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低下,蟹农如何做到亩利5000元

  江苏兴化沈鹤寿养殖的8两2钱公蟹,成蟹王最有力竞争者

  自2014年“天邦股份第二届超鲜杯蟹王蟹后争霸赛”开赛以来,全国各地养殖户踊跃报名参加,近期捷报频传。在2014年10月29日上午的验收现场,江苏兴化新垛镇幸福村养蟹大户沈鹤寿养殖的一只重达8两2钱(410克)的公蟹,引来旁观者和当地养殖户的一致赞叹,这只公蟹成为该届蟹王争霸赛的有力竞争者(目前最重)。

  据了解,今年是年过半百的沈鹤寿养大闸蟹的第五个年头,沈现有3口塘共206亩,是当地的养殖大户。沈鹤寿全程使用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升江牌蟹料,和天邦合作五年以来连续赚钱,是天邦的忠实拥趸。

  作为江苏传统的养殖大闸蟹重镇,兴化新垛镇养出的大闸蟹远近闻名。但是随着近年华东地区大闸蟹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当地的大闸蟹产业也逐渐受到挑战,今年价格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低迷期。作为一名养蟹不太久的“新兵”,沈鹤寿如何做到连续五年不亏?

  亩产206斤 一亩赚5000元

  今年沈鹤寿养殖大闸蟹206亩,三口塘,今年3月放苗,放养密度800只/亩。到10月28日,其中一个80亩的塘,养殖的大闸蟹已经出售完毕,平均亩产206斤,平均规格4两/只,平均销售价格43.6元/斤,亩销售收入8981元,该塘亩利润达5000元。另外两口塘(63亩一口),到目前平均每亩已经销售150斤大闸蟹,现在每天销售1000多斤,预计亩产超200斤。而当地大塘养殖的大闸蟹平均亩产150斤,沈鹤寿比他们整整多了50多斤,而且养殖成本只有3800-4000元/亩,亩利润超过5000元。

  “大闸蟹2两/只就达到上市规格,达规格后分批多次出蟹,一般几十次,属于一次放苗,多次捕捞的模式。”沈鹤寿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大闸蟹从幼体到成蟹,需经过20多次蜕壳,养殖5个月左右才能上市。中秋节是大闸蟹价格最好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合理做好养殖规划才能赶上大闸蟹的行情高峰期。这也是他多年养殖不亏的主要原因之一。

  “做好投苗和管理计划,然后就看执行。”沈鹤寿说,很多人都知道做养殖规划,但是往往执行不到位而错失了时机。比如,投苗时期一般是阴雨季节,一定要提前做好投苗前的清塘和调水工作,以备随时投苗;但是很多人都是等天气好才会做这些工作,做好后可能天气又突变几天,从而打乱整个养殖规划。

  自己培育种苗省成本

  投喂饲料有诀窍

  5年前,做了20多年棉花生意的沈鹤寿从城里搬到了兴化新垛镇,开始琢磨起了大闸蟹的养殖。虽然作为养蟹新兵,但他却可以自身培育种苗。“大闸蟹的品质好与坏是由很多因素决定,无论是选亲体、育苗还是养殖。”沈鹤寿说,为了减少养殖成本和保证蟹的质量,他3年前就开始自己培育蟹苗。他的幼体从大连买来,然后再放在海水中培育,他说蟹育苗期间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最高不得超过25℃,每天升温不超过0.5℃。培育蟹苗不但可以减少成本,同时还提高蟹的品质。

  大闸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壳、仔幼蟹蜕壳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壳就变态一次,从幼体到成蟹需蜕壳20次。从大眼幼体蜕壳变为第一期仔蟹开始,以后每蜕一次壳,体长、体重均有飞跃式的增长。沈鹤寿介绍,在大眼幼体(6-7毫克)的种苗期前,需要使用海鱼等作为饵料,大眼幼体期后开始分塘饲养,使用天邦全熟化蟹料。从大眼幼体长至4两重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十多次。

  大闸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沈鹤寿介绍,软壳蟹只需1-2天就变硬。为了配合大闸蟹较好地生长、蜕壳,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才能保证大闸蟹生长、蜕壳的物质需要。“天邦饲料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在投料方面,沈鹤寿表示,投饵的最佳时间一般上午8-9时、下午4-5时,“投喂一定要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要停止投喂,雾天的话,建议等雾收后再投喂。”他说,除了看天气还要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蟹的吃料情况:最好在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如果投饵量适当却吃不完,说明大闸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同时减少投喂量。饲料撒在饲料台或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大闸蟹吃食和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

  勤巡塘细观察 注重调水防病害

  养鱼先养水,养蟹也不例外。沈鹤寿就非常注重水质调节,他一般保持池塘水溶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调水是最好的防病手段,我的蟹就很少有病。”沈鹤寿说,他平均一个月调水2-3次,底改1-2次,此外注重换水,“换水也是调节水质的一部分”,沈鹤寿说,他5月份以后每隔7-1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厘米左右,换水时应注意塘内外水温差不超过3-5℃,并避免在大闸蟹潜伏休息和最佳摄食期间换水。

  除了重视调水外,沈鹤寿日常管理十分精细。因为养蟹的日常管理主要是巡塘检查,所以他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查看防逃设施是否破损,进排水道是否漏水,观察大闸蟹的摄食、蜕壳、生长情况,及时清除腐烂变质的残饵。

  “除巡塘外,还必须注意观察蟹的活动,清晨受惊后趴在岸边的大闸蟹仍不下水,说明蟹有病了。”沈鹤寿告诉记者,如果蟹受惊后下水后又立即爬上岸或傍晚大量大闸蟹聚集岸边,表示池中缺氧,要立即加水;若见相互残食,需增加适口饵料;另外还需注意消灭水蛇、水老鼠,随时修补防逃墙。

  与沈鹤寿合作的螃蟹料经销商汤老板对《农财宝典》记者表示,正是勤调水细化管理,沈鹤寿的蟹塘病害少,加上投喂合理,所以他养出的大闸蟹不仅最大、产量高,而且平均规格比当地一般养户养出的大闸蟹(平均3两/只左右)重1两/只左右,是当地名副其实的蟹王。

  ■行业人士点评

  管理精细 养殖技术高

  ——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员胡家军

  众所周知,2014年大闸蟹养殖风调雨顺,产量较高,但是大闸蟹价格较2013年下降较多,沈老板全程使用天邦蟹料养殖大闸蟹,平均销售价达43元,值得欣慰。天邦(升江)全熟化蟹料技术服务团队,经过十多年塘口养殖模式总结提炼,谨慎推出天邦大闸蟹黄金投喂模式。凭借全熟化沉性料优良产品特性,迅速成长为全熟化蟹(膨化)料市场领导者,引领市场的第一品牌,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丰产又丰收的效果,实现了蟹大,膏红、肉满,赚大钱的愿望。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