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阕古城词 红河入幽梦

  • 来源:假日旅游
  • 关键字:建水,红河,蒙自,石屏
  • 发布时间:2014-08-07 15:12

  踯躅于历史的小巷,去日的雕栏玉砌,换了今朝的浅酌低唱。涉水捞来星一斗,提壶倒出月三杯。今夕何夕,谁与我吹彻落梅之曲,谁与你倾尽千古之愁……

  建水

  灯半昏时 月半明时

  建水古城有一种被打磨过的气韵,光滑,精致,古意悠然。青石板湿漉漉地向前蜿蜒,向时间的深处--蜿蜒。巷子紧窄,两壁斑驳,循着石板路,我在岁月的光影里来回穿梭。城中随处可见水井,有的水井甚至是两个、三个、四个挤挨在一起。经年的摩挲,使井栏留下了一道道醒目的沟痕,演绎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古语。取水的人担着水桶叮当而过,真有种回到旧日时光的错觉。

  建水城门朝阳楼最是堂皇,俨然一座小天安门的造型。其实,它比紫禁城的天安门可要早上许多年呢。到城墙上走一走,若是入夜了,会不会望见数百年前身披铠甲的戍军将士,海市蜃楼般一现?或是只有阑珊的灯,幽幽地照着;只有寂寥的月,弯弯地挂着。

  若要“穿越”一回,想来最好是到朱家花园去徘徊。这座仿照红楼梦大观园修建的园林宅邸,曾是清末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其“迷宫式”建筑群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多少年前,朱家的少爷小姐们,就在这座现实版“大观园”里,吟诗作对,伤春悲秋,度着宝黛钗般的深闺韶华。而今,民间还有朱家小姐们的诗作流传。在朱家花园借宿一宿,枕着满院花香、半窗明月迷蒙睡去。一觉醒来,游园惊梦般恍惚,似乎犹自身在水袖翻飞的梦中流连。怅然地想,那湮没在时光深处的故事,却又凭谁记去作传呢……

  “大观园”是朱家的,团山是张家的。

  自明洪武年间发展至今的团山村,颇有江南水乡之秀,青瓦白墙,青砖墙裙;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云南传统民居形式,亦在此尽现风采。张家十六世一直以“百忍”为家训,庭院板壁遍布诗词楹联,字里行间可感受到儒商的书香门第气息。其中一座楼的天花板上,竟容纳了一百多幅彩绘书画,令人惊叹。

  蒙自

  走过多少静静的桥

  一碗过桥米线,牵挂了前世在南湖水阁里用功的书生,流转成蒙自的古典气息。我该轻唱着后弦的《过桥》向你靠近吧,或者《西厢》,或者《唐宋元明清》……不拘哪一首,总要蕴藉些青衫落落字迹娟娟的古雅风韵,才好将你揣想。

  传说里的书生是否高中,我自不得而知。我只是迟疑,即便终于榜上有名,离开了那段折向湖心的小桥,今后的岁月,又有多少人生的“桥”在等着他呢?一段桥是一段岁月,一段桥是一次轮回。有时你在那头,而我在这头;有时我走到那头,已不再是这头的我;而有时,我或许根本就过不去。抗日期间,西南联大曾于蒙自设文法学院。南湖畔原希腊哥胪士洋行二楼一间14平方米的宿舍,曾是闻一多先生潜心治学之所。因他很少下楼,邻居郑天挺教授约他说“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大家称他的宿舍为“何妨一下楼”,引为趣谈。我想这位醉心学问的大师,再忙也是要抽空品尝一番蒙自过桥米线的吧。

  石屏

  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袁嘉谷的故乡石屏,家家凿井,眼眼相通,东家不慎遗落的水桶,过几天便会在西家水井觅得。传说,石屏县城建在一个浮于水面的大神龟壳上,凿穿龟壳,便是水层。所谓浮生,也依稀有了样子。在清水一遍遍的泼洗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矣。历经两千多年的石屏古城,自元代起便重教兴文,至明清已有书院十座,私塾、义学上百处,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观察第、宗人府和私家花园更是琳琅满目,有关专家称石屏古城为“明清民居建筑的博物馆”。文风如此兴盛,无怪乎能出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开风翰林许贺来、二次翰林张汉、著名摄影家杨春洲,以及著名彝族作家李乔等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置身格调清简的明清建筑之中,如在诗词里徜徉。这样走一走,似乎也沾染了不少书卷气,竟也想要学着古人诌两句清词丽句出来了。

  城子

  妙处不可说 宛若花一朵

  房屋,可不可以像花朵一样绽放呢?在看到城子古村之前,我以为没有。自杞国遗风尚存的城子古村,从任意一家进入,都可走遍全村每一家;村中道路,呈现一种浑然天成的自然肌理。世界上,可有比这更亲密无间的村庄?

  没有门板的隔阻,没有隔音的厚壁,一幢幢土掌房左右相连、上下相通,是怎样的胸怀,令城子人这样“坦诚相见”……望着生息其间的人们,耳边是他们淳朴的笑语,心也变得不再设防。

  在众多土掌房里,最为人称道的是明代“昂土司府”和清代“将军第”,其建筑风格既保持土掌房的平顶特点,又融合汉族四合院厅堂雕龙画凤的建筑艺术,形成彝汉结合的独特建筑风格。触摸板壁,只觉指尖尽是前人的智慧流淌。其实又岂止是智慧,我想那匠心独运的土掌房亦深藏浓厚温情,寄托着祖先为后人遮风挡雨的惜护之心,温暖了一代又一代子孙。

  撰文 泼墨飞白 设计 李鲲 摄影 普中华 张金明 陈克勤 宋永贵 张家翰 王铭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