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发展历史的积淀和原始记录,它备有文化贮存功能、文化承载功能、文化教育功能。高校档案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互相渗透、互为促进,本文作者通过长期的工作积累和学习研究,探索出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档案 文化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

  一、高校档案的文化功能

  1.高校档案具有文化贮存功能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人类积淀文化的有效手段、是人类文化的存储器。高校档案记录了大量前人的认识、建议、经验等,凝聚了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高校档案广泛涉及到高校各领域、各时期学校发展的历史过程,记录和延续着学校不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经验教训。通过对档案中大量的统计报表、文字材料的查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和依据。

  2.高校档案具有文化承载功能

  高校档案既是特殊的信息资源,又是文化承载的重要媒介。一方面,由于高校档案翔实地记载了学校历代教职工的科学研究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涉及到学校发展成长的各个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通信工具等媒介查阅档案,从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获取丰富的历史文化结晶,传承和延续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挖掘档案资源,通过档案编研,让档案“发声”,把“死档案”变成了“活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文化承载功能。

  3.高校档案具有文化教育功能

  高校档案中详实地记载了历任学校领导集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奋斗足迹、记录了广大师生为创办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所进行的斗争和所取得的业绩。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利用档案的宝贵资源来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通过组织观看、广播宣传、制作展版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让广大师生员工了解和熟悉学校的鲜活的历史,来激发出人们以校为荣、以校为家,尊师爱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互相渗透、互为促进

  高校档案和校园文化都是以高校的缘起和发展息息相关、以高校校园为基地、以传播校园文化精神为职责、以培养和教育大学生为宗旨。校园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不断充实和丰富着高校档案资源,高校档案的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又进一步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和渗透。由此可见,两者互相渗透、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高校档案不仅能为校史文化建设提供原始资料,为德育建设提供生动素材,而且还能为高校增强知名度提供有力依据。

  高校档案为校史文化建设提供原始资料

  校史是学校的发展历史,记录了学校从建校到现在艰难跋涉的历程,是学校的编年史。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经验、校园文化、精神风貌。它像一张微缩像片能真实的、直观的再现学校发展的历史情形。开展校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把校园文化纳入教育内容,让师生了解学校的发展,了解学校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丰硕成果,了解学校在管理、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体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价值观念,延续和创新校园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史文化建设不能凭空而谈,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历史资料为基础,要有不同载体、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档案资料为依据。高校档案机构中积累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档案,存放着学校历次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历次校庆以及其它纪念活动的徽章、纪念品,校友的赠品,国内外各项活动中的奖励证书、奖状、奖牌、匾额、锦旗等,它们浓缩了高校发展的历史精华,是学校发展史的见证和活“化石”。

  三、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服务于校园文化

  1.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

  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是发挥档案文化功能提升为大学文化建设服务能力的基础。首先,就要加强日常工作,按照档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档案部门积极主动做好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工作,将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进行认真整理、编目、统计、鉴定及保管。建立文件级和目录级检索数据库,使每一项档案都有相应的检索工具,做到能快捷地调阅。其次,要着重加强特色档案馆藏资源建设。在收集档案资料时充分考虑到高校独有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对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档案资料通过接收、征集、个人捐赠等多种方式着重收集,储备特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再次,加强学生档案管理。现阶段的学校档案管理层次只到院、系,没有深入到每个教学班,每个同学。对学生个人档案的建设和保存几乎是空白。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将学生档案的收集层次扩大到各个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范围扩大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有密切关系的各个层面。

  2.加强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校园文化的网络化特点和趋势越来越境突出。高校档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应实现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大大地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拓宽档案工作的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高校档案机构首先加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重点收集和处理好直接在电脑系统中生成电子文件,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接收、管理、利用。同时,每年定期从校属各部门接收具有归档价值的事先规定好的档案资料,通过扫描、数据转换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文件、图像、照片等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资料贮存到光盘、磁盘等介质中。其次,利用充足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等不同的工作环节建立教学档案、名人档案、荣誉档案、学籍档案、科研成果档案等相应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即整合了档案馆藏资源,给人以清晰和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又方便了利用者检索、查询、处理,提高了档案信息的交流和利用, 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尹合娣.高校档案文化的价值归属及实现途径[J].档案管理,2010,(3).

  [2]吴慧红.许洁.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史志,2008(5),23.

  [3]邬雪军.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档案与建设,2003.6.

  [4]高全忠.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初探[J].业务纵横,2006(8).

  [5]罗学玲.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之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

  [6]张丽萍、刘军.发挥档案文化功能服务大学文化建设学园(教育科研)2012.24.

  [7]王永华.论档案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8]陈卫东.强化高校档案,构建和谐校园—试论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机电兵船档案》2006.6.

  魏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