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座谈会”始于何时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座谈会,政协
  • 发布时间:2015-01-23 12:05

  双周协商座谈会,作为政协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之一,每两周举行一次,党内外“内行人”就某一主题讨论交锋,并将记录递交决策者。

  “双周座谈会”始于1950年3月,最初为时事政治座谈会,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起,参会人士包括: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的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所推派的代表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按照规定,座谈会每两周举行一次。与此同时,“双周座谈会”也在其他民主党派内部流行。

  1955年4月15日,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双周座谈会”改为不定期举行,由秘书长根据情况召集。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双周座谈会”受到了影响。1957年以后,“双周座谈会”改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人民团体不再派代表参加。

  1959年年底至1960年,民主党派开始采用一种民主的、和风细雨的方式,引导大家自由交谈、讨论,使与会者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同时,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即所谓“神仙会”。

  1966年7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双周座谈会”中断。至此,“双周座谈会”共举行了114次。

  2013年9月18日,全国政协第六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办法(试行)》,为重启全国政协“双周座谈会”做好铺垫。

  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始于1950年、终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双周座谈会”重新启幕。

  “双周座谈会”将委员日常活动的积极性重新调动起来,发挥出了常态化的“智库”作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