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可惜了”?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丁书苗,刘志军
  • 发布时间:2013-12-23 14:10

  丁书苗案的庭审,这周是开过了,但市井坊间,也有说“十分可惜”的。“可惜”什么呢?说她为刘志军跑官,被骗了四千九百万,又说她靠刘志军赚钱,捞了二十个亿,这些又有什么新鲜的呢?而关于风传了大半年,炒得一团火热的那个热点,所谓丁书苗给刘部长“安排”女星,尤其是把一个“新版《红楼梦》剧组”统统送给了刘志军去“临幸”,起诉书竟一字不提,丁书苗也矢口否认,所以真是“可惜”了,可惜了一场好戏最终没有上演,可惜了庭审竟是这样“枯燥乏味”。

  刘志军案东窗事发,舆论之间最关注、最热心的,不是他贪贿的六千五百万,更不在于刘志军如何“墨墨黑”,而恰恰集中在他的“临幸”上,先是“整个剧组无一幸免”,后来又传某女星,弄得这位女星几乎要打官司以证清白。谁还知道刘志军的罪名究竟是什么,这个反角的典型意义和深刻教训又到底在哪里?一场严肃的反腐斗争,竟化成了一个八卦、一条花边,似乎并不过分——其实刘案始发,因为一个女人,所以一开始就引起过莫大的兴趣,但没过几天,丁书苗的照片出来了,大伙一看,知道没戏,才把焦点转移到她的“送女星”上。

  当然“可惜”了的,还不止一个丁书苗案。薄案的一审,大家是认可的,但仍然有呼“可惜”的——薄在公堂之上,不是“惊曝”谷王之间“如胶似漆”吗?连一双“皮鞋”,都翻了出来呢,硬是把一顶“绿帽子”扯过来戴在自己头上,正如律师李庄所言,一场庄严的法律审判,几乎要被演成现代版的《金瓶梅》,却引出了人们同样的“莫大兴趣”。“可惜”判决书照例也是一字不提,法庭也不理这一茬,真是十分令人遗憾了——一个“△”,终于没有展开,一幕好剧,终于没有了“下文”,于是网络之上,观者之众,仍然不依不饶,“如胶似漆”究竟怎么回事?薄自称的“外遇”,又是什么人?而就在薄案一审落幕的当天,一个四十五岁的过时明星忽然“浓妆惊悚”地“复出”亮相,似乎她还有“轰轰烈烈的一段情”,于是关于女星,关于“那一段”陈谷子烂芝麻,又在网上成了一大热点。

  国人的喜“八卦”、好“花边”,兴趣所在,盎然浓烈,这是很有“特色”的。例如王李的婚变,历时半月,追踪咬紧,炒得天昏地暗,闹得一塌糊涂,成了一段时间里“压倒一切”的新闻,连大V们乃至“大谣”们都相形失色、深感失落,“怎么没人来关心一下我们”?又如章汪的“新恋”,以及前时“那段情”的“告别”,也是奇闻迭出。对于明星的婚恋,甚至于他们的“出墙”,“兴趣盎然”也就罢了,否则饭后茶余怎么打发?然而对于反腐败的“打老虎”,对于“庄严的法律审判”,我们的“兴趣”仍在“八卦”上,这就不禁令人叹息了。

  现在腐败里,确实更有“腐化”在,“凡贪多色”,甚至“十贪九色”,几乎成了一个定律,除了“情妇”、“二奶”和“变相纳妾”之外,贪官们还流行权色交易,于是“性贿赂”就成了公众呼吁“入罪”的热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单批评国人的“兴趣”还是不够的,确实要研究“中国式腐败”的特点和规律才行,否则才是最大的“可惜”呢!

  【原载2013年9月28日《新民晚报·专栏》】

  凌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