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青年们租房那些事儿
- 来源:精品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书,唐诗,租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12 10:14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而“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是介入这个时代的一个小小的切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房子造的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贵,对于当下生活在大都会的年轻人来说,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更多人寄居在别人的屋檐下,做着自己的梦。
《鲤》近期全新改版策划了一期特别贴近生活的主题——都市租房的文艺青年族群。他们采访了13位身处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的人,其中包括:服装设计师、咖啡店老板、作家、杂志主编、编剧、策划人、占星师、漫画家、自由艺术工作者、动画导演、摄影师等不同工作类型的人。主编张悦然说:“关于房子,我们听过太多沉重的故事,看过太多人所表达的失望。然而在这些年轻的创作者的身上,我们感觉到一种心平气和的东西。在他们那间拥有短暂所有权的房间里,我们找到了爱和新鲜的空气,还有很多不能不听的有趣故事。”
作家桑格格曾租过一个房子,“那是大学里的一个筒子间,9.57平米。我那个房子特别小,我记得每块砖,家里大概十几块,搞卫生的时候家里擦得特别干净。有一次朋友到家里来玩儿,我们摊开一张世界地图,发现看不到我的地面,别人问我你家有多大,我说跟世界一样大。”那时的她,喜欢哪就拎着她所有东西去到那个地方,找一个点定下来。“然后我就找菜市场在哪,在哪可以修改衣服,在哪可以买生活必须的东西。你用你所有的感情把这个细节熟悉以后,你就会发现那是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七八年前的著名编剧史航,住在12点电梯便没电的房子里,当了两年“灰姑娘”。“我住16楼,电梯没电了就念着唐诗爬楼梯。有一次喝多了,我还是爬上去了。天亮有一个人砸门,老头手里攥着一把百元大钞,问钱是你的吗?原来前一晚上喝多了,钱边走边掉,一直到16楼。老头看到门口还有一张,才敲门把钱还给我。”现在,他的屋子,一推开门就可以看到四处散落的书,像丛林一样,要走过去还得开一条道,因为两边都是书,还有猫在里面窜来窜去。
张悦然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个房间是他精神的栖所,是所有灵感得以显影的暗房。”她的租房史,他的租房史,你的租房史,我的租房史,每个人的租房史,都可以写成一篇长长的故事。租房,现在的所有欢乐苦痛,相信在故事的最终,都会幻化成我们记忆中的一抹美好。
《鲤·一间不属于自己的房间》
张悦然主编
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价格:¥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