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如果为时间所累,你会对展现在你面前的每一刻视而不见。你比较,你回避,你去界定这些奇迹,可一旦你不再算计,睁开双眼,会发现有一种崭新的生活在迎接你。”

  《活在当下》(30周年纪念版)

  作者:拉姆·达斯

  译者:王国平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看着拉姆·达斯的相片,银发美髯,慈眉善目,笑容灿烂,活脱脱一位印度修行者、瑜伽大师之类的,很难把他跟“犹太人”“哈佛心理学教授”“畅销书作家”“婴儿潮一代的心灵导师”等等标签联系在一起,但他确实曾经拥有过这些身份。

  他原名Richard Alper,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父亲曾任纽约等城市的铁路局总裁。他曾在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因教学方式离经叛道,被校方“请”了出去。之后,他游历印度,遇到了他称之为“玛哈拉”的导师,修行一年多之后,以拉姆.达斯(意为“上帝的仆人”)之名返回美国,走上了四处宣扬灵性修行的道路。1971年,他在美国出版《活在当下》,销量超过200万册,其首倡的活在当下(Be Here Now)理念,唤醒了一代人的心灵意识。

  1997年,拉姆开始重新修订《活在当下》这本书。当时,他已经65岁了。那天,编辑把他已经完成的书稿推给了他,并说“太过肤浅——虽说幽默风趣,但没有切中问题的实质。”修行近30载、早已扬名立万的拉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我这样的灵性大师居然肤浅?他闭上眼睛试图体会老去的恐惧,腿脚不便、大脑失忆、困坐轮椅上的感受,这时,电话铃响了。他起身去接电话,却一下子摔倒在地上。几个小时后,他醒来,发现自己躺在重症监护室,因中风全身瘫痪。

  有时,上天就是会用如此突然又惨烈的方式,惊醒“梦中人”。拉姆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过程,他再也拉不了大提琴,开不了车,打不了高尔夫球,拥有的只是疼痛的折磨,高血压、痛风和呼吸暂停。他在一次演讲中说:“人人都把我当做一场大病的受害者。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远不及发生在我灵魂上的事可怕。中风磨灭了我的信仰,中风让我远离自己的导师,好似切断了维持生命的养分。”他的导师在他的身体右侧,他仁慈,他说过要施与拉姆恩典。在左侧,他得了中风。恩典?中风?他无法将这二者等同起来。“中风怎么能被看做是一种恩典呢?”

  在真切的年华老去中,在与病痛相处的分分秒秒中,有一天他忽然意识到:“中风给我上了一课,深奥的一堂课。它让我进入了自己的灵魂,这就是恩典,这就是残酷的恩典。”他也明白了编辑所说的“隔靴搔痒”在指什么。

  在肉体的停顿之中,他写出了《活在当下》(30周年纪念版)的书稿。从一个坐在轮椅上、衣食住行全部需要人照顾的“老病之人”的角度,没有任何理论,只有真实的经历与分享。书中,拉姆用了大量篇幅,写“时间”的虚幻之处,如何才能“活在时间之外”的秘密。

  他记录了一个故事。1970年,拉姆再次去印度拜访导师。习惯了急匆匆生活的西方人,在飞机上、在海关、在火车站……和那些对时间无感的印度人,不断摩擦出怒气。直到拉姆上了一辆快车,以史前速度前进着,窗外的村庄向后蠕动,棕榈树一棵一棵往后挪着,慢得拉姆恨不得打开窗口吼几声。就算抱怨慢也不会有改善,不如给自己编个故事自娱自乐吧——“这列车会一直开下去,现在这一刻永远没有尽头。我一生都要在这车上度过,永远不会下车。这又会怎么样呢?”这样想着,他渐渐沉醉在火车的节奏里,愤懑渐渐淡了。

  他注意到田野上走过了一位年轻女子:穿着鲜艳的纱丽,头顶一只大陶罐,步态婀娜,独自走在乡间小路上。他和她近得能看清她的眼睛,黑色的眼影,耳朵后别着木芙蓉,手腕上的银手镯。拉姆说:她就像高更笔下的任务,活在永无止境、充满想象的世界中……“如果为时间所累,你会对展现在你面前的每一刻视而不见。你比较,你回避,你去界定这些奇迹,可一旦你不再算计,睁开双眼,会发现有一种崭新的生活在迎接你。”

  正文最后一句话,拉姆写下一个简短的句子,意蕴深远:“你的身体已老,但这一刻却是崭新的,你会学着从短暂走向永恒。”

  撰文/倚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