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促进听障儿童个性发展

  摘要:鉴于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感知与运动功能、认知、语言、心理和情绪以及社交等个性发展。听障儿童做为特殊需要儿童,听障儿童做为特殊需要儿童,是儿童的一部分,同样也需要游戏活动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只不过是他们在游戏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我们并不应该让他们放弃游戏的权利和机会,恰恰相反,对这部分特殊需要儿童来说,他们更应该通过游戏来学习,在游戏中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时,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本文着重阐述了通过在康复实践教学中对自主游戏的使用,使得听障儿童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具体表现在1、给幼儿游戏自主权,促进幼儿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2、自主游戏后,经常组织幼儿多讨论,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3、自主游戏时利用同伴间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4、自主游戏时,老师多一些表扬鼓励,促进幼儿良好性格发展。

  关键词:自主游戏 听障儿童 个性发展

  可能没人会反对,游戏是儿童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游戏可以提供一个不可缺失的环境来帮助孩子发展感知与运动功能、认知、语言、心理和情绪以及社交等个性发展。听障儿童做为特殊需要儿童,是儿童的一部分,同样也需要游戏活动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只不过是他们在游戏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并不应该让他们放弃游戏的权利和机会,恰恰相反,对这部分特殊需要儿童来说,他们更应该通过游戏来学习,在游戏中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在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时,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特别是我们开展的自主游戏。

  自主性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激发幼儿自主性、积极能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其个性潜力的发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给幼儿游戏自主权,促进幼儿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

  《纲要》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对于听障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我都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做主,让他们当主人。我采取民主的态度,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幼儿一起玩,一起笑,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一起探索游戏中碰到的问题,共同交流和享受其中的乐趣,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玩中提高自主创造性。

  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地进行的活动,所以我经常问我们的听障孩子们:“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呀?”由孩子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都由孩子自己做主。孩子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要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孩子,对孩子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还要对游戏应做到心中有数,依据平时对孩子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我们都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动脑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例如:一次游戏活动中,我和孩子们玩《拼七巧板》的游戏,孩子们每人拿了一套七巧板后都坐在座位上等我给他们出指令,让他们怎么样玩。可是,这次我把自主权给了孩子,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拼,拼完后告诉我拼的是什么。一开始,有的孩子不习惯,在座位上观望,有的孩子慢慢开始动手尝试拼,直到一个孩子拿两块积木放一起,告诉我是大树时,其它孩子的热情都被点燃了,后来那堂课上,孩子们给我拼出了小鸟、正方形、手枪、汉堡包等物品。所以任何一种事物在孩子手中,都可以想象成游戏中的玩具,只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我们不必强加一些要求给孩子,束缚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要相信孩子的选择。老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引导幼儿操作、体验、探索、发现学习,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参加创造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二、自主游戏后,经常组织幼儿多讨论,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更要注意创造机会,经常组织游戏后的讨论和评价,培养幼儿自己做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例如:每次组织游戏评价时,我都会让孩子们说说“今天玩得开心吗?”“你今天玩了什么?”“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怎么来解决呢?”在一次科学实验游戏中,我收集了很多种不同材料的物品和玩具,最后拿出一块磁铁,让孩子找出磁铁的好朋友。孩子们拿着物品和磁铁展开了大胆的尝试,首先当他们把塑料积木和磁铁放在一起时,他们不能吸在一起,我问:“这是不是好朋友?”孩子们回答:“不是,好朋友应该在起”。当经过多次重复的操作后,孩子们从我准备的物品中准确的选出了磁铁的好朋友。当做完实验操作后,我组织孩子们展开了讨论,“什么样的物品可以是磁铁的好朋友?”孩子们有的说是铁的,是钢的,是硬的……。最后结束游戏时,我帮助他们总结了磁铁的好朋友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得出:教师应注意启发孩子自己动脑筋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可以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幼儿年龄越小,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就越差,他们往往将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应多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如爱抚的眼神及手势、点头微笑、语言夸奖等)方式表扬肯定幼儿的行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与游戏环境融为一体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自主游戏时利用同伴间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

  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在幼儿园主要体现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一起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以及互相评价,会使幼儿的社会性、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及自尊都以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那么如何发挥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呢?

  我们班有的孩子年龄小,对于游戏持续性差、目的性不强、活动水平较低。我们采取了“以强带弱”的方法。我就让能力较强的孩子带着年龄小的孩子参观别的小朋友的成果展示,等他对活动产生了兴趣的时候,让他们两人一起玩。环境及教育的影响都是很重要的。由于能力较强的同伴影响着他,再加上其他小伙伴成功的作品吸引着他,所以他很快的动起手来,每次到他身边的时候,他都高兴的让我观看他的成果或发现的小秘密。在同伴的影响下,他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有了信心,这对他个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观察到很多活动常常被一些能力较强的男孩子占领,他们的水平越来越高,个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而对那些想玩又玩不上的、失去信心、索性不来玩的幼儿来讲,这对他们个性的发展是一种损失,另外,女孩子偏爱生活区、美工区,也造成了女孩子的片面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目的的采取有些小竞赛的形式,鼓励幼儿去不同的地方玩,并且定期评选出“全能王”来鼓励幼儿掌握不同的本领,提高全班幼儿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

  四、自主游戏时,老师多一些表扬鼓励,促进幼儿良好性格发展

  许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不能有始有终,看到别人游戏就会转移注意力,而去进行别的活动。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鼓励幼儿把事情做完、做好、专心致志。其次,对失败不灰心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而后请他再重做一次,引导幼儿养成一种锲而不舍的良好习惯。再次,树立自信心。特别是听障儿童,有的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比较胆小、懦弱,说话声音小,做事情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消极被动。对这样的孩子,教师一方面要多接近,多给予鼓励;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部分孩子多提问,多请他们做流动人员,鼓励他们和同伴大胆交往,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心。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发展能力、锻炼意志。逐步摆脱依赖性。并能够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要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选择游戏。教师做到“放”、“导”结合,努力促进幼儿的自主性,注意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使他们能主动探索知识,形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2-3岁幼儿学习活动指导手册少年儿童出版社

  [2]游戏与康复香港复康会.中国残疾儿童康复培训中心

  李海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