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车轮上的浪费”的改革先锋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五粮液,公车改革,改革先锋
  • 发布时间:2014-02-14 09:10

  ——对话五粮液公车改革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率先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原则,2014年1月11日—14日,五粮液集团对公司首批300余辆一般公务车进行全面公开拍卖,迈出了一般公务车辆改革的重要步伐,以实际行动杜绝“车轮上的浪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各大媒体也从不同角度对此次拍卖活动进行了报道解读。五粮液车改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五粮液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五粮液”)。

  记者:集团进行车改的初衷是什么?

  五粮液:面对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继前期开展内部管理体制和营销体制改革之后,2012年底,五粮液集团公司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公司公务车辆的管理和运行成本,经过摸底调研、费用测算,启动公务车辆改革等大量基础工作。党的十八大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公司为更好地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参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车辆改革也是顺势而为,全面推进社会化、市场化的有效措施,同时,用公开拍卖的形式,公开运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记者:车改具体如何推进和落实?

  五粮液:公司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公车改革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改革对象为集团公司总部和股份公司各部门、车间的公务车,第二批为集团公司下属所有子公司公务车,整个公车改革拟于2014年2月全面完成。对生产用车、生活用车、特种车和少数接待用车等必需保留的车辆也将实施管理和运行模式的改革。车改后,公司每月向中高层领导发放工作用车运行费800—2500元。运行费不以现金形式发放,而是各级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出行情况,凭有效交通票据,在限额内实报实销,对于超出限额标准的交通费用,由其自行承担。其他工作人员的公务交通也以市场化运作方式保障,并按规定报销费用。

  记者:此次公务车辆拍卖如何保证全程公开、透明?

  五粮液:宜宾市国资委纪委及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了车改监督,防止暗箱操作和不公正行为的出现。公司从上级主管部门合格备选库中,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了车辆评估机构和拍卖单位。一切与评估、拍卖有关的具体业务,均由中介机构自主负责,公司方面不插手、不干涉,确保公正、透明。拍卖公司将拍卖公告在报刊、电台等媒介发布,面向全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竞买者参与,公司员工与其他竞买者一视同仁,按照报名顺序领取号牌参与竞拍。截至公示期结束,共1733名竞买人报名。拍卖会场,宜宾市国资委纪委、宜宾市工商局以及五粮液集团公司纪委人员现场监督,保证了拍卖活动有序进行。

  记者:拍卖在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方面将发挥什么效益?

  五粮液:公司首批公务车计划拍卖343台,因资料不全等原因撤拍13台,无人竞价流拍6台,实际成交324台,成交车辆价格均高于评估价格。拍卖总成交额3003.96万元,与评估价相比增值1108.1万元,增值率达到58.45%,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经估算,公司取消一般公务车后,每年可节省1000多万元的开支。车改后,公司将严格按照规定,不再购入一般公务用车,并将出台系列管理制度,巩固车改成果。五粮液积极响应国家取消一般公务车的规定,实行社会化、市场化公车改革,降低企业成本,切实解决公司原有公务车辆管理和运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得到了公司高管及中层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也将对推动全社会落实中央关于公务车辆改革的要求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文/本刊记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