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需不断增强用户的信心,成功案例无疑是最好的手段。
日前,一场由红帽公司举办的OpenStack企业就绪论坛活动再次引发了业界对OpenStack到底是否成熟的热议。
在当今云计算市场,OpenStack无疑是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作为一种开源的云框架,诞生不过5年,已经赢得了包括IBM、惠普、红帽、英特尔、微软等众多IT厂商的支持,成为云计算平台的一个事实上的标准,其受追捧的程度在IT行业并不多见,其中甚至包括思杰(Citrix)——其主导的另一个开源云框架CloudStack与OpenStack存在竞争关系。不过在用户方面,特别是传统企业对OpenStack一直心存疑虑,有些完成了部署仍然有些担心。
这一点在OpenStack企业就绪论坛上也得到了业界专家的普遍认同。红帽OpenStack技术总监Mark McLoughli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OpenStack落地最大的难点不是在技术,而是在用户的心态和想法,也就是信心。红帽大中华区总裁张先民博士具体地分析了中国传统企业的担心,包括产品是不是很稳定;是否有厂商能提供全面的支持;OpenStack在中国是不是可以马上应用,因为在很多IT应用上中国滞后美国2~4年。
实际上,专家们认为这些担心都不必有。根据OpenStack User Group在2014年的一项公开调查结果,现有框架中Nova、Keystone、Glance、Horizon和Cinder都已经比较成熟,而Neutron、Ceilometer、Heat存在问题相对较多,好在对于不稳定模块市场都有相应的替代方案。而就技术支持而言,目前OpenStack生态系统已经构成,除了有像红帽这样的开源厂商之外,还有一批提供Openstack专业服务的公司(如EasyStack)可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目前OpenStack每半年会有一个新版本推出,选择一个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厂商来提供支持对OpenStack云的成功部署至关重要。另外,业界普遍认为在中国市场OpenStack的应用与世界是同步的,甚至OpenStack给了中国企业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机会,让中国企业也可以建立一个像亚马逊和谷歌那样的IT后台。
当然,用户信心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而最好的手段就是OpenStack的各种成功案例。好在这并不是一个问题,随着OpenStack技术趋于成熟,在OpenStack生态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涌现了一批颇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去年8月份,沃尔玛将其全部电子商务业务迁移到了OpenStack,其中包括10万条核心数据和几个PB的存储数据,到去年年底,Walmart.com整个美国的流量都由该平台支撑。沃尔玛的下一步计划是在这个平台构建SDN和存储系统。还有汽车巨头宝马、视频领域的巨头时代华纳都将自己的应用部署到了私有的OpenStack平台上。OpenStack在中国也不乏成功案例,一批著名的互联网公司采用了OpenStack,其中包括百度、携程、爱奇艺、360、京东、阿里巴巴、高德等,而在传统企业方面,有著名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就采用了OpenStack来部署其HPC云环境,涉及1.6万个节点。
显然,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落地都不会是一番风顺,正式进入市场不过5年的OpenStack也不会例外。不过,赶上了云计算这个风口,同时拥有IT业界最广泛支持,这些将成为OpenStack最大的底气,它们帮助OpenStack进一步奠定其云计算事实上的标准的江湖地位。
文/邹大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