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经历过的公共卫生危机,2003年的非典让人终生难忘,前两年盛行的H7N9令人避之不及,最近流行的埃博拉更是引起恐慌。虽然疫情还没有蔓延至中国境内,但国内早有所动作,不仅是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消费者们也纷纷武装自己,到底是真的觉得这是个事儿?还是仅仅跟风而行?
埃博拉与中国的距离
埃博拉(Ebola virus)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2014年病毒自非洲再次爆发,已经在全球导致超过5000人死亡。
1976年埃博拉病毒联合发现人、微生物学家彼得·皮奥说:“在如今的全球化世界,即使一种传染病离你万里之遥,世界上所有的人也都面临风险。”
的确,埃博拉离中国越来越近,11月18日亚洲首例埃博拉惊现印度,患者就是从利比里亚回国的印度公民。众所周知,中国是非洲多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在非洲打拼的中国人约有100万,其中有2万居住在此刻疫情肆虐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专家指出“这么多中国人在非洲,说回来就回来。这已经不仅是非洲人带病毒来中国的问题,更是中国人自己是否会携带病毒回国。”
而在网络上,先后有传言说南京、宁波、青岛出现了埃博拉感染患者,不过这些传言都已经被官方一一辟谣。虽然官方称中国目前尚无确诊病例,但早在8月12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的22个部门就建立了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并制定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管理方案以及技术文件30余个。
被认为国内最可能首先爆发疫情的大城市之一的广州,在刚刚过去的广交会上,埃博拉防控工作也做得相当严实。在各入口的安检处,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对入场者进行红外线体温探测,同时还联合国内首个获得国家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品牌威露士向与会者赠送7万支免洗洁手液。
此外,广东省红十字会也发起了“人道关埃”公益活动,在广州黑人聚居的小北路向市民宣传防护知识,并赠送健康爱心礼包。
埃博拉消费效应
在国家高度重视的同时,社会的反应也是迅速的。
医疗股持续受热捧,与流行病防疫相关的医药股得到了基金的青睐。此外,在一些媒体上还可以看到不少有关“埃博拉扩散带动口罩商机”的报道。
事实上,不仅口罩需求量陡升,家居消毒产品也受到热捧。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从天猫数据魔方可知天猫一天消毒液销售额近千万,而在热销品牌排行榜洗护类榜首竟然是以专业消毒起家的威露士。当然,这不排除双十一的促销效果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但近千万的销量,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显示出了中国消毒产品巨大的市场需求量。
威莱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出现埃博拉疫情之后,威莱加大了生产力,除了能满足日常的订单,还能随时调出生产线来用于支持病毒的防控工作,做好物资捐赠储备,应对大型卫生公关卫生危机爆发。对外,只要非洲人民有需要,威莱将提供消毒物资以及消毒技术支持。对内,近期威露士也开展了‘手卫健康’的系列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会累计捐赠超过300万元的健康产品。”
跟风消费的影响
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的消费不过是一种跟风行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跟风消费也的确在促进民众卫生意识的提高。
以家庭健康消毒为例来说,从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消毒液才开始走进各个家庭。从此,多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的香皂、肥皂逐步撤退,越来越多的抑菌洗手液、家用健康消毒液在市场上崛起。专业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消毒液消费量接近6万吨,整体销售产值在6亿元以上。预计2017年,中国消毒液市场需求将达到14万吨。总体趋势来看,消毒液正逐步渗透到更多的家庭中。
如今,消费者不仅在购买选择上有意倾向更有效果的防护产品,对更方便的新兴防护产品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在上述提到的“人道关埃”公益活动中,随礼包送出的威露士免洗洁手液,就属于近两年才出现在商超的消毒型个人护理产品。这种免洗型洁手液,打开瓶盖,轻轻挤出一点在手心,只要来回搓手,无需再用水冲洗,除菌率高达到99.9%。据现场反馈,很多参与活动的路人对此有所了解,并且有网上购买免洗洁手液的经历。不同于其他免洗洁手液,现场赠送的威露士免洗洁手液附赠吊绳,可以将洁手液绑在包包上。对于这个设计,使用者表示:非常喜欢这样携带方便,简单实用的护理产品。
危机来临时,不乏临时抱佛脚的个人,但总体来说,从消费需求和信息关注趋势可知,消费者的卫生意识确实是在进步,对个人防护的标准也越来越高,目的性的防护大过于盲目的跟风。
危机下的卫生意识
公共卫生危机消费总是如潮水一般,潮起一阵热闹,潮落一阵冷清。对于有意识防护的人群,不论是风口浪尖还是风平浪静都无所谓。但对于热衷危机消费的人群,是否临时跟风完全没有效益?当然不是。
危机来了才关注消毒、关注自身防护,虽然有被动或侥幸心理的驱使,但确实在潜移默化中带动了很大一部分人卫生意识的觉醒。
卫生危机风潮过去,部分人仍然会保留当时的防护习惯。在香港,非典之后很多人轻微感冒就自觉带上口罩,在电梯按钮旁有杀菌标识,公共场所备有消毒剂,即使是普通家庭也常备家居衣物消毒液,11年前非典留下的经验已经形成系统的储备技能。这都说明,即使危机已经不在了,但影响还是存在,每一次卫生危机消费,都是在鞭策人们的卫生意识,提醒人们关注自我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