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胎”能否缓解老龄化危机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老龄化,单独二胎
  • 发布时间:2013-12-16 14:53

  关于“二胎”的政策一直备受社会关注。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认为,放开“单独二胎”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这将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符合“单独二胎”再生育条件的人群总量不是太大,再加上生育的经济压力、适龄夫妇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不会出现出生人口大幅增长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然而对中国而言,它不但已经进入了人口结构的“黄金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有很高比例,同时也比其他国家更快地遭遇到了人口老化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实际上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在日益老龄化且尚不富裕的时代,在人口调整的同时更要完善社会养老的公共服务。

  穆光宗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

  “单独二胎”放开具有破冰意义

  “单独二胎”生育新政出台是中国重建人口价值体系和人口治理体系的契机。新政拉开中国生育政策的改革序幕,站到了改革的起点上,具有破冰意义。

  目前生育政策的改革还处在初始阶段,今后生育政策改革的方向、定位、路线图和时间表都有待进一步明确,紧迫的人口形势呼吁:生育政策必须与时俱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要“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其关键在于能否坚守计划生育的“伦理底线”和“战略底线”。

  从宏观上来说,人口安全是国家基础,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动力,人口失衡、萎缩、超低生育率,呈弱持续发展或不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改革是连续的过程,单独夫妇二胎政策是起点不是终点,国家需从生育权限政策和生育导向政策两方面做更多积极努力。优化人口发展,消解行政干预,强化公共服务,否则长此以往必然深陷“超低生育率陷阱”而难以自拔。

  为了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应朝自主生育、适度生育和优化生育的方向前进。为应对超低生育率和人口少子化带来的持续挑战,需通过二胎生育提振生育率,补偿人口亏损,恢复人口的自然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人口生机,积蓄人口实力。

  翟振武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院长

  生育新政不能根治老龄化

  “单独二胎”政策全面落实,在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他们是一方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由于我国此前实施城乡有别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的独生子女远少于城市。因此,此番“单独二胎”新政,影响的主要是城镇育龄夫妻。

  国际上通常使用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婴儿数),来描述一个国家的生育水平。当总和生育率小于2.1,代表其新生人口不足以弥补上一代人的数量。目前,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5—1.6。从政策走向上,总和生育率定位在1.8为宜,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

  经过测算,我国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后,会出现生育堆积的释放,但总和生育率最高不会超过2。因此,新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任何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应该是一个逐步平稳的过程。目前老龄化压力越来越大,恰恰是因为这批人出生时还没有计划生育政策。

  应对老龄化的根本之道在于全面完善社保制度,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随着社会教育发展,经济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小,最后逐步消失。

  |支持方|

  过去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的口号正在遭遇挑战。应对老龄化问题,计生政策可以有些突破。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 张恺悌

  劳动力人口下降,标志着人口转型的拐点,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将进入逐渐收缩的态势。实行“单独二胎”政策是调整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 张翼

  目前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衡、老龄化加重,是时候把生育权还给家庭了,作为一个父亲,能体会到一个孩子的孤单。

  ——全国人大代表、居委会主任 张育彪

  |反对方|

  放宽“二胎”后,新生儿无法迅速转化为劳动人口,保持经济增长、应对人口红利减少,归根结底要靠技术进步和解放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昉

  不同的人群想法不同,相对来说“80后”、“90后”尽管在婚育年龄,但新政能够多大程度推动生育规模成长还很难说,因为他们改变了家庭和生育观念。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家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陆杰华

  一个孩子教育压力已经很大了,要耗费更多资金和精力,即使现在国家政策允许了,仍不会考虑生二胎。

  ——北京网友 徐小二

  策划执行 王凤娟 插画 肖振铎

  责编:王凤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