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儿,有人气儿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杨亚洲
  • 发布时间:2010-04-30 16:00
  幸运儿

  杨亚洲早年生活环境和艺术扯不上任何关系,而走上从影这条路偶然又百转千回。读到初三,却不正经上课,因为体育特别好,爸爸走了个后门,杨亚洲就做了体育代课老师。“那个经历很有意思,我前一天还跟同学们一块上课打闹,第二天我就给他们当老师了。”后来杨亚洲考中专学的是医,在医院的大课堂,他看到很多生生死死,感受很深。毕业后杨亚洲被分配到一家区级的小医院,却怎么也适应不了。

  这段从医的经历使杨亚洲至今一直心心念念想拍一部真正关于医生的作品。之后他意外地做了演员,而且是在我们现在看来属于偶像派的角色,做演员,上中戏,这一切看似不挨边的变化都仿佛带着点幸运。

  在小医院正值失意时,杨亚洲听说黑龙江电视台招演员,仗着外形条件优越准备报考当演员。正好西影厂也在青年宫招演员,青年宫是他每次回家的必经之地,一看在招生,就进去看。没有带证件,对方让他可以先报名,再考试,两天后如果接到复试通知就来,接不到就说明没戏了。两天后也没接到复试通知,没想到有一天在街上走着,居然在几百万人口的城市碰到了考试老师,并且告诉他说复试名单上有他的。“你说这不是巧到家了,我晚几秒,就擦肩而过了。我们家祖宗三代没有做医生的,也没有搞艺术的,我做了医生,又搞了艺术。”

  杨亚洲在西影厂做演员一待就是五年。后来他考上了中戏的明星班,班上学生不是梅花奖的得主就是台柱子。当时西影厂去了20多个人考,他们的团长就是演员高明。结果三家电影厂的人考到最后就剩杨亚洲一个了,能考上照他的话说“又是太幸运了”。不过考取明星班的经历倒使杨亚洲下了决心将来不做演员要做导演。

  在他所有作品里,小人物的“茶几”人生,在杨亚洲的眼里却不是悲剧色彩的。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他都用一种比较温暖的方式来接触观众的内心。这种平和,对观众而言是极其珍贵的;对杨亚洲则是不能放弃的信念,“接地气儿”对他很重要。

  导演人生

  杨亚洲称自己是在创作上有偏爱的人。他的创作视角永远都在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身上,母亲、女性角色是基石,由情感这条线把他们串起来。“我觉得人世间的美好、感动、大爱,永远是我片子里的主题”。

  1985年,杨亚洲跟当时还是副导演的黄建新合作了一部《黑炮事件》,演一个德文翻译官,因为演得不错,团里给他涨了一级工资。从《黑炮事件》到1996年《埋伏》,杨亚洲与黄建新的合作长达十年之久。

  中戏毕业后杨亚洲给黄建新的《站直啰,别趴下》、《五魁》两部戏做副导演,接着他们联合导演《脸对脸,背靠背》、《红灯停绿灯行》、《埋伏》三部电影。之后杨亚洲独立导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没事偷着乐》。与黄建新作品不同的是,虽说立足点都是小人物的生活状态,杨亚洲则表现得更温情,而这种气质在《埋伏》中就已经显现出来。

  杨亚洲的作品大部分是没有原著的,很多创作初衷都来源于他观察和贴近生活的感悟。“在童年的记忆里,每一家盖的房子,盖到树底下,盖在树边上,盖在很难想象的地方,把那个树围上画布,就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苦中作乐,只要有一个小地方,他们就会装扮得特别美好。”《没事偷着乐》中“大民”在树的周围起屋的情节,就与他童年的记忆有关。

  当年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杨亚洲去了陕西、甘肃和宁夏交界,被联合国认定为最不适居住的一个地方。“那种迎面扑来的震撼让我感触至深,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到这个地方来拍部电影,如果不拍,都对不起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几年后,机会来了,这就是把当时中国电影的所有奖项全拿了的《美丽的大脚》。“如果我对人世间的事和人没有这种感动,我不可能去拍这样的片子。”

  在自己所有作品中,杨亚洲最喜欢的是《八兄弟》。同样也是讲述民工生活的还有《泥鳅也是鱼》,“作为导演,我就是想要让更多人关注这些人(民工),我贴近他们,可越深入就越可怕。我就把他们的生存状态放到后面,拍成一部爱情片。这片子在国外很受欢迎,在意大利罗马的剧场首映时,观众的掌声有十几分钟,我谢了多少次幕都没用,在这一点上,我作为导演及格了。”

  杨亚洲的2009年应该值得骄傲。因为与加拿大合拍的首部电视剧《蝴蝶》日前在加拿大最主流的OMNI电视台,也就是在洋人电视台晚上的黄金时间播出了,据说每七八分钟就会进相当长的广告。

  与杨亚洲长期合作的倪萍,第九次合作是在《美丽的事》中,她演一个叫何美丽的妇产科护士,人物有鲜明的特点,收养了很多孩子,没有结过婚却拥有一个儿女满堂的美好晚年。这部作品跨越30年,带着时代特征的人物却距离观众并不远。倪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由衷地感慨:“能这样一直沉下去拍小人物现在真的很难得”。

  杨亚洲是个很难将生活和工作完全分来的人,不会洗衣服做饭,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都是和工作有关。不泡吧不喝酒也不玩,那还活着干吗?他说他把作品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因为这“孩子”给了他快乐,才给了自己释放的支撑点。

  我不拍垃圾剧

  电视指南:前不久播出的《美丽的事》镜头依然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但这次突出了生命的意义,这是您的创作初衷吗?

  杨亚洲:我的创作一直是围绕着母亲和女人的角色。《空镜子》、《浪漫的事》和《家有九凤》都是。人物虽有不同,但着力刻画的是亲情关系。我还是想在作品里讴歌一个叫何美丽的女性,她是丰满的人物,不像以往正面角色的高大全,她有缺点,也有毛病,比如她抱着被遗弃的孩子问,为什么给我啊?就是这么真实的一个人,一点点地完成她的美丽人生的过程。

  电视指南:从《大浴女》和《没有生活的语言》后,有报道说《美丽的事》是您的回归之作,您认同吗?

  杨亚洲: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我一直没离开过小人物,所以就谈不上回归。如果我拍了帝王将相那些大人物,再回来拍这些小人物,这就称得上了。大家看了《大浴女》和《没有语言的生活》,可能觉得拍得太唯美了,不接地气,但是我在追求唯美的同时,对人物关系和人物刻画我还是力求真实,也许因为每部戏创作重点不一样,但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回归之作。

  电视指南:这样贴近百姓生活的创作是否您会一直坚持下去?毕竟目前在题材上可能这些并不占优势。

  杨亚洲:这么多年做这样的东西,我也斗争和动摇过很多次,特别是现在,能够沉下心来拍拍这些普通人的温暖、感动已经很难了。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少,不过总得有人拍吧。好在我经常被这些人所打动,我还由衷地想去拍他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能够坚持,能够坚守。当然我还有一份幸运,我的东西还有人投资有人买。

  电视指南:这样坚守对您来说一定非常重要。

  杨亚洲:我希望自己的每一部作品说得简单点是要对得起我自己,再小一点是为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负责,能尽可能地留得住,当我们的后辈看了说“这是我爷爷拍的片子,这个片子还可以,不是垃圾”,这样我在地下也不会脸红。现在的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给眼睛拍的太多了,给脑子拍的太少了。

  电视指南:就是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吧。

  杨亚洲:对。这种东西恰恰是我们当前作品里极其缺少的,很多都充斥着打打杀杀、扯淡的、无厘头的东西,我认为电影、电视剧要繁荣发展的话,它一定是百花齐放,而现在写人生剧的却成了另类。

  电视指南:无论悲剧喜剧,您都有自己的创作特点,也得到观众感同身受的喜爱,可您提到自己的困惑,是因何而来?

  杨亚洲:我的作品中积极向上、美好的东西是主要的。我真的觉得我是一个主旋律的导演。(笑)但是我现在也遇到很多困惑,投资人和制片方,总是会对这种题材心生怀疑。好像只有生活中特别少见的才能卖座。我现在真的保证不了我每部戏出来还能被叫好,但是我能保证我不拍垃圾。我现在做的事情没有像以前那么纯粹,从心里那么愿意去拍。

  电视指南:可毕竟在电视剧生产的链条上,每一个部分都不能缺失,包括电视剧宣传。

  杨亚洲:我能理解。我特别渴望还能有像拍《美丽的大脚》那种纯粹的出发点。那样一种偏爱。我今后两年一定再去一些能够引起我创作冲动的简单质朴的地方,再去拍一部我想要从内心想拍的片子。

  电视指南:您是中国导演中唯一全部拿了国内电影电视剧的奖的,您觉得骄傲吗?

  杨亚洲:不会。我觉得是杨亚洲,你命太好。《空镜子》圈里人喜欢,老百姓也喜欢,当年没拿奖,不过那么多人喜欢也是收获。我觉得所有这一切都是运气好,赶上那个时候了,现在让我再拍一个《空镜子》,可能卖都卖不出去,人们现在的心态已经完全不能与之协调了,怎么能静下来看那种往心底里润的东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