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讲个笑话给英国人听,他会笑三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讲完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最后,他半夜三更醒来突然大笑起来,因为他终于懂了笑话的意思。
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德国人听,他会笑两次:你讲的时候他笑一次———那是礼貌;你解释那个笑话的时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礼貌。他不会笑第三次,因为他永远弄不懂笑话的意思。
你把同样一个笑话讲给美国人听,他会笑一次———你一讲他就笑了,因为他一听就懂了。
可是,你把笑话讲给犹太人听,他根本不笑。他会说:“那是老掉牙的笑话了,再说,你都讲错了。”
英国人拘谨,脑筋动得不快,却肯下功夫去想问题。德国人死板,毫无情趣。美国人是脑袋比较灵活的人,也不懒。犹太人最聪明最世故,天生是背着历史包袱的悲剧民族,容易学有所成。中国人颇像犹太人,谦恭有余,激昂不足。苦中幽默,笑里常见皱纹,该是国运使然。
唐诗有“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有人颠倒篡换一二字为联,送给庸医:“不明财主弃,多故病人疏。”大妙!这是黄苗子先生说的。
世事往往教人笑不出来。
笔底妙语连珠的老舍,“文革”时期还是投湖自尽了。又渊博又有文采的沈从文一度给揪到天安门城楼上洗男女厕所。苗子先生说:“沈先生认认真真天天去打扫,像摩挲一件青铜器那样摩挲每一个马桶,将来有人写‘天安门史’,应该补这一笔。”
“忍”功真是中国的国粹了:忍着哭,忍着笑,忍着所有逆来的横祸。
沈先生背着30万字的《中国服装史》初稿到咸宁干校,结果被扣下来,丢了。老人家居然有勇气重新写出一本来。
《阿甘正传》里说:“生命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不知道盒里乾坤。”不是每一个民族的生命都像一盒漂亮的巧克力糖。幸好沈从文会说:“中国的刺绣,美呀!汉代漆器纹样,美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