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平谈王铎“悬书”

  • 来源:中国书画
  • 关键字:同乡,抗日战争,悬笔书法
  • 发布时间:2015-05-25 14:12

  村上三岛一行结束了在河南的访问,途经北京返回日本时,北京市友协专为他们组织了一次招待宴会,特请北京三位耄耋之年的书法名家—陈叔亮、萧劳和董寿平出席作陪。

  在宴会上,村上三岛以王铎显彰会的身份介绍了他对王铎书法的景仰之情,以及他孜孜以求从事王铎研究45年的情况。他的讲话,激起了董寿平强烈的共鸣。作为王铎的同乡,董寿平为王铎在异国它乡有如此一位知音和崇拜者而感到高兴,但他同时也想了解一下这位日本王铎专家的实力和功力。

  宴会结束,长桌上铺好了毡毯,摆上了笔墨纸砚,四位中日书家之间的小型笔会开始。待轮到董寿平写字时,他友好地询问村上三岛:“你知道王铎是怎样写字的吗?”三岛先生一愣,愕然不知所对。董寿平拿起一支长锋,笑对三岛先生说:“我来告诉你,王铎是这样写字的。”说完,他请在场的两位同志,取一张四尺宣纸,各持纸的一端,离地数尺,然后董寿平走到纸的左侧,悬笔在纸上挥写了一首唐诗。他边写边对三岛说道:“王铎喜欢用悬空书法,书写的材料是绫,命书僮将绫拉平,他走到绫的左侧,然后就这样书写。”董寿平的话和示范表演使三岛大吃一惊。他将信将疑地问董寿平:“请问董先生,王铎悬空作书有何根据?”董寿平不慌不忙地告诉三岛说,他本人是山西洪洞人,与王铎的祖籍是同乡。他的五代高祖董霁堂,是乾隆、嘉庆年间的一位著名书家,平时习字不用笔墨,常常在膝上比划。到了祖父董文焕,为纪念先祖在膝上习字练书的事迹,曾请人画了一幅《抚膝肄书图》,又请当时的汉学家王轩题了一段长跋。王铎悬笔作书的情景就记载在这段长跋中。这幅《抚膝肄书图》现藏山西省博物馆,是董寿平1962年捐赠的。这一席话,说得三岛先生心服口服。他联想起王铎书法作品中,行气往往向左倾斜,有许多墨滴也是由右向左滴的,这个长期以来疑惑不解的问题,如今经董寿平这样一示范讲演,茅塞顿开。他十分高兴地拿起一支笔,也请两人悬空持纸,学着董老的方法,当场挥写了一幅悬书。董老边看边说道:“用纸悬书比绫悬书要困难,难在纸没有绫坚韧,用笔轻了,墨色浮在纸上,影响效果,用笔重了,容易把纸刺破,所以关键在于用笔的力度要掌握得恰到好处。”

  关于记载王铎悬空作书的王轩长跋,由于董老年事已高,记不清原文,笔者有幸,近日趁“董寿平美术馆”在太原晋祠开馆之际,随董老赴山西省博物馆重新观看了《抚膝肄书图》原迹。旧物重睹,董老不胜感慨。

  《抚膝肄书图》是一幅8寸高的手卷,纸色显旧,但图像清晰—山村茅屋中,有一位坐着的老翁正在抚膝习字。这幅画由祁之镠、徐宝谦两人绘制而成,题卷首的是燕山德林。德林是北京的一位写北魏隶书的名家。董老告诉笔者,他的祖父董文焕是咸丰丙辰科的翰林,专攻诗词音韵,祖父有兄有弟,长兄精书画,三弟研金石。三弟兄都在北京供职,住在米市大街兵马司原阮云台的太华双峰馆。

  由于他们都是艺苑中人,所以享有“董氏三凤”的雅称。这幅《抚膝肄书图》就是他们兄弟三人为纪念先祖的遗迹而请人画的,画完后又请客居京城的诗文家、金石家王轩题了长跋。王轩也是洪洞的一位书香门第的望族,与董氏有通家之好,对董氏的家学亦了然于胸,所以能在跋中生动地记述董霁堂抚膝习字的趣闻,即所谓“暇则时时以手抚膝.画,每新衣当膝,辄多补缀,既补,俄复。或当盛夏,衫褒率沾污,家中浣妇窃苦之。先生不忤也。”在跋中王轩追忆了他儿时随先世父学书时,先世父曾对他讲述过的王铎以手画衣襟和持纸悬笔作书的故事。此事在其他史籍中尚无记载,所以成了传授和研究王铎习字作书的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跋中是这样记载的:

  轩儿时先世父授以书法,尝为言“先世有老仆李存,少时曾为孟津(王铎之号)服役。后年九十余,见少年作书者,辄诮曰‘郎君辈特涂鸦耳,使老奴捧书作书(黔)技具穷矣’,因言孟津作字使两人持纸去地数尺,执笔从旁却行而书。”轩时意当即悬笔法也。又言“孟津习书不必笔墨,往往以手画衣襟,作挑剔势,当指处辄先敝”。轩意不胜解也。后知世丈董霁堂先生平日作书亦如此……

  原来王铎以手画衣襟和持纸悬笔作书的方法是从在王铎家服役的李存口中传出的。这个李存年轻时曾当过王铎的书僮,为王铎磨过墨,持过纸,所以对王铎的习字作书了若指掌。李存后来又从王铎家转到王轩先世家服役,看到了王轩先世中有少年学书者习字作书不得法,才把王铎的秘诀讲了出来。王家和董家在洪洞是望族世交,也许董寿平的高祖董霁堂,是从王家的后裔中获悉王铎习字作书的秘诀后才采用抚膝习字和悬笔书法的;也许是他自己悟出来而不谋而合。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悬笔书法在董氏家中有了传人,董寿平的悬笔作书,就是在青年时代看了王轩的这段题跋后悟出来的。董老说,早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他在灌县、成都避难期间,就开始学习王铎的悬笔书法了。

  包立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