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茶几”,华晨“杯具”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德国“茶几” 华晨“杯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15 09:27
和华晨的名字相反,华晨自组建以来似乎就名不副实,到今年为止华晨也没能做到像它的英文名字“Brilliance”一样焕发出任何光芒,不过倒也确实“鲜明”——在中国汽车走出去的过程中,华晨勇敢的登陆欧洲海岸,同时也成为诺曼底滩头上最大的“靶子”,被德国机枪打成了筛子,或者说德国成了华晨的色当?
出口诱人
在德国西北部的一处海港城市,天是灰蒙蒙的,你会发现位于第二条街拐角处的办公地点和这里的天气一样显得沉寂,甚至有些凄凉,彻骨的寒风让人怀疑这是不是西伯利亚废弃的某个城镇。整个场地里有着大量的停车位和长方形的仓库,唯独缺乏应该游走其中的机械叉车。是的,这就是华晨汽车在欧洲曾经的基地——布莱姆莫哈温市。
不过4年前,这里曾经是一派繁忙,机械叉车像蜂巢中的工蜂出出进进,华晨甚至与现在的BYD一样,是一家颇受欢迎的概念公司,得到投资者的追捧。NBA休斯敦火箭队的老板赖斯亚历山大在那年投资了包括华晨在内的不少中国企业,和巴菲特对BYD的持股一样,他也宣称对华晨的投资是个“长期行为”。
这一年的华晨刚刚推出骏捷,而对共线生产的炒作,让很多中国人把骏捷称为“小宝马”。不过出口欧洲市场的却还是尊驰,尽管这是华晨生产的第一款轿车。华晨此时雄心勃勃,他们和经销商签订的合同出口额多达15万辆,要知道2005年中国汽车总共才出口了23000辆轿车。而华晨更是希望在2010年实现在欧洲卖出75000辆中华轿车。
不过华晨在欧洲的经销商显然没把这当做什么问题,HSO的总裁Hans-Ulrich Sachs曾把现代这家韩国企业成功带入到欧洲市场。在1991年韩国现代进入德国之前两年,Sachs加盟SchwabengarageAG。而Schwabengarage正是现代汽车进入德国之后的经销商,Sachs也在现代德国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后,在他的领导下,Schwabengarage银行成立,为消费者购买现代汽车提供金融服务,此举成为现代汽车在欧洲打开局面的关键之一。Sachs认为他现在可以再做一次同样的事情,无非是把故事的主角由韩国车企换成中国车企。
只是Sachs和华晨都没想过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在组织严密而又坚固的德国伟大汽车工业中,Sachs被认为是其中的叛徒、逃兵,从把韩国现代带入欧洲那一刻起,他就牢牢的站在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对立面上。现代成功之后,Sachs的职业简直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杯具”,而华晨似乎对此毫不知情。
德国“茶几”
2000年时,Sachs作为德国最大汽车经销商——Schwabengarge的头儿,却被一家小小的瑞士汽车经销商抢了生意,好在金额不大,也就是1亿5千万德国马克(约合人民币6亿5千万)的单子,这只不过是那年Sachs目标销售额的一半而已。不过资本家不能容忍这种程度的损失,于是Sachs失业了。其实只要不提销售额这事Sachs的履历看起来还是蛮可口的,于是他成功在德国大众实现“空降”,成为德国大众的销售总监,不过这个迷一样的男人屁股还没有把位子坐热,德国大众最强势的费迪南德皮耶西就在他空降6个月后把他一脚踢出了公司。Sachs此后前往德国一家权威认证机构DEKRA,经营着认证机构旗下的一家小型分支机构,这工作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挑战性,大概Sachs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又失业了。
不断被炒鱿鱼的Sachs,多少有点焦头烂额,于是他对自己进行了重新评估,显然Sachs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正宗的汽车人,应该发挥长处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2005年他从英国投资集团手里买下了欧宝在德国的销售网络。自己当起资本家该不会被人炒鱿鱼了吧?让人扼腕的是,Sachs买下的这个公司不过一年就破产了。
Sachs是最典型的德国人,严谨而遵循着自己信念,依旧持续的向着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冲击。
2006年7月他和人投资,建立起“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的HSO汽车贸易公司,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代理进口中华汽车。这一次应该不会错了,华晨这家生产中华轿车的中国企业,是宝马在中国工厂惟一的合资方,Sachs一次签署了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
而华晨似乎也展现出了不错的开端,销量一度让人有些出乎意外的好。不过在德国汽车工业看来,Sachs是被复仇驱使着而在2006年将华晨轿车带入欧洲,这种偏见就像是电影中的宿敌一样。剧情总是这样一波三折,被德国人所带领的欧洲汽车工业做着一切可能的事情,扼住Sachs的喉咙。
华晨“杯具”
2006年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之前,华晨正为这届车展的亮相跃跃欲试。毕竟中国车企参加国际车展在此时还是一件稀罕事。不过一声炸雷把华晨和Sachs搞懵了,一段有关华晨汽车碰撞实验的视频登陆欧洲各大电视台,不断的闪现回放,就在华晨还没等搞清状况,撞得一塌糊涂的中华车便被永久上传到了Youtube。而视频的源头ADAC——德国版的全美汽车工业协会,说他们“自费”买了一辆华晨中华。很多人却对此无法认同,德国汽车工业的相关人士表示:“汽车碰撞要花上不少银子,有时候甚至比车还贵,多碰上几辆车总会有一辆会撞得像华晨视频里那样惨不忍睹。”问题是谁花的钱去做这次碰撞?谁策划的?一切都很秘密,没人知道细节。“只有傻子才会相信ADAC是靠会员费挤出来的资金买车。”
尽管这之后华晨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又在一家符合政府要求的机构进行了公开碰撞,以挽回声誉损失。可是第一次碰撞的震撼给人实在是太过强烈,裂痕太深已无从弥补。
据英国市场调查公司JATO Dynamics的数据,自此之后的3年华晨在欧洲市场,两种车型的总销量仅为502辆。2009年只卖了46辆尊驰和181辆骏捷。
这种销量显然不足以维持HSO这家“欧洲著名的物流公司”,到了2009年11月HSO宣布破产,哦如果没记错,这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Sachs先生的第5次失业、第2次破产了。
华晨对此采取的“紧急措施”,看起来似乎有些漫不经心:HSO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的半年之后,华晨宣布一家名为“申华欧洲有限公司”的汽车销售公司正式接手华晨汽车欧洲业务;申华欧洲还聘用了原HSO的副总经理Eberhard Nierig为总经理。而工作人员更是直到2010年5月初才搬进了德国法兰克福福美茵的办公室,和命运多舛的欧宝办公地点相距不远。
搞自己的销售公司,看得出华晨对合作这种模式信心已失,或也是鲜有经销商愿意代理华晨的产品。至此Sachs这位倒霉的德国经理人成就了华晨的“杯具”,他和华晨在德国都能凑够一“茶几”的“杯具”了。华晨新的欧洲销售公司离法兰克福机场很近,如果打包走人相信很快就能回到国内。
……
出口诱人
在德国西北部的一处海港城市,天是灰蒙蒙的,你会发现位于第二条街拐角处的办公地点和这里的天气一样显得沉寂,甚至有些凄凉,彻骨的寒风让人怀疑这是不是西伯利亚废弃的某个城镇。整个场地里有着大量的停车位和长方形的仓库,唯独缺乏应该游走其中的机械叉车。是的,这就是华晨汽车在欧洲曾经的基地——布莱姆莫哈温市。
不过4年前,这里曾经是一派繁忙,机械叉车像蜂巢中的工蜂出出进进,华晨甚至与现在的BYD一样,是一家颇受欢迎的概念公司,得到投资者的追捧。NBA休斯敦火箭队的老板赖斯亚历山大在那年投资了包括华晨在内的不少中国企业,和巴菲特对BYD的持股一样,他也宣称对华晨的投资是个“长期行为”。
这一年的华晨刚刚推出骏捷,而对共线生产的炒作,让很多中国人把骏捷称为“小宝马”。不过出口欧洲市场的却还是尊驰,尽管这是华晨生产的第一款轿车。华晨此时雄心勃勃,他们和经销商签订的合同出口额多达15万辆,要知道2005年中国汽车总共才出口了23000辆轿车。而华晨更是希望在2010年实现在欧洲卖出75000辆中华轿车。
不过华晨在欧洲的经销商显然没把这当做什么问题,HSO的总裁Hans-Ulrich Sachs曾把现代这家韩国企业成功带入到欧洲市场。在1991年韩国现代进入德国之前两年,Sachs加盟SchwabengarageAG。而Schwabengarage正是现代汽车进入德国之后的经销商,Sachs也在现代德国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后,在他的领导下,Schwabengarage银行成立,为消费者购买现代汽车提供金融服务,此举成为现代汽车在欧洲打开局面的关键之一。Sachs认为他现在可以再做一次同样的事情,无非是把故事的主角由韩国车企换成中国车企。
只是Sachs和华晨都没想过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在组织严密而又坚固的德国伟大汽车工业中,Sachs被认为是其中的叛徒、逃兵,从把韩国现代带入欧洲那一刻起,他就牢牢的站在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对立面上。现代成功之后,Sachs的职业简直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杯具”,而华晨似乎对此毫不知情。
德国“茶几”
2000年时,Sachs作为德国最大汽车经销商——Schwabengarge的头儿,却被一家小小的瑞士汽车经销商抢了生意,好在金额不大,也就是1亿5千万德国马克(约合人民币6亿5千万)的单子,这只不过是那年Sachs目标销售额的一半而已。不过资本家不能容忍这种程度的损失,于是Sachs失业了。其实只要不提销售额这事Sachs的履历看起来还是蛮可口的,于是他成功在德国大众实现“空降”,成为德国大众的销售总监,不过这个迷一样的男人屁股还没有把位子坐热,德国大众最强势的费迪南德皮耶西就在他空降6个月后把他一脚踢出了公司。Sachs此后前往德国一家权威认证机构DEKRA,经营着认证机构旗下的一家小型分支机构,这工作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挑战性,大概Sachs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又失业了。
不断被炒鱿鱼的Sachs,多少有点焦头烂额,于是他对自己进行了重新评估,显然Sachs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正宗的汽车人,应该发挥长处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情,2005年他从英国投资集团手里买下了欧宝在德国的销售网络。自己当起资本家该不会被人炒鱿鱼了吧?让人扼腕的是,Sachs买下的这个公司不过一年就破产了。
Sachs是最典型的德国人,严谨而遵循着自己信念,依旧持续的向着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冲击。
2006年7月他和人投资,建立起“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的HSO汽车贸易公司,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代理进口中华汽车。这一次应该不会错了,华晨这家生产中华轿车的中国企业,是宝马在中国工厂惟一的合资方,Sachs一次签署了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
而华晨似乎也展现出了不错的开端,销量一度让人有些出乎意外的好。不过在德国汽车工业看来,Sachs是被复仇驱使着而在2006年将华晨轿车带入欧洲,这种偏见就像是电影中的宿敌一样。剧情总是这样一波三折,被德国人所带领的欧洲汽车工业做着一切可能的事情,扼住Sachs的喉咙。
华晨“杯具”
2006年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之前,华晨正为这届车展的亮相跃跃欲试。毕竟中国车企参加国际车展在此时还是一件稀罕事。不过一声炸雷把华晨和Sachs搞懵了,一段有关华晨汽车碰撞实验的视频登陆欧洲各大电视台,不断的闪现回放,就在华晨还没等搞清状况,撞得一塌糊涂的中华车便被永久上传到了Youtube。而视频的源头ADAC——德国版的全美汽车工业协会,说他们“自费”买了一辆华晨中华。很多人却对此无法认同,德国汽车工业的相关人士表示:“汽车碰撞要花上不少银子,有时候甚至比车还贵,多碰上几辆车总会有一辆会撞得像华晨视频里那样惨不忍睹。”问题是谁花的钱去做这次碰撞?谁策划的?一切都很秘密,没人知道细节。“只有傻子才会相信ADAC是靠会员费挤出来的资金买车。”
尽管这之后华晨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又在一家符合政府要求的机构进行了公开碰撞,以挽回声誉损失。可是第一次碰撞的震撼给人实在是太过强烈,裂痕太深已无从弥补。
据英国市场调查公司JATO Dynamics的数据,自此之后的3年华晨在欧洲市场,两种车型的总销量仅为502辆。2009年只卖了46辆尊驰和181辆骏捷。
这种销量显然不足以维持HSO这家“欧洲著名的物流公司”,到了2009年11月HSO宣布破产,哦如果没记错,这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Sachs先生的第5次失业、第2次破产了。
华晨对此采取的“紧急措施”,看起来似乎有些漫不经心:HSO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的半年之后,华晨宣布一家名为“申华欧洲有限公司”的汽车销售公司正式接手华晨汽车欧洲业务;申华欧洲还聘用了原HSO的副总经理Eberhard Nierig为总经理。而工作人员更是直到2010年5月初才搬进了德国法兰克福福美茵的办公室,和命运多舛的欧宝办公地点相距不远。
搞自己的销售公司,看得出华晨对合作这种模式信心已失,或也是鲜有经销商愿意代理华晨的产品。至此Sachs这位倒霉的德国经理人成就了华晨的“杯具”,他和华晨在德国都能凑够一“茶几”的“杯具”了。华晨新的欧洲销售公司离法兰克福机场很近,如果打包走人相信很快就能回到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