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Windows 7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4-20 13:51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安装Windows 7后笔记本电池寿命将陡然下降的争论引起不少Win 7 fans的强烈关注,特别是在微软官方TechNet论坛里,甚至有位用户发帖说:自己2007年买的一台惠普笔记本从Windows Vista升级到了Windows 7后,电池续航时间从原来的两个小时变成了仅仅半个小时,如果说这是因为Windows 7更加耗电的话,那么显然,这与微软所多次宣称的“Windows 7将大大延长电池续航时间”严重不符,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在100%充满电量的前提下,Windows 7的电源管理程序常常出现如下提示:“您的电池出现问题,因此可能导致您的计算机突然关机”,电池电量充足,会是什么原因导致它出现问题,甚至需要更换?而且,就算替换新电池后仍会出现类似警报信息?
存疑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Windows 7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吸血鬼”?目前主流的解释似乎有两种,第一种说法看上去更容易让人接受——这是由于Windows 7中电池管理程序出现误报Bug所致。众所周知,Windows 7利用了新式笔记本电脑电池的一个功能,这个功能的电路和固件可以向Windows全面的报告电池的健康度,它依据“使用瓦小时(W-hr)”并按绝对电量容积计算,而Windows 7则在电池原始设计容量的基础上,算出目前容量衰减的百分比,并且根据预设的60%衰减阀值(即电池可用容量只有设计容量的40%)给出提示通知:“请考虑更换电池”,而目前出现的问题仅仅由于Windows 7读取某些品牌系统固件时出现误报而导致,并不代表电池电量的真实情况。
微软的声音
来自微软的另一种说法则更加骇人听闻——Windows 7对电池发出了正确的警告,因为它真的坏了,Windows 7既没有对电池状态做出错误报告,也没有通过任何方式导致电池的损坏。换句话说,Windows 7准确如实地检测到了有缺陷的电池,而这一切只是用户不知道而已,而按微软的说法,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例如电池本身的问题:在电池的化学变化中包含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以及内部电阻的增加,此外还要取决于电池的设计和制造等等,这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电池必须要进行更换,这样Windows 7才可以重新恢复到一个可接受的电池寿命。
那么,即使这一论点成立,又该如何解释一些用户在之前的系统中一切正常,但一升级到Windows 7就出现这一问题?Windows 7的一位产品经理解释说,本质上这是由于电池的衰减所引起的,只是在之前的系统中没有提供相应的报告提示,直到Windows 7中提供了这样的信息才有所改变,也就是说,实际上Windows 7所做的所有事只是报告出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没有任何的夸大缩小,当然,言下之意是,也不会存在误报问题。这样的结论让很多用户无法面对。
评论
无论如何,在没有得到具体证实的情况下,现在判断得出任何肯定的结论还为时过早,我们还需要等待微软或电脑制造商们给出进一步的解释和答案,例如某一品牌的新电脑是否会出现电池寿命问题等等。惟一可以肯定的是,Windows 7这一电池检测技术,将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只是,所有人都希望它能做得更完美一些而已。
Intel出手,48核处理器踏“云”登场
时至今日,处理器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摩尔定律中所定义的18个月,更新换代速度之快让普通使用者几乎跟不上节奏,而随着“云计算”这一概念的产生,英特尔相应的48核处理器也闪电般亮相,这使得“云计算”使用的服务器群将大幅小型化,并削减耗电量。
48核处理器是什么?追溯起来,48核处理器早在2年多以前就已有原型,不过那时英特尔展示的是一款80核芯片,它不但具有万亿次运算能力,而且能耗低于普通4核芯片。令人遗憾的是当时这款80核芯片并不具备完整功能,所以其主要目的是供英特尔研究人员研究大量内核之间高效通讯的问题,帮助发现新的架构和内核设计,而这次所发布的48核处理器无疑能算得上这款80核芯片的全新升级,它采用了45nm级技术及Hi,k金属栅极的制造工艺,各内核支持86指令集,并且在一个芯片上排列了48个CPU内核,并把芯片分成了24块,每个块集成了2个内核、2个二级缓存、1个“信息缓冲”以及可与其他块交换数据的名为“路由器”的开关电路。整体上来说,我们认为48核处理器有如下两点变化:首先是在工作频率方面,由于48核以块为单位独立控制,工作电压则以由4个块构成的6个“存储体(Bank)”为单位独立控制。芯片外部集成了4个DDR3内存控制器,并且其工作频率及工作电压也可独立控制。因此,工作频率可分28个频率独立控制,工作电压可分8个等级独立控制。因为这一改变,48核处理器的耗电量减少到了25~125W,远远低于其他处理器。
此外,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改进是48核处理器中的各内核可像共享一个内存一样工作。此时,确保缓存内数据的一致性可由软件而非硬件实现。这一方法称为“shared virtual memory(SVM)”,是一种可由虚拟技术实现内存共享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可使电路构成更为单纯,并缩小内核间的数据传送延迟。
48核处理器怎么用?首先能够证实的是,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其他分析家,对于这款处理器的定位都非常明确——它将专门针对“云计算”而设计,英特尔甚至为此将这款芯片命名为“单芯片云计算机”(SCC),即该芯片原型采用了一种用于在互联网上建立“云”计算资源的数据中心的结构形式。
那么,48核处理器真的承担起这一重任么?大家都知道,通常情况下云计算往往需要数十甚至更多计算机通过有线网络互连,并行执行大量任务,处理海量数据,而这款所谓的“单芯片云计算机”,用类似的方法,将所有的计算机和网络都集成在了一个只有邮票大小的单个芯片上。这可行么?
英特尔的解释在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多核处理器采用的均是共享内存的编程模式,这需要支持缓存的一致性,而在云计算环境中,集群系统一般使用消息传递的方式。所以,这款“单芯片云计算机”在设计时就于硬件芯片层面实现了对消息传递的支持和优化,而对于共享内存的编程则改用软件来实现。由于消除了硬件缓存一致性,可以大大降低复杂性和能耗,而且,经过证明,类似集群、云计算的消息传递方式可扩展到具有1000个内核的处理器上,也就是说,无论今后是处理复杂的“云计算”,还是其他各类复杂的运算,例如3D互联网等等,都可以在这一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升级,以进一步提高效率,换句话说,48核处理器,将是英特尔在未来主流芯片领域的研发方向。
评论
虽然48核处理器目前只是一款实验型的芯片,并未投向市场,但可以预见,它的正式商用将对整个CPU市场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48核处理器跟即将投产的英特尔GPU产品Larrabee也不同,Larrabee针对的是图形处理器,强调浮点计算、矢量计算,而48核处理器的核心则是数据中心、云计算环境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