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再谈“泡沫”

  在美国“科网泡沫”破裂的当天和中国A股达到6124点的当天,其实并没有任何利空事件发生。

  目前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是:证监会对两融和伞形信托的监管加强,会不会成为重大的政策利空,带来A股的中期调整?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牛市的结束确实往往都是由于政策收紧导致的。国内外几次著名的牛市中,一般在牛市后期都会看到通胀上行引发政策收紧和利率上升。

  但还有一个无奈的现实:政策收紧往往在牛市的中后期便会出现,如果看到政策利空信号就选择卖出,往往会错失掉牛市中上涨最快的阶段。美国“科网泡沫”在2000年3月中旬破裂,但美联储在1999年6月底便启动了加息周期;中国“资产重估泡沫”在2007年10月中旬破裂,但中国央行在2006年4月底便启动了加息周期——如果回到当时,美国投资者因为看到美联储加息而卖出股票,那将会错失掉纳斯达克指数在接下来9个月里从2500点涨到5000点的机会;如果中国投资者在中国央行加息而卖出股票,那么将会错失掉上证综指从1400点涨到6000点的机会。当然更让中国投资者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的“5.30”事件,当时财政部宣布上调印花税,且此前央行已连续七次加息,但上证综指在短暂回调后,又在接下来5个月里从4000点涨到了6000点。

  政策利空是形成“泡沫”的必要条件——由于在牛市中后期股市往往会对负面政策信号做出正反馈,这会摧毁一个理性投资者的正常投资理念,使大部分人陷入疯狂状态,从而推升市场进入自我强化的“泡沫”阶段。

  当“泡沫”最终破裂时,往往是“没有利空的下跌”,这又会使疯狂的投资者在此时失去防御能力。在美国“科网泡沫”破裂的当天和中国6124点的当天,其实并没有任何利空事件发生。由于之前股市在不断接受了利空洗礼之后仍然坚挺上涨,这使得投资者对这种“没有利空的下跌”不以为然,不仅不会减仓,反而在指数已经大跌了30%-40%以后,有很多人还会加仓。

  近期还不用过多去操“泡沫破裂”的心——首先,现在还没到真正疯狂的时候;其次,等到“泡沫”破裂的时候,大部分人也都逃不掉。虽然近期越来越多的股市监管政策在出台,但在疲弱的基本面和较低的通胀房价压力下,更为关键的货币政策还可能会继续放松,利率也还有下行的空间,这些都是非常正面的信号。等到下半年通胀和房价回升、货币政策有收紧预期之后,如果股市还能上涨,届时才会使大家进入真正的疯狂状态,也即真正的“泡沫”阶段。不过届时,由于投资者已进入无法辨别是非的疯狂阶段,将很难做到及时减仓。而能“逃掉”的少数人,往往是那些压根就没参与“泡沫”的投资者,他们在牛市后期上涨最快的时候会承受极大的内心煎熬。

  从机构持仓来看,公募基金的仓位重心应该还是在小盘股——上周上证综指上涨了6.3%,但是主动偏股型基金净值涨幅的中位数只有-0.4%。

  根据我们和机构客户的交流感受,大家的心态明显比2014年12月中旬要从容和淡定很多——很多重仓成长股的基金经理表示,并没有计划大规模换仓大盘股,首先,从2014年12月的经验来看,大盘股的相对收益是短暂而急促的,换仓成本比较高;其次,他们相信小盘股即使短期调整以后都能创新高,再加上距离季末和年底考核期还很长,现在并没有急于换仓的动力;最后,2014年12月虽然大盘股大涨,但公募基金份额却下降了300亿份,因此基金经理们不得不弃小盘股去追大盘股,但是2015年以来,公募基金份额已增长了2500亿份,大家可以用新增申购资金去买大盘股。因此,二季度大盘股可能会因为增量资金的买入而获得较好表现,小盘股由于被存量资金“锁仓”也不会出现大幅回调。

  但到了下半年,应逐渐关注大盘股的负面风险,届时小盘股可能进入真正的“泡沫化”。

  陈杰/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