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大力士袋鼠
- 来源:宠物世界•狗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草原,大力士袋鼠,翎羽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2 09:44
袋鼠是澳大利亚标志性的动物之一,因其独特的身体构造及“萌相”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喜欢。但要了解的是,站起来可达一人高的袋鼠,可不是好惹的。
“大力士”档案
名称:红袋鼠(我们平时说的袋鼠一般指红袋鼠)
寿命:18~25年
食谱:坚定的素食主义者
身高:约2米
体重:18~85千克
性格:温驯,偶尔暴躁
特长:定点跳远
运行时速:20~64千米/小时
分布范围:澳大利亚
袋鼠深解析
我们印象中的袋鼠,无非是澳大利亚草原上有着著名的育儿袋、每天蹦来跳去的可爱动物。它们身上又藏着哪些秘密和不为人所注意的特异功能呢?
典型的“排外主义”
外表看起来有些“神经大条”的袋鼠,其实有着非常强烈的小团体意识,对于靠近自己团体的外族成员简直持着“零容忍”态度。即便是离开时间过久的本族成员也无法享受到久别归乡的温暖,一顿教训几乎无法避免,待掌握了规矩、认清了形势,才能重新融入。
“萌物”背后的战士
不可否认袋鼠的“萌”,但在这个看脸的世界,绝不能因为“萌”而忽略了它的战斗力。看看袋鼠那粗壮的尾巴和有力的后腿,就知道它其实不好惹。袋鼠的绝招是凌空踢腿,被逼急了就会跳起来,双腿蹬向敌人的腹部。后果的严重性,可以自行掂量……
虽然战斗力强大,但多数时候袋鼠都是温驯的,尤其是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袋鼠会同宠物一样与人类和谐相处。
“超生”专业户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雌袋鼠长有两个子宫。一个子宫诞生幼崽时,另一个子宫其实也孕育着胚胎。但胚胎会等幼崽可以独立生活,完全离开育儿袋后才开始发育。左右子宫会轮流受孕,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袋鼠妈妈是可以不停繁殖的。Notes:雌袋鼠的一生可以用“全职妈妈”来概括,每年平均繁殖两次,可同时拥有一只袋外小袋鼠、一只袋内小袋鼠及一只待产小袋鼠。袋鼠宝宝非常依赖妈妈,一岁左右断奶后,依然会生活在雌袋鼠身边,以便随时寻求帮助和保护。
易怒的“拳击手”
雄袋鼠之间的争斗是很常见的,纪录片中常可以看到“拳击擂台”的场面。很多动物打架是为了争夺配偶,也有很多是为了争夺“王位”,但袋鼠通常只是仪式性地比试比试,输的一方有时会让出自己的小憩地点。
这个战利品听起来有点不值一提,但想在炎热的稀疏草原上,寻找一个有阴凉的休息地点,其实没那么简单。
数量泛滥的“国宝”
作为澳大利亚的代表性动物之一,袋鼠的身影很光荣地得以在国徽上展现,但这并没能使它们成为保护动物,因为超强的繁殖力,导致其数量实在太多。
以堪培拉为例,袋鼠的数量可达居民两倍之多。数量过剩又缺乏天敌的袋鼠,使草原的恢复期大大减缓,对环境和畜牧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所以在澳大利亚,捕猎袋鼠及食用袋鼠肉是合法且被鼓励的。当然,袋鼠捕猎活动也有各种配额的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不可虐杀。
最“蛋疼”的纪念品
在澳大利亚,袋鼠周边产品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蛋蛋袋”了。这种零钱包由袋鼠阴囊制成,广告宣称是天然无缝的袋状结构,牢固耐用,而且很具当地特色。这种颇为重口味的纪念品,受到了不少猎奇人士的喜欢。
“无节操”问答
Q:只见过袋鼠蹦,没见过袋鼠走,难道它的双腿只能做同步运动?
A:袋鼠是惟一一种以蹦为主要移动方式的大型动物,一般情况下它们的腿是不会像走路一样分开的,除非是在水里。
Q:袋鼠靠什么给自己降温?
A:袋鼠既不会出汗,也不会像猫狗一样吐舌头降温。它们会将前爪子舔湿,然后给自己擦澡。
Q:曾看到过一则新闻,某家动物园的袋鼠、狐狸和野猪结伴出逃。如果袋鼠逃离成功,可以在异国他乡的野外生存吗?
A:事实上英国、法国和美国如今都有野生的袋鼠家族,一般都是从动物园里逃出去然后成功壮大繁衍的。袋鼠大家族
有袋目下的大袋鼠科共有14类成员,有些外观具有鲜明特色,可轻松辨别,有些则长得比较“雷同”。它们中有重达100千克的大力士,也有20千克的“小可爱”。
红袋鼠
红袋鼠又称大赤袋鼠,是袋鼠家族中最出名、体型也最大的一种。它们拥有漂亮的栗红色被毛,生活在澳大利亚较为干燥的地区。原本雌袋鼠的被毛为灰蓝色,但由于杂交等因素,雌袋鼠也出现了栗红色。
红袋鼠多于清晨及黄昏活动,白天则在草窝里休息。它们性格机敏,喜欢集结三五十只过群体生活。
沙袋鼠
沙袋鼠算是小型袋鼠的代表,与红袋鼠等大型袋鼠并不同属,像一个“迷你微缩版”。沙袋鼠多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灌木地区,面部有漂亮的颊斑。令人惊讶的是,沙袋鼠的乳汁非常神奇,其杀菌功效远远超过青霉素,科学家们计划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将之合成为药物。
生活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沙袋鼠,有一项令人吃惊的消遣,那就是咀嚼罂粟。在大量食用罂粟后,这些“瘾君子”们会变得举止怪异,不断地绕圈蹦跳。曾经困扰当地人许久的“罂粟田怪圈”事件,经过长期调查后认定是沙袋鼠所为。
东部灰袋鼠
东部灰袋鼠是非常好辨认的一种,它们有着白色的腹部被毛,两只大耳朵看起来比红袋鼠的更圆,很具标志性。它们是出了名的运动健将,弹跳速度是袋鼠中的佼佼者,最高纪录是时速64千米/小时。除此之外,这种袋鼠适应能力较强,能经常在城市周围见到它们的身影。
袋鼠家族中还有一个数量庞大的族群叫西部灰袋鼠,与东部灰袋鼠外形相像,很难区分,仅能从被毛颜色上辨别。
袋鼠的奇葩近亲
即便是“动物发烧友”,恐怕都会对“树袋鼠”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这种栖息在树上的袋鼠科动物大部分生活在新几内亚,只有少部分分布于澳大利亚。它们在树上可以非常灵活地移动、飞跃、攀爬,但在地面上却非常笨拙。
袋鼠能否当宠物?
在袋鼠几乎随处可见的澳大利亚,能够将袋鼠将宠物养的却只有一个地方——维多利亚州。当地规定不可捕捉野生袋鼠用于饲养,只能从养殖场购买,而且要申请饲养许可证。虽然听起来麻烦些,但在澳大利亚其他地方,只有专业的野生动物护理人员才能得到特批,被准许收养受伤或者失去母亲的袋鼠幼崽。
既然能够商业化捕猎,为何当宠物养却障碍重重?其实,澳大利亚鼓励开展袋鼠养殖业,限制的是将其作为宠物。原因是袋鼠是非驯化动物,有可能会给非专业人士带来不可预知的麻烦,它们也很难与猫狗等常见宠物和谐相处。
与袋鼠的亲密接触
日常生活中,动物迷能接触到袋鼠的地方往往仅有动物园,能远观而不可近距离接触。但在澳大利亚那个神奇的地方,总有些人能幸运地与袋鼠朝夕相处,让我们只有“羡慕嫉妒强忍恨”的份儿。
拍成纪录片,为其筹得大量捐款。克里斯用捐款建立了澳大利亚中部的第一座野生动物园。2014年,他被评为澳大利亚年度明星。
袋鼠的“神级粉丝”
冒险达人——罗布· 布莱德
罗布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野生动物学家,几乎从不穿鞋,仿佛生来就属于丛林。他在澳大利亚各地有多座私人动物园,园内有鳄鱼、袋鼠等很多特色动物。罗布每天都在园内向游客展示其与危险动物的亲密接触。
“大神”秘诀:抓住袋鼠的尾巴和一条后腿,就会使它们失去平衡,从而达到暂时控制的目的,此方法在罗布参与拍摄的纪录片《危险接触》中有完整展示。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凡人”来说,听听理论就可以了,实操风险过大。
正能量典型——克里斯·拜恩斯
2005年,克里斯在带团游览的路上发现了一只遭遇车祸死去的袋鼠,但其育儿袋里的幼崽却有幸存活。他将幼崽带回家中细心喂养,后来辞去工作,用积蓄及兼职收入开了一家袋鼠救助中心。电视台将他的事迹
平民代表——科林· 坎迪
57岁的坎迪先生是一名坚定的袋鼠爱好者,他将后院院墙加高到近两米,在大院子里养了7只袋鼠,这一切都是靠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换来的。在第一只宠物袋鼠被强行带走后,他花费了12年的时间坚持写信给法官、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坎迪先生认为,既然对袋鼠进行商业化捕猎合法,那私人饲养也是合理的要求。
满足梦想的动物园
★塔龙加动物园 Taronga Zoo
位于悉尼的塔龙加动物园人气非常高,因为在那里你可以跟很多澳大利亚特有动物进行亲密接触,包括袋熊、袋鼠等。游客可以在小袋鼠群中走过,还有机会用手亲自喂它们,相信会成为非常有趣而难忘的体验。
★翎羽谷动物园 Featherdale Wildlife Park
同样位于悉尼的翎羽谷动物园,是“动物发烧友”此生必去的地方。那里喂养的澳大利亚野生动物类目是世界上最全的,也是最棒的互动式体验场所。拥抱考拉、与袋鼠握手、被无数小动物环绕……只是想想就觉得无比激动。
文/胡希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