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应用不同方法采集的痰液标本在细菌学检验过程中所发挥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细菌学检验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84例,首先采用自然采集方法对痰液标本进行采集(定义为对照组),然后采用改进的标准采集方法对痰液标本进行采集(定义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痰液标本的合格率和病原菌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痰液标本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改进的标准采集方法采集痰液标本,可以使细菌学检验过程中标本合格率和病原菌阳性检出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采集;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
在导致疾病感染的病原菌中,细菌L型是一种由于细菌细胞壁缺损或全部丧失而导致产生的疾病,有些属于自发疾病,而有些则属于人工诱导而成,且人工诱导出现频率远远高于自发性疾病[1]。本次研究对应用不同方法采集的痰液标本在细菌学检验过程中所发挥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细菌学检验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84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1±1.3)岁;呼吸道感染发病时间1-9天,平均发病时间(3.2±0.5)天。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研究对象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痰标本采集前1天接受宣教,明确痰培养检验的重要性,在采集过程中要对痰液和唾液存在的差异性、采集时间及采集注意事项有充分的了解。医生参照患者病情进行填写合理痰培养检验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抗生素类药物应用计划。在入院第1天采集痰标本。
(1)首先采用自然咳痰法采集(定义为对照组),具体方法为:患者早起后,采用清水漱口3次,用力将气管深处咳出的第一口痰置与容器中,在采集后的60min内送检[2]。
(2)然后采用改进的标准采集法采集(定义为研究组),具体方法为:患者晨起后认真刷牙,再次宣教,用清水漱口3次,尽力将气管内存在的痰液咳出,吐于容器中。将采集到的痰液标本置于盛有20mL左右的灭菌等渗盐水试管内,剧烈振荡处理10s左右,采用接种环沾取少量的沉淀在管内底部的脓痰,置于另一个试管内部,反复操作2次,所取脓痰应该在采集后马上送检[3]。
1.3 观察指标
选择痰液标本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和合格率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标本合格评价标准
采用涂片、革兰染色后进行镜检观察,在低倍镜条件下,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在10个以内、白细胞数量在25个以上,可以认为是非常理想的标本;鳞状上皮细数量在25个以内、白细胞数量25个以内,且细菌种类在3种以上,可以认为是可接受的标本;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在25个以上,可以认为是不合格的标本[4]。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采集的痰液标本中有35份达到合格标准,合格率为41.7%;该组痰液标本病原菌阳性检出例数达到49例,比例达到58.3%;研究组采集的痰液标本中有43份达到合格标准,合格率为51.2%;该组痰液标本病原菌阳性检出例数达到64例,比例达到76.2%。两项指标数据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细菌细胞壁出现一定的缺陷,通常情况下是由于在某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使得细胞壁肽聚糖的化学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是在其合成的过程中出现抑制现象,革兰阳性球菌细胞壁通常情况下呈现全部缺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只有一层胞膜将其进行包绕,通常情况下为球形,在检验学中被称为原生质体。革兰阴性杆菌经溶菌酶的严格处理之后,由于细胞壁内所含有的肽聚糖量相对较少,而且会有一些留存下来对外膜进行一定的保护,从而会导致内部渗透压水平与革兰阳性球菌比较相对较低,且其所有渗透环境均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程度抵抗能力,在检验学上通常被称之为原生质圆球体。痰液属于病理性产物的一种,通常情况下是由于人体的肺、支气管和气管内出现炎症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分泌物。临床上对存在咳嗽症状的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检测,主要是对病原菌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对患者实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所以在痰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标本是否达到合格标准,并严格按采集操作的相关规程进行标本采集[5]。
参考文献
[1]刘奇.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233-234.
[2]汤桂丽,谭玲玲,任君.对影响检验分析前阶段因素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9):973-974.
[3]宋娟.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的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6):574-575.
[4]王露霞,石玉玲,徐德兴等.化脓性关节炎脓液培养从无菌生长到分离出龟分枝杆菌[J].临床检验杂志,2011,29(12):177-178.
[5]李学群.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0,19(13):253-254.
黄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