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应害怕技术

  • 来源:信息化文摘
  • 关键字:人类,技术
  • 发布时间:2015-05-29 09:43

  拜伦爵士(Lord Byron)生前是个卢德主义者。这位浪漫派诗人在英国上议院(House of Lords)只发表过一次演讲,就是为内德?卢德(Ned Ludd)的追随者辩护。十九世纪初,卢德派分子在英国各地打砸纺织机,因为他们担心机器会让工人失业。那时,有人相信,技术会导致失业。他们错了。工业革命让英国变得更加富裕,增加了总就业人数,包括纺织业的就业人数。

  拜伦的女儿埃达,也就是洛夫莱斯伯爵夫人(Countess of Lovelace),则比她父亲更有远见。有一次在英格兰米德兰地区旅行时,她看到穿孔卡发出指令使纺织机织出了美丽的图案,十分叹服,并想到这种穿孔卡可以用在她的朋友查尔斯?巴比奇(Charles Babbage)正在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计算机上,让机器不仅能处理数字,还能处理文字、音乐、图案及其他任何能够以符号编程的东西,这也就是计算机的雏形。

  今天的悲观者预言,计算机会让人们失业。这些当代的卢德派也错了。技术或许会毁灭一些东西。它会让一些职业消失,从织工到马鞭制造者。但200年来的数据显示,技术能提高生产率,增加财富,从而扩大需求、创造新的工作种类。

  就拿纺织机来说,进入1800年后,约瑟夫?马里?雅卡尔(Joseph Marie Jacquard)在里昂发明了这种机器。它最终有没有导致法国东部纺织业就业人数下降?没有。两个世纪过去,如今的里昂是欧洲高科技纺织业的第一大中心。这个城市是纺织与化学研究所(Textile and Chemical Institute)所在地,有40所实验室和学校,140家公司,还有1万个纺织业工人。纺织机也没有像拜伦爵士担心的那样,在英国造成大量失业。

  几十年前,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结合开始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根本变化。“应用经济”(app economy)就是最新的例子。2008年,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听取了手下团队的建议,决定让外部程序员开发iPhone应用,“应用经济”就此诞生。去年,全球“应用经济”总产值达到1000亿美元,超过电影业,而它是一个7年前还不存在的行业。

  应用和其他技术进步帮助创造了新的工作类型,比如“分享经济”让那些有生意头脑的人能够在Airbnb上出租空置的房间、在优步(Uber)和Lyft上提供搭乘服务。类似的,亚马逊(Amazon)和eBay等在线市场让“前工业时代”的手工作坊行业重新出现。如果你有好的创意、或能够提供某种吸引人的产品或服务,你就能找到客户。如今如果你写了一本书或一首歌,你有办法自己出版和传播它。如果你想出了一种新职业——有道德的黑客、宠物心理师或营养教练?——你有机会找到客户。如今有超过60万人通过亚马逊和eBay出售商品和服务赚钱谋生。

  如果新技术减少了工作岗位总数,那么我们大家现在肯定都已经失业了。但一直以来,技术进步总是伴随着就业增加。去年,随着新一批机器人系统投入使用,美国新增了30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触及6年来新低,私营部门劳动者的平均时薪也提高了。

  警惕那些哀叹收银员和抄表员会失去饭碗的人,他们好像觉得保留这类工作岗位会让经济更健康。这种卢德式错误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人们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是固定的。卢德派认为,如果技术使得这些东西能够以更高的效率生产出来,那么需要人们做的工作就会减少。事实上,技术会带来生产率提高和财富增加。这反过来会使得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从而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其中一些可能会出现在我们根本难以想象的领域。

  摘自:FT中文网

  ■沃尔特·艾萨克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