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势判断: 今年下半年经济恢复的动量将明显减弱。上半年不乐观,下半年不悲观。
2010 年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都比较大,因此政策层面投鼠忌器,会对政策的制定和操作抱有较高的警惕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摇摆可能较大。站在现在来看,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一季度是政策的紧缩期,二季度是政策的观察期,下半年可能会出现政策的宽松期;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在二季度可能会达到一个顶峰,随后稳定下来或有所缓和。总的来说,我们的看法是“上半年不乐观,下半年不悲观”。
我们可以做出的预判是,政策从紧缩转向宽松的标志性事件将是信贷额度控制的放松、信贷的放量增长以及观察到民间利率下降。从最新的民间利率调查结果来看,民间利率在4月下半月有所抬头,值得警惕。
此外,需要警惕一些调控风险:调控政策过于严厉、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或者银行体系再次出现问题,导致经济体受到严重影响,资本市场承受持续的压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由于资金配置的变化,对股票市场走势和交易金额短期会形成正面影响。股指期货推出前,会有一部分资金提前买进指数成分股或指数型基金,准备在股指期货推出后进行期现套利等交易,从而推升了短期指数走势,股票市场交易量同时放大;在股指期货推出后,部分资金会从股票市场抽离,转向期货市场,导致股票市场短期下跌,交易量同时下降。
从央行最近的政策来看,人民币汇率调整时点越来越近了,最快甚至在一两个月内就有可能看到人民币的升值。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上,不会在外部政治压力最强的时候软化立场,妥协让步,在外部压力缓和后反而有可能采取行动。我们认为重启汇改的时间窗口是6—10 月间。
对资本市场而言,人民币升值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响,不能独立支撑较大趋势的形成,我们预计年内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
对于中国的经济与市场,我们倾向性的看法是“近忧在眼,远忧在心”。考虑到过去几年低端劳动力工资的快速上升,中西部、东部工资差距的收窄,未来青壮年劳动力的短缺趋势,以及低端制造业已经开始普遍感受到的成本压力,这些现象都在暗示中国经济可能已经或者正在跨过“刘易斯拐点”,也意味着经济增长需要逐步走向消费引导和技术驱动。但中国经济的这一转型未必会行云流水一般顺利完成。
实际上,沿着比较悲观的思路去看,许多经济问题是令人忧虑的,例如比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伴随的潜在坏账风险、明年以后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以及可能出现的汇率超调和高估。如果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纠结在一起,并集中发作,其影响和后果不可小视。
此外,我们认为支持2010 年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强劲的大多数因素很难持续,最晚到今年下半年经济恢复的动量将明显减弱;我们同时认为与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形成的成本上涨和企业生产能力明显不足相联系的通货膨胀压力目前并不显著,或者并不具有可维持性。换句话说,在短周期的意义上,目前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大。
目前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普遍短缺和工资的快速上升压力正在展现开来,这已经对传统的种植和养殖行业形成明显压力,并影响到建筑、零售和社会服务等行业的盈利能力和价格水平。(采访、整理| 本刊记者 何春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