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市场对着干
- 来源:中国慈善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军旅,书画创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26 14:52
创业发财后,他开始回归军旅题材的书画创作,不赚钱,他就想和市场对着干,以此怀念过去的军旅艺术,怀念军队的生活
母亲去世以后,郭阿东三个月没出门,头发一下子白了不少。现在两年过去了,他也不允许家里有任何红色出现,即便是女儿涂的指甲油。母亲去世之前,经常到他的军旅书画院,他是书画院的执行院长,这里的装修还是母亲打下的第一锤。在书画院门口,一块黑色的山石上刻着“恩俊阁”三个字。其中,“恩”、“俊”分别取自他父母的名字。这块石头花了郭阿东30万元。在书画院一间价值数百万元的紫檀柜上,正中间摆着母亲的照片,周围是他和家人以及军队高级领导人的合影。“这个房间梁光烈,陈炳德等领导来过,无论谁来,我母亲照片都在最中间。”郭阿东坚决地说。
多年前,身家上亿的郭阿东放弃商业,投资一个亿接下了这所文化部下属的军旅书画院。这也是母亲的想法。从小到大,母亲总盼着他能出人头地,但后来很多年,她一直在阻止郭阿东做生意。“她不愿意我那么累,就是有多少钱做多少事,不愿让我冒风险。”
郭阿东说母亲是个很坚强的人。母亲的父亲和大哥是烈士,下面的几个弟弟都是她一手带大。郭阿东的父亲是战斗英雄,1948年解放保定徐水的时候,他第一个扛着红旗冲进城楼,上面机枪扫射,一颗子弹穿头而过,所幸大难不死。一出院,他就跟着部队开赴朝鲜,在朝鲜待了3个月就回来了,脑袋疼得往地上撞。后来,父亲被安排到石家庄劳动局当科长,后升任局长。父亲为人正统,人家来送礼,他打着闹着要给人送回去。
郭阿东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排行老小。5岁那年,他看到老家的木匠爱在墙上画画,画小人特别好,他一看特感兴趣,也拿起粉笔,很快画了满满一墙。那时候每家都困难,母亲给他买了很多画画的材料,希望他能“出人头地”。不过,郭阿东似乎总是让母亲失望。他称自己小时候是“比较操蛋的一个人”,每天带着匕首上学,说着他伸出手给记者看,指关节比手指要粗许多,这都是他过去打沙袋打的。从11岁起,为了在当地站住脚,他背着父母,干了不少打架的事情,老师认为这小子以后很可能进监狱。他的命运很快发生转机,14岁那年,他入伍了,为了能顺利入伍,军队来学校接兵那天,他起了个大早,怕同学和军队领导告发他打架的事情。
郭阿东对当兵充满了幻想,他希望能在部队走上仕途,让父母高兴。那是在1977年,14岁的郭阿东被分配到山西连队当炮兵,后来到太原的军电影队放电影,后来又调到石家庄军医学校,最后去了天津。在他1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当了两次兵,一次4年,一次6年。后来,他考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师从著名军事题材画家何孔德。
在部队,他的一个唐山战友,父母在地震中去世,剩下3个妹妹。郭阿东背着他,偷偷按照战友信封上的地址,寄去了40多块钱和部队发的衣服袜子。可是,等到郭阿东入团的时候,偏偏这个战友不同意,说他腐化,穿皮鞋,不穿部队的袜子,直到他离开部队的那天,战友才知道一直给家里寄东西的是他。
郭阿东当时就想在部队做美术创作,那是部队最舒服、最让人羡慕的工作。没成想,他在部队没能提干,就退伍了。
1986年,退伍回来的郭阿东被分配到公安局,单位安排他拿着电棍到公共汽车上抓小偷,他一看,这根本就不是他干的事。后来,他调到河北省委宣传部,当了3个月美术编辑,因为被人挤兑,说他是走后门进来,一气之下,他在报社承包了三产,开始做买卖,
郭阿东发家是从卖家电开始的。他一个战友的姐姐在经贸部,给他办了两张进口商品经营许可证,当时石家庄一共有3个。郭阿东在家电行业做了19年,当时他在石家庄有3个商场,在北京有一个公司。
到广东进货,他一天顾不上吃饭,光着膀子和员工抓紧一切时间进货,就为了节省几个人的差旅费用。可做起生意来,他却叮嘱店员要为顾客选择最合适的,而不是最贵的。那时候,他也规划过要做上市公司,“但我没那么贪,也有点胆小,挣点钱就算了。我当兵也是为了让人说,老郭的儿子还是好样的,做生意了,也是为了挣钱让父母过好日子,其他当老总啊,上市啊,我本来也不是做生意的人。”
他总算让父母荣耀了,至少是在精神上。他在石家庄买了套270平米的房子,父亲去看了一眼,没等装修好,老人就去世了。在北京闯荡那几年,他和几个员工经常住在三里河的小旅馆,有时恨不得几个人一个屋,再拼张床。上世纪90年代,走在北京的马路上,他时常想,什么时候也能在长安街上有套房,哪怕20平米也行。现在他住在朝阳公园燕莎附近几百平米的公寓里。“我把父母看得比较重,但这些都没什么用,我这人比较孝,但不顺,总得来说还是不好。”
2000年后,国内家电市场风起云涌,竞争日益惨烈,郭阿东坚持到2006年,最终决定转型。
现在,郭阿东终于实现了当初的理想。他可以到部队画官兵肖像,“过去我们在部队就是画这些,现在没人搞,市场不承认。”受导师影响,他一直偏爱军旅题材。他看不惯当代艺术,认为都是炒作。“现在最难打交道的是画家,所以我不想让人认为我是画画的,最多就算是一个企业家的艺术人生吧。”
书画院的宗旨是弘扬军旅艺术,扶持年轻军旅画家。书画院的员工也都是复员军人,解决了这个群体的就业问题。接下来,他打算投资创办一本《军旅艺术家》杂志,“我自己花钱,都是赔本的,和市场对着干,我就是在怀念过去的军旅艺术家,那种军队真实的生活。”
郭阿东一直对部队有感情。2004年,他为越战老兵捐了20多万,他到老兵家里看了看,觉得心酸又有些无奈。“一个老兵靠女儿把他装进筐里,抬出来才能晒太阳。家里穷死了,没人管。村里都忙着挣钱,各忙各的。我给了他1万块钱,那个人眼泪掉不下来。”2012年,他为西藏的一个哨所捐了40万,建了一座水泵。以往,官兵要4、5个小时才能把水担上来。
郭阿东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也去当了兵,他希望儿子能在部队得到历练。“让我儿子弄个小公司,让他赚点钱容易,我说你不要去干这个,到部队锻炼去。”说着,他兴奋地拿过相机,让记者看他儿子在部队导演的一场晚会,照片上,海军副司令在和他儿子握手。
撰文:王璐 题图摄影_张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