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泥行业市场现状及信贷投入风险的对策建议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银行业机构,水泥行业,风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6-19 13:56
【摘要】201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回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既给水泥行业又给银行带来了良好机遇,但同时存在各种风险隐患。水泥行业领域作为国家严格控制的两高一剩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显现,为及时掌握水泥行业信贷投入及风险状况,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的要求,银行有必要逐步下降水泥行业的贷款占比,进一步优化水泥行业授信客户结构,理性投放信贷资金,有效防范水泥行业信贷风险。
【关键词】银行业机构 水泥行业 风险 对策
一、水泥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水泥行业呈现“三增”“三降”局面
以新疆经济发展为例,2009~2012年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在30%以上,其中,水泥行业受此影响也出现快速发展。据统计,新疆水泥产量从2007年的1410万吨已上升到2012年4024万吨,2012年水泥产量同比增长26.8%,增幅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但近两年来,新疆水泥行业呈现“三增”“三降”局面,即水泥产量高速增长,水泥建设项目投资高速增长,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水泥价格逐月下降,水泥企业利润下降,水泥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幅下降。预计未来几年,水泥行业利润空间将会逐步缩小。
(二)水泥行业企业信用风险下降
2013年以来水泥、煤炭、钢铁价格波动较大,并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泥销售价格大幅回落,行业效益下滑明显。2012年每吨水泥利润已回落到2006年至2007年水平,价格从最高时600元/吨,到目前最低不超过200元/吨,严重影响了水泥行业的经营效益,造成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水泥行业持续低迷,导致其信用风险反弹压力增大。
(三)宏观调控政策引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银监会《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和《绿色信贷指引》要求对国家规定的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实施上收审批权限,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银行业机构提出“坚持信贷环保合规、建设绿色信贷银行”的长期经营发展战略。要求银行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作为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追求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内容。当前,以煤炭、钢铁、水泥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由于过度依赖煤炭资源,造成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突出问题,国家将从严控制其行业的信贷投放。
二、水泥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信贷风险逐步显现
以新疆水泥行业数据统计为例,近三年来银行业机构对新疆52家水泥企业实施了信贷投入,贷款投放呈现持续增加趋势。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末,新疆银行业机构对辖区前20大水泥企业贷款余额达60.37亿元,逾期贷款1.15亿元。前20大水泥企业贷款余额占全疆52家水泥企业贷款余额的96.80%。监管机构对多家水泥企业提示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现金流量波动太大,负债率过高等预警信号。
(二)贷款集中度风险呈上升趋势
新增的水泥行业贷款主要向大中型企业、新建项目、中长期贷款集中。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受宏观经济和水泥行业市场周期的影响,结构性产能过剩使区域信贷风险逐步显现,不良贷款新增或出现反弹几率大。
(三)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及经营风险加剧
2012年以来,水泥价格大幅走低,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许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水泥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淘汰落后产能出现贷款质量风险
从未来水泥行业重组兼并情况来看,全国仍以大企业集团化发展为趋势,小水泥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除了产能落后外,还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承受市场波动能力弱等劣势,小水泥企业利润逐渐被压缩。如果价格持续下跌至其成本线,银行存量不良贷款会长期难以收回,贷款风险较高。
三、水泥行业贷款风险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行业信贷政策规划,理性投放项目信贷资金
银行要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政策调整的动向,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的生产销售、市场供求、价格趋势等相关情况,合理设置行业授信风险额度预警指标,严密水泥企业的贷款质量及迁徙变化情况。有效落实“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对重点优势企业,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维持存量贷款,适当增加贷款。对前景不明的落后产能行业要逐步压缩贷款,对已劣变的贷款客户要进一步加大清收力度,以最小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从高耗能、高污染严重的行业中退出,降低风险。严禁对落后工艺、环保不达标的、盲目扩张的水泥企业新增信贷投放。对已经投放的存量项目贷款,银行要定期与不定期地了解企业与项目的变化情况,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同时严格项目资金的使用监督,切实做好对贷款企业资金的监测。
(二)正确引导中小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拓展企业生存途径,盘活不良贷款
银行通过深入调研,支持有条件的、管理较先进的、市场有前景的小水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逐步淘汰落后、技术升级困难的企业。尽量鼓励企业在当前市场需求旺盛的时期多进行资本积累,与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寻求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途径,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积累资金。同时,针对有不良贷款倾向的企业实施“一户一策”信贷退出政策,防范水泥行业不良贷款发生。对于确实转化无望或有意赖账的企业,要坚决运用多种手段予以清收。对于扭亏为盈可能性较大的企业,考虑以转化为主,帮助其调整产品结构,盘活存量资产,逐步走出困境。
(三)加强水泥高污染企业的监测预警,严格执行调控政策,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首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推动并加强水泥项目建设审批管理,暂停核准新的水泥项目,缓建已核准未开工项目。对建设利用废渣等循环经济项目必须认真论证,以免借机新增水泥产能。其次坚决执行国家淘汰落后产业政策,研究和采取强有力的差别电价、生产许可证管理、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步伐。最后监管机构应做好水泥行业市场预期研判,实时披露行业风险。对于信贷投放中涉及水泥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甚至出现全行业生存和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的各种问题,应密切监控及时进行风险提示,有效防范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风险。
作者简介:王晓坤(1967-),女,满族,新疆乌鲁木齐人,任职于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营业部,研究方向:金融学。
文/王晓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