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村
- 来源:杂文选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村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23 13:44
她像个弃妇,在喧嚣和繁华无法抵达的角落,独自忍受空虚、寂寞和冷。她是我选择飘荡之前的根据地——处于江西赣南山区的一个村庄,我的故乡。
前段时间,弟弟大婚,我回家参加他的婚礼。此番近乎突击的归来,这座村庄给了我颠覆性的认知。
离上次回家,时间并不久远。但此时村庄的孤独和空虚让我意识到,春节时的热闹,不过是鞭炮声和烟花渲染出来的假象。日常的村庄,早已失去了记忆中的人气和活力。甚至,如今只有夜间断断续续的几声犬吠,才让人感觉到这是个人类生活的村落,而不是一座冰冷的废墟。
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铸就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却造成了故土的荒凉和沦陷。他们在为生计闯荡时,不小心爱上了那繁华却并不接纳、更不属于他们的城市,抛弃了那曾经依存的绿水青山。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婚礼,总是洋溢着最真实的热闹气息:男人们到各家各户把桌凳归集起来摆席迎宾,女人们则帮忙洗菜做饭,孩子们负责制造热闹气氛,甚至连各家各户养的狗,都在这一天集结起来……如今,这种气氛不再热烈,无论是灶台还是席间,忙碌的都是头发花白甚至满头银丝的人们。酒席、鞭炮、唢呐、红烛……虽然一个都没有少,但那份热闹总没有之前那样充实和饱满。
这座村庄年轻人的出走,有着各种原因。最初是农闲时在附近的矿上打零工补贴家用;后来有些人为了远离计生干部的眼睛,在外“躲个儿子”,因为农村墙上牵猪拉牛、强制流产标语的戾气不仅仅在口头上,更被践行在凶悍的行动中;而到现在,外出者已经依赖上了城市生活,很多人都感慨“犁耙都不知道怎么使了,回不来了”。这声叹息的背后,是这群生于此的人们,已经对这片土地失去了归属感,仅存那么一点点的,可能只有眷念。
村空了,心也空了。留守儿、留守妇、留守老人,他们咀嚼着落寞,吞咽着孤独,就连之前常见的口舌吵架,也变得那么软绵绵地没有力量。这,是属于一个村庄的空虚,但空虚又不仅限于这个村庄,中国数量庞大的留守农村的“386170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足以说明人口流动造成的某种遗弃。
这个孤独的村庄,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从坐在家门口老人的眼睛里,可以看到这种期待;从每年春节后孩子依依不舍的眼神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期待;当然,这种期待还隐藏在留守妇女孤灯下的清苦中……他们都在等待着什么呢?村庄支柱的回归?还是等待着城镇化的推土机开到家门口?那种久违的热闹,何时才能融入正常的生活,冲淡难熬的空虚?
村庄的空,空得令人害怕。虽然房子越盖越大、越来越漂亮,但缺乏人气的支撑,这座村庄就失去了生气。村里的祠堂倒下了,家里人说,没有人气的房子总是倒塌得很快。那么,没有人气的村庄呢?
【原载2013年10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草野·宇下》】
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