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徒手捕捉鳄鱼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巴布亚新几内亚,鳄鱼
  • 发布时间:2014-08-21 14:50

  塞皮克河发源于伊里安岛中部山脉,流经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北部,最后向东注入南太平洋。和亚马孙河、尼罗河相比,塞皮克河可谓是名不见经传。然而,这条仅1100多千米长的河流却是世界上很少没被工业污染的河流之一,它的流域内的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在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中,除了风俗习惯各异的原始部族外,在水系复杂的河流中生活着大量的鳄鱼。在塞皮克流域中,鳄鱼是人们捕捉的对象。人们对鳄鱼存在恐惧,于是崇敬它,把它视为精神世界的主宰。

  崇拜鳄鱼

  在一部有关塞皮克河流域的纪录片中,我对丛林中部落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拍摄纪录片《去你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我和摄制组一行人跟随我的向导劳伦斯前往他所属的部落千百瑞。千百瑞是塞皮克河流域内几百个部落中的一个,也存在鳄鱼崇拜的现象。

  千百瑞部落位于塞皮克河的中游,我们乘坐长长的大独木舟,经过几个小时的航行,终于到达村口的码头。上岸进入村中,发现鳄鱼形象的东西随处可见。在木船、村口广场的立柱和部落议事厅的灵魂屋等建筑物和器具上,你能看到雕刻精美的鳄鱼图案。还有,在一些裸露着上身的青壮年男子的背上,明显地有鳄鱼皮纹身的印迹。

  纹身标志着他们成人。在纹身仪式结束时,有些小孩被吓得嚎啕大哭,这让我思考是否应该让孩子们远离这种血腥的仪式。这些部族的鳄鱼崇拜仪式是他们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是他们的传统;但从科学的角度看,鳄鱼皮纹身显得愚昧、残忍,也不符合现代医疗卫生的健康要求。在部落走向文明的进程中,最好能改变。

  徒手捕捉鳄鱼

  在众多的鳄鱼种类中,有一些鳄鱼已经处于濒危的状态,比如我国的扬子鳄,需要加以保护。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塞皮克河流域,由于气候适宜,加上环境未遭到破坏,鳄鱼在自然界中繁殖很快,数量众多。因此,塞皮克河流域的部族都有捕捉鳄鱼的传统,这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如果让我一个人在塞皮克河流域行走,我最担心的就是鳄鱼了,害怕它突袭我,把我吃掉,那我就更别想捕捉鳄鱼了。在千百瑞部落的捕鳄能手带我去捕鳄时,我心里就有点儿虚,但为了拍摄,我只好壮胆前往。

  开始,我以为他们要带很多工具,没有想到这几个人只带了简单的竹竿和绳子,原来这是要徒手捕捉鳄鱼。穿过几片茂密的雨林,来到一大片沼泽地旁,捕鳄人停了下来,这里应该栖息着不少鳄鱼吧。不过远远望去,水面很是平静,哪儿会有鳄鱼呢,我心里嘀咕着。

  几个捕鳄人拿出几根竹竿,其中一根较短的一端类似鱼叉,较长的竹竿连着一根绳子,绳的一端可以拴诱饵——鳄鱼爱吃的鱼、蛙或者其他肉类,这有点儿类似钓鱼。捕鳄人把拴好诱饵的竹竿移到水草丛生的沼泽处,就等着鳄鱼上钩。

  没过多久,也许被诱饵发出的香气吸引,有一条鳄鱼不知道从哪里游了出来。它游得很慢,游到诱饵正下方的时候,才向上张口吃饵。这条鳄鱼不大不小,但力气还是有的,捕鳄者竭力拉住竹竿。双方像在拔河一样,相持不下。

  我在边上看得紧张,生怕鳄鱼突然脱钩溜走了。正在这时,另外两个捕鳄人拿着类似鱼叉的竹竿绕到鳄鱼的侧面,迅速用竹竿叉住鳄鱼,这下鳄鱼是逃不掉了。紧接着先前和鳄鱼拔河的人也拉着绳子一点一点靠过来,在沼泽的烂泥中一起将鳄鱼制服——先将鳄鱼的嘴巴捆上,接着捆住四只脚——这需要极大的胆量和超级的臂力。有时候,他们如果遇到小鳄鱼,会直接下水徒手捉捕。但如果抓到太小的鳄鱼则会放生。

  捕到的鳄鱼会带回部落先养起来,然后择时杀掉。鳄鱼的肉作为食物吃掉,鳄鱼的皮则是皮包、皮鞋和皮带的好原料。近些年来,巴布亚新几内亚大力发展鳄鱼养殖业,不再只依赖野生鳄鱼。可以说,鳄鱼成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生活的衣食父母。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在有300多个鳄鱼养殖场,每年出口鳄鱼皮3万张,价值1000多万美元(相当于6200多万元人民币)呢。

  由于鳄鱼的数量实在太多,弄到鳄鱼肉要比弄到猪肉容易得多,因此鳄鱼肉是当地最普遍的食品之一。普通人家喜欢把鳄鱼肉切成长条,用盐腌了,晒干或风干,需要时就割下一条吃。鳄鱼肉味道鲜美可以用来烤、炸、煎,烹调花样翻新,也可以生吃。那天下午我和捕鳄能手一起将带回来的鳄鱼肉用烤的方式做熟,吃起来味道类似于鸡肉,非常可口。

  意义深远的鳄鱼节

  2007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并支持的第一届塞皮克河的鳄鱼节在北部城市安本蒂举办。鳄鱼节的目的是通过弘扬塞皮克河流域的鳄鱼文化,向世界宣传塞皮克地区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的旅游。通过旅游,增加当地人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塞皮克河流域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和当地生活传统息息相关的鳄鱼,因为鳄鱼是当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鳄鱼节在每年的8月初举办,一共3天。今年是第7个年头,刚好被我们赶上了。因为鳄鱼节,整个城市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到处是穿着花花绿绿、戴着面具或者涂着彩色脸谱的人们。

  鳄鱼节开始当天,露天的会场都是打扮好了的当地原住民,除了我们这些外国人,好像都是来参加表演的。果然,歌舞表演节目一个接着一个,都是那么热辣奔放。彩色的羽毛、鲜艳的油彩加上形形色色的佩饰,让人眼花缭乱。虽然语言不通,但舞蹈这种肢体的语言是相通的,那种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地加入进去。

  有一个和鳄鱼相关的表演是展现塞皮克河流域部落的人们与鳄鱼之间的相处共生关系。由表演者穿着鳄鱼形状的塑料外衣假扮鳄鱼,他和部族的人之间有攻击、有逃跑,又有和平相处。我注意到有一些部族的人们还带着小鳄鱼到了会场,这些鳄鱼的嘴巴上拴着绳子,可能是为了防止鳄鱼伤人。更有意思的是,有的部落孩子携带一条小鳄鱼,这可能是他的宠物或者玩偶,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在培养小男孩的勇敢和阳刚之气:从小都和鳄鱼玩儿,长大就更不会怕鳄鱼了。

  文/图 梦野 责任编辑/杨朝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