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创意 潮昆明的LOFT
- 来源:云南画报·人文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LOFT,昆明,时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8 07:58
LOFT英文原意是指“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而现在的“LOFT”则是指那些“由废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阻断的高挑开敞空间”。艺术家们则视其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言名词。LOFT这种工业化和后现在主义完美的碰撞结合的文化创意,逐渐变成了一种时尚的居住和工作方式。在昆明,LOFT就是创库,就是金鼎园……
创库 中国第一家LOFT
文图/尹博林
创库艺术家主题社区(LOFT—Art Community Motif)简称创库,位于昆明市西坝路101号昆明机模厂内。由于工厂搬迁,老厂区闲置下来。2000年,唐志刚、叶永青等艺术家通过与厂方多次谈判,最终说服了厂方将这些车间和房屋租借给艺术家们做工作室、设计室并进行画廊、酒吧、餐厅的经营,命名为创库。创库来自英文单词LOFT。20世纪40年代,LOFT这种居住生活方式首次在美国纽约出现,以后LOFT这种生活与工作方式在全球广为流传,成为了LOFT文化。在中国其实第一家LOFT不是北京“798”,也不是上海莫干山,而是昆明的创库。正是因为这种模式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有影响力,所以昆明创库也被世界著名人文刊物《国家地理》杂志列入国际通行手册,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国及云南最前沿的艺术文化社区。
LOFT总是与艺术家、前卫、先锋等词相关联,是当代艺术或前卫艺术的集聚中心。在创库,艺术家们充分利用废弃与闲置厂房,使之逐渐成为艺术家们创作和从事艺术活动的中心。在11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地方拥有了四家艺术画廊、30多个艺术家工作室、三家餐厅、五间酒吧、一家文化传播公司,若干设计、影像工作室和一家羽毛球运动馆的综合社区。创库自开业以来,很快就引起了艺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国内外都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创库与其他城市的LOFT中心不同的是,艺术家们主要使用二楼以上的小空间,而把一楼的大空间留给画廊、酒吧、餐厅等机构或企业经营。创库既是艺术家的社区,同时也成为了大众的社区。对于工作和生活在创库的艺术家来说,画画、泡吧、展览、与各地艺术家交流、与大众交流已越来越日常化,成为每天的日常生活。而在相同的空间里工作、共进午餐、共同展览作品又让大家有种回到人民公社的感觉。而对于工厂里原住居民和工人来说,由昔日的主人变成了今日的看客,艺术家们昼伏夜出的生活方式也让他们很矛盾。甚至在创库才开业的时候每一次艺术展览都会有人拨打110报警电话。慢慢日子久了,彼此熟悉了,周围的居民发现其实艺术家也很好相处,很有特点,很好玩后便也接受了这种生活。
昆明创库的成立不仅把生活在自己狭小专业的圈子里的艺术家们推向了大众,也同样让大众有了能面对面了解艺术家的机会。在这里画家的工作室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向参观者开放的公共空间,无论是学生、游客,还是艺术爱好者都可以随意地推开工作室的大门,和艺术家共同面对作品;创库的成立不仅为机模厂带来了一笔客观的租金收入,同时也为创库内的酒吧、餐厅创造了上百个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娱乐、休闲产业的发展;创库的成立也成为昆明的新名片,在创库除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在此互动、交流和办展览,同时还与国外的基金会和艺术机构合作,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到此办展或交流。
昆明创库是艺术家们用多年的心血凝成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第一家LOFT,正是有了云南艺术家在创库模式上所做的开创性努力,后来昆明才诞生出了108智库空间、金鼎1919。
108智库空间 让艺术走出小圈子
文图/尹博林
由于创库的面积较小,没有能够在创库租到工作室的艺术家也在市区寻找闲置的厂房,建造第二个艺术社区。位于麻园一带的云南轴承厂刚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它既延续了老云艺的艺术气息和历史脉络,其建筑面积也正好和昆明文化产业的体量相匹配。108智库空间就这样诞生了。
“办公和谈恋爱一样,需要氛围。”“我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在108智库空间有着这样一些广告词,而这所有的广告词无不是诉说着,这里专为创意而打造,这里尊重创意。108智库空间定位为“百变的创意办公空间”,有9栋LOFT创意空间的创意产业聚集地。通过引入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设计、多媒体制作等创作类企业,为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个性多变的创作空间。近2万平方米的空间内,艺术家、广告人、艺术爱好者、商人等混杂其中,除了美术馆外,还汇集了画廊、餐厅、酒吧、传媒公司等。
108智库空间是云南省首个由地产公司运营的艺术社区。作为文化创意的发生地,工业遗产变身LOFT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相较于创库自发生长的艺术社区,地产公司的运营优势显而易见;成熟的整体规划、配套的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不仅能避免厂方与入驻方由于理念不同产生矛盾,更重要的是让文化艺术能够走出“圈子”,走向大众,为昆明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金鼎广告园 昆明创意
文/李青芸 尹博林 图/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 尹博林
昆明的慵懒让我们对昆明的感受有千百种无限喷涌的创作灵感。语言好像总是太贫乏,那就用创意来展现。于是,在昆明广告文化产业园,便是创意与昆明性格的碰撞。
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总该有一种力量使人不得安宁。如同光芒,任何时候都无需指引,这种力量让那唯一的选择变得真挚坦然。昆明广告文化产业园不只是一个让艺术与普通人亲密接触的空间,也代表了一种从未停止的力量。广告与生活息息相关,与文化一脉相传。有人曾比喻说:“如果将社会文化比作一块大石头的话,那么广告就是这块石头上的浮雕——原本就是石头上的一部分,只不过显出轮廓,具有了自己的特征而已。”
当然,广告文化产业园并不是单调的高谈乌托邦,来这里自然有视觉的饕餮享受。2013年举办的昆明国际创意壁画大奖赛的作品长期向公众展示,而这次大赛的主题是切合产业园个性的“城市性格”。光怪陆离的画作被一个城市的创意人、文化人来代言,满是对昆明的深刻认知和真切表达。“创造之城”广告文化产业园需要的是用心的体验,而这里作为一个创意与灵感的园区,便是这样始终坚持“美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的理念,让昆明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美的洗礼。
广告文化产业园还有一个金鼎1919文化创意园区,始建于2009年。从“退二进三”中废弃的昆明轻工机械厂,到艺术家扎根于此后接连不断的文化热点事件,再到现在搭积木一样搭起来的集装箱创客矩阵,不断有人将目光投向这里。在金鼎1919存在了太多太多的人、风景和故事。金鼎以展览中心、画廊、酒吧、餐厅、工作室为载体,构架出一个能满足艺术创作者与消费对象进行成果交流、交易、消费的平台。这种艺术和生活结合产生的创意生活体验,能给消费者带来精神上、情绪上、智力上的美的独特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