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产业链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智慧城市,产业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01 13:33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地智慧城市普遍由概念导入期进入规划建设期,智慧城市产业链初步形成。
随着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智慧城市领域,给产业链各环节带来变化,这些变化有多大,是否将改变产业格局?
从产业链上游看,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对智慧城市产业链的影响,主要是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互联网应用所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不再由中下游企业独立采购;从产业链中游看,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丰富了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提供方式;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对产业链下游影响最大,主要是带来了便捷的通道和入口。
那么,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对智慧城市产业链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吗?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整个互联网网络空间是一个3层架构:第一个层面是消息层,网络在这个层面上实现了消息的采集和分发,Web1.0时代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主要集中在这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工作流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层面。在这个层面,我们不只是从网络获取信息,而是开始把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与互联网对接起来;第三个层面是数据层,前两个层面中海量信息的交互、工作流的汇集,就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据”。目前,大部分互联网的工作只是建了一个对外发布消息的网站,并没有在业务层面进行实质的互联网化。
其次,互联网企业的智慧城市布局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以提供服务和入口为主,从所属领域的角度看仍然是纵向独立的系统和应用,城市服务仍然以现有公共服务的互联网化和汇聚为主,无法解决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信息孤岛、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和流程优化等问题。在消费者覆盖和流量优势形成的初始势能消耗殆尽之后,仍然需要突破上述瓶颈。
最后,互联网企业的智慧城市用户目前主要以市民为主,而完整的智慧城市服务对象还包括企业和城市管理者,企业所需的创业扶持、人员培训、知识产权、技术交易等服务,城市管理所需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监测、综合协调等服务,目前看还是以产业链中下游各领域专业的厂商提供为主,尚没有很好的互联网化的服务提供方式。
文/路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