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去哪儿
- 来源:孕婴童微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管理制度,沟通技巧,企业制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30 07:32
管理制度向左,还是向右?我们又该怎样去遵守企业制度呢?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情况下,企业生存空间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企业如果不强调各项制度的落实,则很难保证公司各项任务的完成。
某公司刚刚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公司经营规模扩张得很快,员工也增加了300多人,创业时期靠人来管理的模式已经不适应了,公司聘请了管理咨询公司,帮助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可是制度刚刚开始执行,总经理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制度规定每周三上午9点是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时间,但已经到9点10分了,营销副总还没有到会。总经理让秘书打电话,营销副总才匆匆赶到。他说早上遇到一个重要客户投诉,马上组织人员讨论对策,就把总经理办公会的时间给忘了。根据新的制度规定,会议迟到要执行处罚,而营销副总则认为,解决眼下的问题比执行会议制度更重要。他们两人因此发生了冲突,营销副总愤然离场……
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管理现状呢?对于这样的情形,应该怎样处理才合适?制度去哪儿了?
从以上案例表象来看:该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可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该公司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是管理咨询公司工作“大包”,或者是“一篮子全挎”,亦或是很多公司在聘请外脑进行规范或完善公司规章制度时,往往只让公司的行政部、企管部或人力资源部的部门主管参加,对于公司的其它部门如:营销、生产、研发、品管、采购、仓储等部门不予重视,而是等顾问公司把制度整理、修订、完善以后,再让行政部门下文通知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制度落实”会议。由于在会上大家为了照顾各自脸面及顾及总经理的“威望”,往往不敢当着众人让总经理难堪或下不了台,或让总经理认为自己不配合他的工作。所以,会上一片形势大好,没人持“反对”态度,总经理看大家都没什么意见,觉得自己的“决策”也是对的,但在制度真正执行过程中,必然就会出现了案例中“营销副总愤然离场”的现象,其实,出现这一现象也是可以想到的,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制定、修改或完善公司制度的流程出现错误。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步:提出。由公司有关部门和主管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制度制定要求。经上级有关部门和人员同意后,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提出制度草案。第二步:讨论和审查。制度草案提出后,要广泛征求各部门的看法和意见,集思广益,在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改正其中不切合实际之处,弥补疏漏,调整与其他制度矛盾、重复之处,使制度草案进一步完善化。修改后的制度草案、要报请上级管理部门审批。第三步:试行。制度草案经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后,可以试行。试行的目的是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使之成熟化、合理化。对于新制定的制度规范,试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第四步:正式执行。制度经过一段时间试行、完善后,即可稳定下来,形成正式的、具有法律效果的制度文本,按照确定的范围和时间正式执行。与此同时,要向相关方面说明情况,报送上级管理机关备案。
从案例中看,该公司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即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又没有尊重各部门领导的意见,同时也没有各部门员工代表的参与,而只是顾问公司及行政部门的“一厢情愿”或“大包承揽”直接采取了“一步到位”措施,省去了前面的三个步骤,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务必会给企业带来“管理上雾霾”。
其次,管理干部“制度意识”淡薄,对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关于制度,《辞海》里是这样的解释: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因此,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人行为的方法,它本身具有一定的刚性、约束性和监督性,是每个人在一定范围内和特定时间里都要遵守的,是一个公司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一个组织中,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制度还要求人人平等,即“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作为公司领导,迟到应当处罚。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倘若一个公司没有制度的规范,或者是有了规章制度而只是一纸空文,那么,该公司就必然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之中。就如案例中,制度规定每周三上午9点是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时间,但已经到9点10分了,营销副总还没有到会;按照公司有关请假制度,他应该以部门联络单或电话提前沟通的形式向总经理请示批复,一是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二是尊重组织伦理;三是给领导面子。恰恰这三点,他一条都没有做到。这本身说明这名营销副总“制度意识”淡薄,把制度视为儿戏,对公司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同时不懂组织伦理,也不尊重领导。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倘若营销部门某天需要召开营销系统人员会议,很多业务员不遵守公司的管理规章制度,又都以“拜访准客户”为理由进行开脱的话,这位营销副总是否现在是为自己手下做榜样了呢?如此以来,他又怎样管理好自己的手下,公司又怎么会有一定的销售业绩?毋庸赘言,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管理干部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
营销副总则认为,解决眼下的问题比执行会议制度更重要。显然,这是在为自己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开脱,是不成立的。同时,也反映营销副总缺乏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一个有能力的管理者,既能参加总经理的制度执行会议,又能把客户的投诉问题解决好。具体处理的措施:先把客户安抚好,可以让自己部门内的员工招待客户,自己再去开会。若客户是一定要营销副总解决眼前的问题,或者是自己确实不能参加总经理办公会议,就立即采取部门工作联络单形式或亲自到总经理跟前把客户投诉的问题重要性跟总经理沟通清楚,总经理也会分析问题的轻重缓急及工作孰轻孰重,最终会批准或允许他延误到会的,这不仅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而且在某一方面又能体现自己的管理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让总经理在会上给大家一个交代,既保全了总经理的面子,又不违反规章制度。由此可见,至于是解决眼下的问题重要,还是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重要?关键是看自己怎样去做。
结合案例反观之,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情况下,企业生存空间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企业如果不强调各项制度的落实,则很难保证公司各项任务的完成。缘于此,企业必须落实以下六项措施:一是要规范制度的运行程序,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二是加强领导带头作用,体现制度的公平性;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大家自觉去遵守;四是要抓住违反制度的典型事例,用反面教材来进行教育;五是设立监督部门,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经常性地进行督促和检查。六是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激励落实的人,使责、权、利相结合。
制度去哪儿?管理制度向左,还是向右?我们又该怎样去遵守企业制度呢?最后,让我们借用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总统格兰特将军的一句话,一起共勉:在制度面前,“我唯一的借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
文|李德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