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天朝,慈禧,水浒传,日本
  • 发布时间:2014-06-10 14:55

  《天朝田亩制家度》很恐怖?

  《如此纲领:恐怖的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素来被视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以往对该文献的描述,多持肯定态度,赞扬其致力于解决土地分配问题,追求天下“无人不饱暖”。其具体设计方案是:“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按家庭人口多寡平分耕地,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但却忽略了平分耕地之后。文献还构筑有另一幅恐怖的理想国图景。在该图景中,天国把耕地平分给民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民众获得饱暖,继而发家致富。相反,民众耕作所产,除满足其最基本食用需求外,余下部分须全部收归国库。而且不独粮食如此,杂粮、布帛、鸡狗、银钱等等,全都“亦然”。其最终目的,须做到“物物归上主”,并声称此乃“太平真主救世旨意”。

  揆诸历史经验,几乎可以无疑问地断言:倘按《天朝田亩制度》而行,必然造就一个遍地饥荒的恐怖世界。道理不难明白:民众对劳作所产,既然缺乏支配权,其劳作热情必然骤减;而当民众在土地上开始“磨洋工”,仅满足于生产其必需之口粮时,与天国政权的征粮系统必然发生严重冲突;在缺乏民意制衡机制之时代,官方的征粮系统几乎毫不意外将在面对普通民众时拥有绝对优势。其结局,可想而知。

  所幸的是,因连年战乱,洪秀全们并未能腾出手来,将该《天朝田亩制度》真正付诸实施。

  慈禧搜刮了海军军费吗?

  叶曙明《慈禧:从『女人家』到政治家》

  慈禧是皇太后,食肉衣绮,宫苑园林,生活奢靡,这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所有史书,都把慈禧动用海军经费修三海、修颐和园作为一大污点,甚至将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责任也归咎于她——批判慈禧生活奢侈当然可以,但基本的史实还是要搞清楚:

  其一,海军经费不等于海军军费,海军经费相当于海军衙门的办公费用,并不是购买军舰和练兵的军费。中国历年购买军舰的钱是哪来的?据李鸿章报告:买定远、镇远两舰,是淮南北盐商议捐了100万两,又从招商局拿来100万两;买靖远、致远、经远、来远四舰,是户部提用神机营借英商怡和洋行248万两,海军衙门转商户部指拨各省海防捐75万两及江海、闽海、浙海三关洋药税厘26.6万两,总计近350万两买的;扣去购舰费用,还有6万多两余款,用于旅顺船坞工程;利用神机营借款拨归购舰费用存银行的利息7.8万两,再补一些钱,又从英国购得头等出海大鱼雷艇。也就是说,购买军舰的钱,本来就不是从户部每年划给海军衙门的“海军经费”中出的。

  其二,修颐和园的260万两“海军经费”,也不是户部每年划拨的固定经费,而是经李鸿章动员,由他联合两江、两广、湖广、四川省的四位总督,湖北、江西两省巡抚,共同报销的。当时打着海军经费的招牌,号称存款生息,以补正杂款之不足,但实际上用作修葺园林乃公开的秘密。海军衙门解释,修园林也是为了“恭备皇太后阅看水操”之用(因为在颐和园昆明湖畔有个水师学堂,常在湖上操练),总算与海军扯上一点关系。

  这笔钱如果不用来修园林,确实可多买两艘军舰。但反过来说,如果不是给皇太后修园林,那些封疆大吏还会这么积极筹钱吗?肯定不会。最理想的结局,当然是慈禧以修园林名义把钱收上来,然后宣布园林修不成了,全用来建设海军、开工厂,或者分给穷人。但历史不容假设。

  《水浒》难说是『农民起义』

  吴闲云《黑水浒》

  在语文教材中,《水浒传》一直都被定义为“讲述农民起义”。可是,在梁山108条好汉中,究竟又有多少好汉是“农民”呢?答案是:只1个农民。

  这个人,名叫陶宗旺,“庄家田户出身,惯使一把铁锹”,在梁山排名第75位。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真正的农民,而他的排名又太低,所以,梁山的路线,是绝不可能以他这个农民为中心来发展的。那么,和农民比较接近的、近似的阶层,还有哪些呢?还有渔民和猎户。把打鱼的和打猎的和种田的,归为同一个阶层,应该不会错吧。如此一来,就有了6个人。渔民: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猎户:解珍、解宝;农民:陶宗旺。

  这6个人加起来,还抵不上零头,在梁山的分量依然太轻。所以,梁山的路线,也是绝不可能以他们这个农民阶层为中心来发展的。

  我们再看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无非都是些“分田地”“均贫富”“免杂税”之类。都是些实实在在的、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而梁山的口号,则与此相去甚远。他们要“替天行道”,是与自身的生活毫不相关的东西。且表达得含糊其词,这替天行道的“天”,究竟是指“上天”呢?还是“天子”呢?或是“天下”呢?不清楚。

  到了宋江时期的梁山,新加盟的好汉越来越多。人员的阶层结构,也在悄然变化。梁山的主流阶层,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朝廷降将、政府公务人员、地方名流、庄园财主,等等。他们逐渐占为大多数。高于“小吏”这个层次以上的人员,至少占到了70%以上。

  这样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宋江领导的梁山义军,其实很难与“农民起义”扯得上边。

  日本究竟为何不服东京审判

  《日本为何认为东京审判不公正》

  天皇未被究责、官僚及财阀的责任未被追究、美国滥用法律、东条英机等人被当成代罪羔羊、原爆的责任未被追究等等,这是东京审判确实存在的问题。之所以造成这些弊端,归根结底,是由于审判多方面受制于胜利者的各种政治目的。无疑,东京审判的正义性在“黑吃黑”的大国博弈逻辑中大打折扣。日本朝野批判东京审判缺乏正义性,指责西方强权的违法与伪善,确有其合理性。但问题在于:这种所谓“日本只不过是被美国黑吃黑”的论调,并不足以(也不应该被用来)消解对日本帝国主义之批判——日本的帝国主义行径,和列强的帝国主义行径,本质是一种恶,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之区别而已,正如大沼保昭所言:“原子弹的牺牲者将日本国民的罪恶集于一身,成为针对美国恢复心理上道义的对等性——应该说是不道义的对等性——的砝码而被利用”,这种利用,其正义性又何在呢?

  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这种“黑吃黑”的逻辑,并不能对近代列强的帝国主义行径,做出更深刻的政治道德批判。日本在东亚的帝国主义行径,连同列强在全世界的殖民行径,以及帝国主义势力间的恶性竞争等等,都是需要深刻批判的历史。一味指陈“日本被美国黑吃黑”,显然无助厘清日本对东亚或亚洲的战争责任问题,甚至于“省略”掉了日本对东亚的罪责问题——在大国的影响下,东京审判注重日本对欧美的暴行,却忽视了日本对亚洲民众的暴行。对亚洲国家的受害民众来说,东京审判何尝又不是只能算是半个正义,正如《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所言:“东京审判侧重于日本对美英作战的罪行,而没有考虑日本把台湾、朝鲜变成殖民地的罪行。对‘慰安妇’制度等性暴力问题也没有从正面触及。至于731细菌部队及使用毒气的化学战的责任者,也以把技术资料交给美国为条件被免于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齐风)

  (邮箱:chenjianxin1123@126.com)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