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国外“高考”长啥样?——英国 法国 西班牙

  最具含金量——英国:A-level课程全球通用

  进一流大学要下苦功夫

  在英国,标准的高中课程(也就是A-Level课程)是英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课程,几乎已经被所有英国授课的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因此英国高中课程被国际教育界誉为金牌教育课程,以及全球大学入学的黄金标准。要想考入理想大学A-Level课程的成绩是十分重要的,英国高中课程一共有60多门供学生选择,举例来说,数学部分就包括纯数学、工程数学、统计学、决策数学。纯数学部分包括微分方程、线形代数、向量代数等等。而整体课程体系则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等中国高中课程体系根本不存在的部分,因此要想拿到理想的成绩并不容易。

  英国高中课程考试,将由所属考试委员会分别于每年5月至6月以及10月至11月在全球统一组织,分为六个等级,如果学生对某门课成绩不满意,可以选择重考,而最终成绩就以最好的一次为标准。在入学要求方面,全球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入学标准也都不尽相同,概括地说,学生至少要学习三门课程,只要在两门课程中取得合格,就可以达到一些普通大学的入学标准。

  英国以及世界上较好的大学通常要求学生三门课程成绩都要达到C以上,而对于世界一流大学比如说像牛津、剑桥、哈佛大学等名校,则要求申请学生三门课程的成绩,至少有两门是A,或者必须三门都是A才能被录取。其实英国高考对于学生压力并不大,想上大学并不难,但是真正能够申请到世界一流大学还需要下苦功学习。

  最哲学——法国:高考作文用哲学“烤”人

  法国学生同中国学生一样,要想接受高等教育就必须通过“高考”,亦称“业士考试”,即著名的baccalauréat,高中会考,简称Bac。和中国的高考有所不同的是,Bac具有两重功能:它既是对中学能否结业的检验,又是“大学第一阶段的一部分”,能为学生打开大学之门。简而言之,法国的bac=中国的高中会考+高考。

  跟中国的高考只分文理科不同的是,法国的Bac分为很多专业,与法国中学的学业结构相联系,种类相当丰富。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普通业士考试、技术业士考试和职业业士考试,并分别对应于高中的三种学业轨道。每类业士考试还细分为多种序列,比如普通业士考试又分为经济和社会序列、文科序列和理科序列等,技术业士考试又分为科学和工业技术序列等。

  Bac在每年的6月进行,一般包括必考科目、专业科目和自选考科目,其中部分必考科目提前在高二年级进行。除了在校高三学生之外,没有在校注册的学生或其他社会人士也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而且如果成绩低于通过分数,但又高于一定标准,还有机会参加补考,补考通过的话,同样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如此多样化专业细分化的“高考”,使得考生在报考时有明确的方向性,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选择考试形式和学校。而且相较于中国,法国高考似乎并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除了考试形式多样化和拥有补考机会之外,对那些经过证实因非意愿事件影响(如家庭成员去世、疾病、自然灾害等)而无法参加正常考试期的学生,还安排了九月份的替代考试期。

  每个法国人一生中都要过“作文关”

  Bac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中国的高考,因为成绩如何同样决定会他们的人生和职业发展轨迹。巧的是,中国高考的第一门要考作文,而法国Bac的第一门也要考作文,但不是语文课作文,而是被称为philo的哲学作文。

  这就是传说中的每个法国人一生中都要过的philo关,不论是主修文、经济社会还是理科,所有中学毕业生都要考哲学,写一篇哲学作文。

  考试从早8点到中午12点考4个小时,考生可以在三道题中任选一道。三道供选择的题中总有一道是“语录评论题”,还有两道是“观点论述题”。顾名思义,“语录评论题”就是给出一段某哲人的语录,考生运用学过的哲学知识和观点,来加以诠释和评论;“观点论述题”则是给出某种哲学观点,由考生引经据典加以论述和发挥。

  最容易——西班牙:考试读不懂题可问监考老师

  西班牙的高考制度由两部分组成:必修课考核和选修课考核。必修课考核占高考成绩40%,其余60%则来自高中平均成绩,满分为10分。必修课考核是进入大学的关键,另一部分是选修课考核,可在总成绩的基础上加4分,学生所能考到的最高分就达到了14分。选修部分对热门专业的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修课包括西班牙语、哲学或者历史、外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或者葡萄牙语)。选修课可以任选一门:人文艺术专业、社会科学专业、自然科学专业、医学专业、工程和建筑专业等。

  西班牙高考题量少,考试强度小。数学只有4道大题,英语也只有三种题型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一篇由100~150个单词构成的命题作文。

  读不懂题可问老师

  西班牙高考的考场气氛轻松,考生如对试卷有疑问,可以向监考老师咨询。例如,学生对词语不理解,老师会告诉他们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一名中国籍学生来西班牙4年,在校期间成绩优秀。参加高考之前,校长和任课教师认为让一个外国人与西班牙人一样参加高考并不公平。为此,他们联合起来给考生所报考大学的负责人写信说明情况,要求在考试和评判过程中对这名考生给予必要的关照。更令这名学生想不到的是,在考试现场,监考老师知道了她的情况,对她提出的问题耐心作答,在确定她对问题理解正确时,还给予肯定。

  尽管气氛宽松,西班牙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十分严厉。如发现有考生作弊,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立即停止其考试并取消其考试资格。

  答题只需两张A4纸

  西班牙高考题量少,考试强度小。

  数学只有4道大题,英语也只有三种题型——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一篇由100~150个单词构成的命题作文。所有科目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并且发给考生的答题纸只有两张A4纸。笔者看到,很多考生都提前交卷走出考场。学生反映,虽然题量小,但涉及很多知识点,仍然需要有全面的准备。

  2010年,西班牙马德里大区的高考进行了改革,无论文科、理科、医科、艺术科均要参加4门考试,其中西班牙语必考,外语可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种中任选,哲学或历史以及一门专业考试,如物理、化学、生物、传媒、美术、音乐史等高中必修和选修科目。计分方法从10分满分改为14分满分。除此以外,学生最多还可以参加4门加分考试,但只计算其中分数最好的两科成绩,每门加分考试最高可得2分。

  很少有家长陪同

  高考开始第一天,学校租车将学生送到考场,并派老师陪同。此后,学生就像平时上学一样,自己到设在大学的考场参加考试,很少有家长陪同的现象。作为考场的大学也不会为考生作特别的准备。马德里自治大学几个系同时接受考生,但是学校餐厅少、考生多,考试结束后,餐厅一时拥挤不堪。考试间歇,考生们也只是在草坪上、大厅里休息,与在校大学生别无二致。西班牙规定高中两年的平时学习成绩占大学录取分数的60%,高考成绩占40%。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如不选择很好的专业和大学,不用参加考试就能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功夫下在平时,减轻了高考的压力。学生和老师认为这样非常公平,学生不会因一次考试失误而遗憾终身。

  尽管高考在西班牙的社会关注度也很高,所有新闻媒体都有报道,但学生和家长的紧张程度要小得多。但当他们在新学年再次踏进大学校门后会发现,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多的考试。

  (编辑 林硕)

  文/马晓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