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子弟兵”出自抗日根据地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抗日,子弟兵
  • 发布时间:2015-01-23 12:07

  “子弟兵”一词古已有之,指领兵将帅率领本乡本土壮勇所组成的军队。项羽八千“江东子弟兵”曾横扫天下;南宋时期的“岳家军”、明朝的“戚家军”等很多有亲属乡土关系的将士组成的部队,也因英勇善战而扬名。而在现代,“子弟兵”成了人民对自己军队的亲切称呼。这个称呼出自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扩大人民武装力量,当时出现了不少带有地域色彩的部队名称,如“阜平营”“回民支队”“灵寿营”“平山团”等。1939年5月,聂荣臻发布通令,嘉勉“平山团”作战英勇,是“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

  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在1940年春到晋察冀考察之后,撰写了《华北敌后——晋察冀》(1940年出版)一书,书中称颂道:“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部队的兄弟,是在晋察冀生了根儿的抗日军。”

  后来,“人民子弟兵”这五个大字,成为人民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亲切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