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比拥有更重要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3-16 13:15
一个个与生态环境有关的重大日子,是我们深刻思考环保重要意义之后的结果。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不知道环保;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不知道环保;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人不讲环保。而到了本世纪的10年代,人类的代表们却聚集哥本哈根共同探讨环保问题。无论这是主动的反省还是被自然报复后的被动反省,毕竟人类环境保护的意识正在走向彻底觉醒。反省,使我们从地球和人类命运的大视野重新考虑生命的品质,旅行的意义。
把环保贯彻在旅行中,是一大批旅行者正在做的。作为旅行家,或者摄影人,他们首先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走到哪里,他们就把环保理念和行为带到哪里。他们热爱大自然,希望世世代代与美好的大自然相伴。他们不断提醒自己和别人:不要学路易皇帝“我身后哪管洪水滔天”。对自然的过度破坏,也许可以使人暂时拥有某种资源,其恶果却将殃及后代子孙。即便仅为小我考虑,破坏者的子孙也难免滔天的洪水。
本期将现实风尚的旅游方式和环保主题结合,从“低碳”旅游衍生出更新的“补碳”环保旅游理念:旅行前计算碳耗用量,在旅行中设法减少它,并通过植树、为碳排放埋单等方式对自己的碳排放做补偿。《观鸟,拍鸟,深呼吸:湿地的N种诱惑》提出在湿地拍摄旅行中,人们应谨守的生态道德,以及为什么、用何种方式守住这份道德;《生态大观》中介绍了鸟类保护的成果,从外表到习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全方位亮相,从几近灭绝到重新发现再到精心保护培育,由于人类环保意识大觉醒,朱鹮将不会成为遗失的美好;《女摄影家》的会员作品展,以中国女摄影家所创作的艺术和思想高度结合的摄影作品,表现了人与自然相生相成的美好瞬间;《自游自在》带读者去“女儿国”的天鹅湖,去扬州,这些让我们流连的人间天堂,无不以生态平衡为前提;尼泊尔是一个不可表面化理解的国度,人们虽然贫穷,却幽默快乐,据说,那都是因为“有了太阳的温暖”。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除了在自然中行吟,还有什么能让人发自心底地快乐?如此,让我们以生态的名义分享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