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赏析

  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为了完成这部划时代的巨著,托尔斯泰前后耗费十余年的光阴。本书于1865年到1869年出版,讲述欧洲拿破仑时期的俄国(今俄罗斯)所发生的事。《战争与和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多达559个,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各有其独特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命的悸动,人的欢乐、痛苦、各种内心思绪——在这里都应有尽有。

  故事梗概

  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帕甫罗芙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瓦西里公爵和他漂亮迷人的女儿海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皮埃尔。皮埃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祖霍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当时他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烈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丽莎和妹妹玛丽娅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皮埃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祖霍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瓦西里公爵早就窥视别祖霍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联合别祖霍夫公爵的大女儿——卡季什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皮埃尔,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海伦嫁给彼埃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皮埃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罗霍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陶洛霍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令皮埃尔陷入了郁郁寡欢的生活中。

  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安德烈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烈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丽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1807年6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1809年春天,安德烈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访罗斯托夫伯爵。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深深地吸引了。后来安德烈出国去了。但是,年轻的娜塔莎无法忍受寂寞,而与海伦的哥哥阿纳托利约定私奔,同时私自去信取消与安德烈的婚约。但私奔一事及时被娜塔莎的好友宋尼娅阻止,娜塔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大病一场,之后洗心革面。

  1812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娜塔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她向他谢罪并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仍然去世了。

  皮埃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皮埃尔于莫斯科巧遇娜塔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公爵的妹妹玛丽娅也与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结婚,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点评鉴赏

  在人生中设置太多的目的,结果实现的到底有多少是很难说的,因为即便是个人的生活,有时候也不是按照我们的计划那样的发展的,就像两军打仗,部署都很周密,小图图画得很细致,可到时候,部队不知道怎么搞得就乱套。看中国的小伙子在伊拉克打仗的战地日记,空军答应来炸一个糖厂,一声令下,倒数开始,大家呼啦散开五百米,小伙子留了个心眼,退了一千米。果然,几颗炸弹下来,乌烟瘴气,四周建筑全倒,糖厂纹丝没动。

  皮埃尔是大动物,他最后终究会达到库图佐夫的境界,成为默默无闻甚至遭人误解的伟大的人,安德烈公爵死的那一段,看书就比当初看电视剧清楚多了,他不是死了,他是醒了,所以我没哭,希望以后我也能这样死,这样醒。皮埃尔,代表着人活着走出精神困境,走向圆满的幸福之路的一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幸福,是要经历很多苦难,放弃那些无谓的挣扎之后。并且,必须得承认,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福气的。皮埃尔,首先他是个贵族,在某种程度上,他有全力追求精神出路的优先条件,普通的人,常常要花很多精力去先解决面包问题,这对很多人来说,绝对是构成一个干扰的。但反过来说,也可以理解为,贵族也是人,再有钱,也一样有他的精神困境,安德烈如此,皮埃尔也一样,人生这摊混水,人人都要靠自己蹚过去。

  人是渺小的,我们只有学习尊重它,而不是掌控它。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戏剧性的事,所谓戏剧性,那是人造出来的词儿,所有的事情发生,都是合情合理的,历史学家要解释它,让它为某种目的服务,人类以某种经验去把它分门别类的装起来,结果就矛盾百出,那些解释不了的,就被人说成了戏剧性。却不肯承认自己本来就是无知的。

  这确实是一本生命中很应该读的书,但是要看是谁的生命中了,有的人类一辈子为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而沾沾自喜不已,他永远不会懂得这本书要讲的是什么。他们永远没办法把他们的脑子腾空,把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倒掉。

  成就影响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因其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作者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编辑 刘哲汐)

  文/友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