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端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 来源:中国商会
  • 关键字:温端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 发布时间:2014-12-02 15:10

  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思路是前提

  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思路是前提,即“思路决定出路”。2001年,我只身从浙江温州来青海创业,2002年10月与浙江省在青海的几十家企业负责人联合发起筹备了青海省浙江商会,2003年8月改名为青海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我出任法定代表人、执行会长、党支部书记,主持日常工作。2005年创建了青海省招商引资促进会,我任会长、党支部书记。同年12月经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同意,青海省招商引资促进会由青海省司法厅批准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2006年我又牵头发起成立了青海省温州商会。特别是2005年1月19日,青海省招商引资促进会正式登记成立,主要任务是为政府招商引资以及入青企业进行后续服务。我们的招商指南是以商招商。青海省招商引资促进会的会员单位是以落户青海的外省民营企业、部队退伍军人、大中专及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体,跨行业、跨领域企业组成的社会组织。会员由青海西部矿业、西宁宁食集团等十几家重点企业参与组成,多数来自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江苏、上海、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北京、辽宁、四川等十几个省、市在青的非公经济企业,浙江各地区在青海的民企占到会员单位的41%以上。可喜的是,在这些民营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共产党员,有管理几千人的企业老板,也有民企高层管理人员和从事专业的技术人才,在不同领域为事业打拼、为生意奔波。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倒闭的中小企业、改制及破产的国企单位,在离开原单位后,为了谋生,他们以竭尽全力置身于创业之路。在当时倒闭、破产企业的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渠道还未理顺的情况下,没有了组织关系,更谈不上过组织生活,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这些党员通过再就业,当事业和基本生活有了转机之后,因为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和追求事业的理想信念,他们没有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对党组织生活充满渴望。如何使这些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有归属感和追求感,并对他们的渴望和需求如何给予鼓舞,尤其是对那些思想偏激的党员如何给予正确引导,消除由于党内腐败滋生造成的党群关系之间的隔阂。于是,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出身,深受“党支部建在连队”的启示,随之产生了非公经济组织创建党组织势在必行的理念。带着这个思路,我开始了积极探索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实践,并决心把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的工作摆在了我一切工作的首位。

  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建设是基础和保障

  青海省招商引资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正式登记成立后,据当时不完全统计有二十多位党员的组织关系装在自己的口袋里,上百名党员没有过组织生活。其中有三位部队团职转业干部,他们为自己政治身份的“落户”而烦恼,像我这样带着流动党员证件的也有几位。此时大家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找组织的想法,并向我提出成立促进会党组织的建议,由我牵头先找党员,并从浙江、福建商人中转入5位党员先成立党支部,随后将这些“口袋党员”和“流动党员”逐个转入党支部。

  2007年2月13日,由31名党员聚集在促进会办公室,在意见高度集中统一的条件下经过申请,青海省招商引资促进会党总支按组织程序审批成立,我本人被大家推举为党总支书记。同年3月20日,总支委员会研究决定成立了四个党支部,党员找到了组织,关系终于有了归属。但进会党组织的归属又给我出了一道难题,当时因社团业务主管单位只是业务指导,不管党建工作,而登记管理机关只负责社团登记注册,不具有党组织管理职能,非公经济党组织则“难觅婆家”。后经多方努力申请,被青海省工商局机关党委临时接纳。

  早在2005年促进会成立不久,为“口袋党员”的组织归属问题,我曾向青海省经委、省商务厅、省民间组织管局提出了“关于社团组织及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建议”。民间组织管理局对社团组织党建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并提出了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的建议,为此,在先进性教育中我曾找过时任青海省委组织部的部长,他也很重视,当时就作了批示。

  但由于有关职能部门当时对民间社团党建工作认识上的差距,这一建议因当时条件不成熟未被采纳。随着促进会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到2008年4月,促进会下属会员单位党支部已经增加到9个,党员人数增加至51名。经省委有关领导批示、由省国资委党委批准,促进会开始筹备成立党委。2008年4月12日,青海省招商引资促进会党委正式成立,我被选举为书记,组织关系隶属于省国资委党委。当时的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发来了“祝贺中共青海省招商引资促进会委员会成立!祝愿这个目前全省唯一的民间社团党委勇于创新,带领相关企业奋发进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为青海的发展做出贡献!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的贺电,当时的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副书记,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省民政厅副厅长,省国资委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等领导出席了省招商引资促进会党委成立大会,解开了青海省社会组织创建党组织的里程碑。

  2009年3月,为了理顺省招商引资促进会党组织归属及建设问题,我曾向当时的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等领导作了党建工作的专题汇报,在青海省委几位领导的协调和指导下,经省直机关工委多方审核后完成了组织程序。2009年3月23日,促进会党委组织关系隶属于省直机关工委,成为中共青海省直属机关工委管理的唯一在一家民间社团党组织,也是全省社会组织中唯一正式批准成立的党委组织。至此,本会党委有党总支2个,党支部14个,正式党员113人,预备党员24人,入党积极分子42人。

  2011年9月29日,青海省温州商会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在西宁隆重召开,时任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发来贺电表示祝贺:“青海省温州商会:值此中共青海省温州商会委员会成立之际,谨向贵会全体共产党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并指出:“温州商会党委是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批准成立的首家党委,在我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走在前例。相信温州商会党委在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商会各企业广大员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推动企业和谐发展,努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青海省温州商会委员会委员,我被选举为书记,自此形成了促进会、温州商会两个党委,一个书记的特色合力体。并由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书记、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和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为中共青海省温州商会委员会揭牌。至此,党组织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两会”党委组织的党员包括转入及发展新党员共153人,党支部24个,其中社团支部1个,企业支部23个。几年来,“两会”党委涌现出8个先进党支部、9位优秀共产党员。这也是我们在青海省社团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多年来努力的结果。

  在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我们针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确立了“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党组织建设理念。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组建党支部,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后的效果。在要求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防止急于求成、有名无实。对达到一定经济规模、生产经营相对稳定,正式党员在3人以上,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会员单位,单独设立党支部:对生产经营比较稳定,但正式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指派指导员:对党员人数超过3人而暂时无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派出党委委员去兼任支部书记,按照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组建联合党支部:对一些零星、分散的党员,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场所相对比较集中的组建地域党支部,或直接归口直属机关党总支,对党员实行统一管理。并通过温州市商会党工委与各县、区、县级市组织部联系,查到温州各地在青流动党员32名后,同时召集他们成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2012年中共温州市委批准成立了中共温州市在青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经市委组织部审核批准由温端稿为书记的九名委员组成了党委。根据青海省委组织部、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省属机关等43家部委厅局单位“包企”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的要求,我会党委经历近几个月的共同努力,协调企业出资人共商大计,共谋组建党组织的好处,在达到统一共识的前提下,我会“包企”组建企业党支部12个,商会(促进会)党组织建设逐步趋于全覆盖。

  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社会活动和组织活动是关键

  在几年来的党建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党组织只有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活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才能赢得企业出资人和员工的一致支持和信任。商会(促进会)党组织白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向汶川、玉树灾区担当社会责任献爱心”、“创先争优”以及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一系列活动。由于每项重大活动,党总支(支部)都非常重视,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受到上级党组织的好评。特别是在玉树抗震救灾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工作扎实、成效突出,得到了省直机关工委领导的肯定和好评。2010年,我本人被青海省委授予玉树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被省直工委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由于党委领导和支部书记以身作则,省招商引资促进会党委在创先争优中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创先争优省级示范点”。几年来,“两会”党组织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召开会议,开展党组织活动,得到了企业出资人的支持。活动的开展,活跃了企业的文化生活,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向上发展。

  在经常性组织活动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党组织与企业出资人的关系。党组织要帮助、支持企业出资人在本企业依法行使职权,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团结带领职工搞好生产经营。同时切实履行好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责任。二是党组织与企业的关系。企业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教育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职工群众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是光荣的。企业健康发展增效益,职工勤奋劳作得实惠,党组织活动的舞台也会扩大。三是党组织与职工的关系。

  党组织既要了解职工愿望,代表职工利益,反映职工合理诉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好各种关系,又要重视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积极参与企业文化文明建设,同心同德办好企业,职工群众才能视党组织为“主心骨”。

  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思想建设和班子建设是重点

  在党建工作中,我们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将重心放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优秀分子、科技人员、重点岗位和关键岗位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特别是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和企业出资人作为重点培养发展对象,提高企业决策管理层中的党员比例。

  几年来,“两会”党委注意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前的培训工作,仅培训吸纳入党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就有50多位。广大职工以加入党组织为荣,勤学习、比奉献,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近年来,会员企业中先后有151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78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先后参加了省直工委党校培训和省委党校单独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其中,71人被发展为新党员、37名企业出资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同时也为浙江省温州市农村推荐了7位返乡共产党员任村书记,为加强农村基层建设输送了领头人。党委现有党员207名,预备党员8名,党总支2个,党支部46个。流动党员支部1个。

  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壮大党的力量的同时,我们特别注重发挥党员在生产经营中的示范作用。一是开展“岗位奉献”活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任务,从岗位工作特点出发,深入推进“为社会作奉献、为党旗增光彩:争当岗位能手、争当员工标兵、争当守纪模范”的“两为”、“三争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党组织负责人中开展争当“科学发展明白人、执行政策带头人、员工群众贴心人”活动。在无职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二是开展“亮牌示范”活动。通过“亮身份、比作为,亮岗位、比贡献”活动和佩戴党徽、悬挂党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攻关项目、党员品牌工程等形式,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促进党员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同时,积极探索企业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创新激励党员立足岗位作奉献,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方式,助力企业生产经营不断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让效应作用促进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使基层党建作用发挥得更强。

  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主要的问题

  一是非公经济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开展活动很难统一。

  企业党组织部分领导对党组织认识不足,平时缺乏学习,对党建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缺乏热心,有的甚至比较消极,不能够积极为党组织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也有少部分企业出资人自身不是党员,对党的组织概念模糊,认为只要抓好企业的生产发展,建不建党组织与企业发展关系不大,对党组织设置不热心、不支持。还有部分企业出资人自身虽是党员,但总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企业只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就可以,担心党组织活动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生产,对党建工作只是被动应付,搞形式主义,致使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甚至不敢发展新党员。

  二是党员队伍规范管理存在一定难度。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流动性大,数量不固定,有的党员怕麻烦,索性不转接党组织关系等,“朝增暮减”的现象比较普遍,增加了党组织管理难度。同时,由于非公企业是集中时间抓经济效益,党员很难在工作时间集中起来进行党组织活动,加之部分党组织的活动与企业发展联系不紧,活动内容缺乏吸引力,使党员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了党建工作的效果。

  三是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由于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出资人或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加上部分企业党支部对党建工作不熟悉,业务跟不上,若党支部书记不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党建工作就渗透不到决策层进行统筹部署,从而形成支部有组织无活动,有形式无内容,致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是加大宣传,提高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非公企业主不但拥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处置权,还拥有决策权和用人权。因此,要做好党建工作,必须采取德高望重的党务工作者分工联系企业出资人并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赢得他们的重视和支持。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企业出资人党建意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明确如果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就没有企业的今天。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党的活动是由执政党的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使企业出资人认识到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只会有利于帮助和促进企业发展,而不会遏制企业发展。同时,要加大宣传企业党建工作价值取向的力度,消除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消极抵制情绪。再就是加强党员教育,组织他们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头脑,全方位地发挥党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用一流的业绩让企业出资人亲身体会到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和价值,消除其抵制和防范心理。要提高非公企业党组织领导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鼓励和引导他们以身作则,躬力企业经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感动企业主,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加大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力度。

  上级党的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按照“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依据党章规定,从实际出发,区别企业规模大小、党员数量多少和构成差别等情况,划分不同类别,确定组建重点,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

  对于规模小、经营地点分散、稳定性差、党员人数少而且流动性大的企业,安排党员参加属地党组织的生活:对于没有党员的企业,要通过多渠道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的方式开展党的工作,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要求今后新办的非公经济企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同步建立党组织,并要求党组织书记进入企业管理决策层,从源头上加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力度。三是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作用,是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能否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关键。一方面,帮助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科学发展来开展活动。比如大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劳动技能竞赛、义务劳动等活动:发动和号召党员在企业的重点工程和科技攻关项目中发挥表率作用:通过党员班组长和党员骨干,抓好班组建设,促进生产任务顺利完成: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员工宣传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等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做到“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同时,党组织还应大力宣传在企业生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扩大党员和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党组织要主动协助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在企业进行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前,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发动职工献计献策,广泛听取党员和员工的意见,并通过企业管理层、决策层中的党员,将党组织的意见渗透进去,使企业的决策合理化、科学化。只有使党的组织活动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统一起来,党组织活动才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使企业出资人认识到企业建立党组织能提升企业与员工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能提高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发展。

  四是健全企业群团组织,形成工作合力。在非公经济企业中,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有特殊的优势,党组织要指导他们按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并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发动他们积极、紧密地配合党组织的工作,把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与工、团、妇组织开展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得以顺利完成。为了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领导,在工、团、妇组织负责人的配备上,采用交叉兼职的方法,企业党组织书记(不是企业董事长的)原则上兼任工会主席,推举是党员担任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进入党的支部委员会,以形成合力,加强党对非公经济企业的领导。

  五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党务工作培训。有些民营企业普通党员中,把政治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骨干通过组织培训转变为党组织负责人,角色的变更使他们对如何开展党组织活动感到无从下手,加之对党组织工作不够熟悉,开展工作难。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一是要加强与企业主的沟通、协调以及培训,提高他们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争取他们对工作的支持: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政治思想教育和党务工作的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党建工作“书记是关键”的“红色引擎”作用。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

  我们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努力打造“党建性非公经济组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温端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