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继续创新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重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06 13:25
一个曾经濒临死亡的老国企,经过10年励精图治,不仅起死回生,还当之无愧地担当中国重型卡车的领军之位。这就是中国重汽。
2009年,中国重汽产销突破了12.5万辆,同比增长11.59%;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69.62亿元,同比增长约13.79%,跃居全球重卡产销前3位。在不少国际重型卡车制造商眼里,今天的中国重汽已成为真正有威胁能力的重量级竞争对手。
然而,面对成绩,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表示,当年支撑中国重汽走出困境、快速发展的是自主创新;今天,中国重汽能够化危机为稳步发展,靠的还是自主创新。
回想当年重组之初的中国重汽,手中没有一项技术专利。如今,在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平均每两天就有一项专利诞生。实际上,这跟中国重汽在技术上的投入与创新有着很大的关系。
技术创新成果:豪沃A7
2009年4月26日,以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为依托组建的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近几年来,中国重汽大举启动技术改造,先后投入近80亿元对整车、发动机、车桥、铸锻件等制造部门进行了全面改造,通过完善工艺流程,优化生产布局,使企业整体研发设计能力和关键工艺装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正是因为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才使得中国重汽的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新产品不断研发出来。2003年,中国重汽开发出斯太尔王重卡,第二年就实现了1.5万辆的销量;2006~,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豪沃系列重型卡车,创造了投放市场当年产销突破l万辆的“奇迹”,2007年,豪沃系列产品的产销突破6万辆,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重卡;重汽人自主研发的码头牵引车、水泥搅拌车等产品,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成功实现了批量出口……
在这一系列产品中,最令重汽人自豪的是今年推出的高端重卡豪沃A7。
运用了130多项最新专利技术的豪沃A7,采用了中国重汽全新设计的D12系列发动机,塑造了省油重卡的新概念,大排量、大功率从低怠速起就使车辆动力充足;它标配的智能手自一体AMT,引领中国重卡进入了自动换挡新时代;而它装配的盘式制动器、膜片离合器等均为国内首次采用。
业内人士评价认为,豪沃A7不但是中国重汽集成创新的典型,也是中国重卡行业自主创新成果的集中检阅,代表了中国重卡行业技术进步的最新水平。
豪沃A7成功突破目前国内重卡技术体系,搭建了国内高端重卡全新平台,是一款接近国际水平的新一代重型卡车,被业内誉为中国“重卡领袖、公路之王”。
实际上,豪沃A7项目从2005年年底立项,到2008年底完成,据重汽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经过对50多辆实验用车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的反复实验,证明豪沃A7驾乘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及电子化水平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豪沃A7的研发,中国重汽的研发手段和研发能力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利用先进的分析计算与模拟软件,中国重汽实现了从经验设计向数字化设计的跨越;依托从德国引进的价值150万欧元的整车振动实验台、从奥地利引进的价值180万欧元发动机开发实验台,以及来自比利时的先进路面数据采集系统,中国重汽的研发试验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重汽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整车研发数据库,为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快速推出新产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向高端迈进:汕德卡T7
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重汽逐渐实现掌握重卡的系统集成技术,驾驶室、发动机、车桥、车架等核心零部件的总成已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技术能力获得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简单模仿到再创新的进步。然而,作为国内最大的重卡制造企业,重汽的目标是进入国际重卡巨头市场,向更高的技术水平迈进。
为此,中国重汽需要寻找新的国际合作伙伴。
2009~g7月15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与德国曼公司(MAN)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曼公司与中国重汽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德国曼公司是世界三大卡车公司之一,保持着在柴油发动机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先优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市场网络。
引进曼TGA、1308、D20、1326等产品及技术,不但化解了重汽目前国三及未来排放升级的危机,而且为未来的高端市场竞争做技术储备,有曼的技术作为支撑,来来5年内重汽的产品将会在国内保持领先优势。此外,跟曼的合作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弥补重汽牵引车市场的劣势。
目前,国内重卡市场的整车平台本质上仍是20年前引入的处于国际70年代末水平的斯太尔平台,斯太尔平台主要是自重大、超载能力强,但是对于高速轻量化为主要需求的牵引车市场,这将是一个劣势。
对于中国重汽来说,引进TGA将有效改善牵引车市场的劣势。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引入曼的整车技术,包括驾驶室、底盘、车桥及分动器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这意味着重汽还将得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新整车平台,而无法解决排放升级的技术需要的斯太尔平台,或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09年12月20日,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合作后的最新结晶——装配曼D20发动机“汕德卡T7”新车诞生。“汕德卡T7”的诞生无疑将是中国重卡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这将驱使中国国产重卡厂商开足马力研发新品,以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卡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这款车将重卡车排放的国Ⅲ标准提高到了国际通用的欧V最高标准。使用ABS+ASR+EBL+TPM制动系统,EVB发动机辅助制动,曼·胡空气滤清器、德国贝尔水箱中冷器、空调系统,VDO电器系统,并使用HWl697驱动桥,HW20716变速器。
据悉,D08、D20、D26发动机国产化的前期工作也已全面展开。此外,2010年中国重汽还将重点推出矿山自卸车兄弟—豪沃(HOWO)矿山王和HOWO矿山霸王以及CNG(天然气)、LNG(液化气)新能源车。
打造黄金产业链
拥有高端技术的整车产品并非重汽的惟一目标。在2006年进行发动机切换的经历中,中国重汽强烈意识到作为整车生产企业,必须按照整车发展的思路来谋划各大总成的配套,也就是说,只有总成做得好,才有可能做好整车。
因此,打造黄金产业链,把核心零部件总成制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已成为了中国重汽近年来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2009年10月30日,对中国重汽(香港)公司变速箱部生产的第十万台HOWO变速箱正式下线。这不仅仅在数量上实现了突破,也用实力证明了市场竞争中所拥有的质量与品质的保证。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变速箱部作为中国重汽黄金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中国重汽根据中国国情厚积薄发研制的产品。从第一台变速器下线到如今的第十万台变速箱的下线,用最短的时间使得产品迅速进入成熟期,AMT自动挡重型变速器的批量生产,更是开创了国内重型自动变速器的先河。
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中国重汽抓住时机整合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牢牢掌握着核心零部件总成制造技术的掌控权。通过资金、技术和品牌投入等方式,相继控股了中国重汽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2008年11月18日,中国重汽与山西大同齿轮集团签署战略重组暨股权划转协议,一举解决了中国重汽变速箱供求瓶颈问题。进一步强化了中国重汽的企业链。壮大了中国重汽的力量。
此外,中国重汽还在济南建立了一个国际零部件生产基地,吸引国际著名的零部件生产商前来建设配套厂,通过与这些国际一流企业的协同设计,提高自己的集成创新能力,保证产品品质。
事实上,中国重汽也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家拥有驾驶室、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零部件总成全套配套体系的企业。
……
2009年,中国重汽产销突破了12.5万辆,同比增长11.59%;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69.62亿元,同比增长约13.79%,跃居全球重卡产销前3位。在不少国际重型卡车制造商眼里,今天的中国重汽已成为真正有威胁能力的重量级竞争对手。
然而,面对成绩,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表示,当年支撑中国重汽走出困境、快速发展的是自主创新;今天,中国重汽能够化危机为稳步发展,靠的还是自主创新。
回想当年重组之初的中国重汽,手中没有一项技术专利。如今,在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平均每两天就有一项专利诞生。实际上,这跟中国重汽在技术上的投入与创新有着很大的关系。
技术创新成果:豪沃A7
2009年4月26日,以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为依托组建的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近几年来,中国重汽大举启动技术改造,先后投入近80亿元对整车、发动机、车桥、铸锻件等制造部门进行了全面改造,通过完善工艺流程,优化生产布局,使企业整体研发设计能力和关键工艺装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正是因为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才使得中国重汽的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新产品不断研发出来。2003年,中国重汽开发出斯太尔王重卡,第二年就实现了1.5万辆的销量;2006~,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豪沃系列重型卡车,创造了投放市场当年产销突破l万辆的“奇迹”,2007年,豪沃系列产品的产销突破6万辆,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重卡;重汽人自主研发的码头牵引车、水泥搅拌车等产品,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成功实现了批量出口……
在这一系列产品中,最令重汽人自豪的是今年推出的高端重卡豪沃A7。
运用了130多项最新专利技术的豪沃A7,采用了中国重汽全新设计的D12系列发动机,塑造了省油重卡的新概念,大排量、大功率从低怠速起就使车辆动力充足;它标配的智能手自一体AMT,引领中国重卡进入了自动换挡新时代;而它装配的盘式制动器、膜片离合器等均为国内首次采用。
业内人士评价认为,豪沃A7不但是中国重汽集成创新的典型,也是中国重卡行业自主创新成果的集中检阅,代表了中国重卡行业技术进步的最新水平。
豪沃A7成功突破目前国内重卡技术体系,搭建了国内高端重卡全新平台,是一款接近国际水平的新一代重型卡车,被业内誉为中国“重卡领袖、公路之王”。
实际上,豪沃A7项目从2005年年底立项,到2008年底完成,据重汽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经过对50多辆实验用车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的反复实验,证明豪沃A7驾乘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及电子化水平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豪沃A7的研发,中国重汽的研发手段和研发能力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利用先进的分析计算与模拟软件,中国重汽实现了从经验设计向数字化设计的跨越;依托从德国引进的价值150万欧元的整车振动实验台、从奥地利引进的价值180万欧元发动机开发实验台,以及来自比利时的先进路面数据采集系统,中国重汽的研发试验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重汽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整车研发数据库,为在更高水平上不断快速推出新产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向高端迈进:汕德卡T7
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重汽逐渐实现掌握重卡的系统集成技术,驾驶室、发动机、车桥、车架等核心零部件的总成已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技术能力获得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简单模仿到再创新的进步。然而,作为国内最大的重卡制造企业,重汽的目标是进入国际重卡巨头市场,向更高的技术水平迈进。
为此,中国重汽需要寻找新的国际合作伙伴。
2009~g7月15日,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与德国曼公司(MAN)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曼公司与中国重汽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德国曼公司是世界三大卡车公司之一,保持着在柴油发动机领域的全球技术领先优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市场网络。
引进曼TGA、1308、D20、1326等产品及技术,不但化解了重汽目前国三及未来排放升级的危机,而且为未来的高端市场竞争做技术储备,有曼的技术作为支撑,来来5年内重汽的产品将会在国内保持领先优势。此外,跟曼的合作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弥补重汽牵引车市场的劣势。
目前,国内重卡市场的整车平台本质上仍是20年前引入的处于国际70年代末水平的斯太尔平台,斯太尔平台主要是自重大、超载能力强,但是对于高速轻量化为主要需求的牵引车市场,这将是一个劣势。
对于中国重汽来说,引进TGA将有效改善牵引车市场的劣势。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引入曼的整车技术,包括驾驶室、底盘、车桥及分动器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这意味着重汽还将得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新整车平台,而无法解决排放升级的技术需要的斯太尔平台,或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2009年12月20日,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合作后的最新结晶——装配曼D20发动机“汕德卡T7”新车诞生。“汕德卡T7”的诞生无疑将是中国重卡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这将驱使中国国产重卡厂商开足马力研发新品,以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卡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这款车将重卡车排放的国Ⅲ标准提高到了国际通用的欧V最高标准。使用ABS+ASR+EBL+TPM制动系统,EVB发动机辅助制动,曼·胡空气滤清器、德国贝尔水箱中冷器、空调系统,VDO电器系统,并使用HWl697驱动桥,HW20716变速器。
据悉,D08、D20、D26发动机国产化的前期工作也已全面展开。此外,2010年中国重汽还将重点推出矿山自卸车兄弟—豪沃(HOWO)矿山王和HOWO矿山霸王以及CNG(天然气)、LNG(液化气)新能源车。
打造黄金产业链
拥有高端技术的整车产品并非重汽的惟一目标。在2006年进行发动机切换的经历中,中国重汽强烈意识到作为整车生产企业,必须按照整车发展的思路来谋划各大总成的配套,也就是说,只有总成做得好,才有可能做好整车。
因此,打造黄金产业链,把核心零部件总成制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已成为了中国重汽近年来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2009年10月30日,对中国重汽(香港)公司变速箱部生产的第十万台HOWO变速箱正式下线。这不仅仅在数量上实现了突破,也用实力证明了市场竞争中所拥有的质量与品质的保证。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变速箱部作为中国重汽黄金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中国重汽根据中国国情厚积薄发研制的产品。从第一台变速器下线到如今的第十万台变速箱的下线,用最短的时间使得产品迅速进入成熟期,AMT自动挡重型变速器的批量生产,更是开创了国内重型自动变速器的先河。
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中国重汽抓住时机整合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牢牢掌握着核心零部件总成制造技术的掌控权。通过资金、技术和品牌投入等方式,相继控股了中国重汽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华威专用汽车有限公司。2008年11月18日,中国重汽与山西大同齿轮集团签署战略重组暨股权划转协议,一举解决了中国重汽变速箱供求瓶颈问题。进一步强化了中国重汽的企业链。壮大了中国重汽的力量。
此外,中国重汽还在济南建立了一个国际零部件生产基地,吸引国际著名的零部件生产商前来建设配套厂,通过与这些国际一流企业的协同设计,提高自己的集成创新能力,保证产品品质。
事实上,中国重汽也成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家拥有驾驶室、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零部件总成全套配套体系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