走出去’企业逐渐熟悉和尊重已有的国际规则,一些企业还主动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并不断深化各自的社会责任实践,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张湘告诉本刊记者。
记者了解到,随着“走出去”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的深化,大多数企业都不再把履行社会责任局限于公益慈善领域,而是努力做到遵守所在国法律、尊重当地劳工权益和风俗习惯以及注重当地生态保护等。
据介绍,在尊重和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方面,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积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将西方管理模式与东方“人情味”有机结合,创造和谐的沟通环境。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在印度尼西亚阿迪帕拉电站项目建设中,自2011年6月起,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环境监测,监控项目所在地及周围区域的各项环境指标。
“企业的实践证明,社会责任竞争力是其他竞争力不可替代的。因此,‘走出去’企业应当把社会责任理念改进和能力提升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海外打造良好的形象。”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相关负责人说。
仍在起步阶段
尽管近些年来在我国“走出去”企业中涌现出的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越来越多,但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不容忽视。对我国“走出去”企业而言,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依旧存在着经验不足、方法不当等障碍。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指出,和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相比,他们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比较成熟,而中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和思路还不够清晰,有些还在“观望”。
据了解,当今,中国“走出去”企业大多数都学会了通过依法合规经营、积极参与当地慈善公益事业等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但在产品质量、环境和社会问题上却也遭到一些非议。
“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来说,近几年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与顶尖的跨国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企业之间的社会责任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张湘坦诚地说。
据悉,当前在“走出去”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存在对社会责任战略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利益相关方的识别、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意愿和能力不足以及本土化经营程度与业务发展规模不相适应等问题。
“当前我们仍处在‘走出去’的初级阶段,遇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说。
本刊记者 张利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