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书店、购书中心、报刊亭,我们总能一眼就看到杂志的身影。作家冯唐说的没错:机场的书店最势力,没市场的书决不留在架上。在电子设备高度普及、掌上阅读成风的今杂志天,最势力的机场书店,依然有一排杂志,以高调的姿态占据市场的重要席位,等待许多人翻阅、购买、收藏,定期将心爱的杂志收入囊中。这并不能简单归结为“纸质阅读”情怀,或者小众化爱好和生活情状,而是一个极为客观的事实:杂志对个体、对社会的影响并未减弱,来自于受众的关注与期待也从未降低。
我们为什么读杂志?杂志为我们带来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美国《生活》杂志1936年创刊卷首语早已做出了完美回答。
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目击伟大事件;
去看穷人的面孔与骄傲人的姿态;去看奇异的东西——机器人,军队,丛林和月球上的阴影;
去看人的作品——他的画,他的心,高塔和新发现;
去看数千里外的世界;
藏在墙与房间里的人和事物;
难以接近的危险场景;
男人所爱的女人和许多小孩;
去看并享受看的乐趣;
去看并且感动;去看并且接受引导。
——79年前的这段话,温暖激昂、振奋人心,每一个字都点燃心脏,迫不及待要翻开一本杂志,卷入它所带来的斑斓世界和思想漩涡之中。
杂志紧握时代脉搏,是忠实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杂志推动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没有人能忘记五四运动掀起的思想巨浪,种类繁多的杂志功不可没。无论是《新青年》、《新潮》、它们在当时都是宣传新思潮、新思想的园地和新旧思潮论战的真谛,杂志作为主要传播媒介,将科学与民主的新思想、新文化带给公众,推动并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发展。它们为当时的社会开了一扇门,报道国际重大事件、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开阔了民众的眼界和心灵视野。
杂志紧握时代脉搏,是忠实的见证者与记录者。创立于1923年的时代周刊,是半个世纪前最早出现的新闻周刊之一,今天依然焕发着鲜活生命力,其视野和笔尖触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读者遍布全球。它也是最早全文上网的杂志,在它的网站上可以浏览1994年至今的所有内容。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间震惊世界,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长达105分钟的胶片冒死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后来这些胶片被制成纪录片、照片,《生活》杂志在1938年5月刊上刊登了其中10幅,发出了正义的呐喊。诺曼底登陆、甘地葬礼、披头士乐队初抵美国、“9.11”中坠楼的男子……《生活》记录了大量历史瞬间。
类似于这样的杂志还有很多。杂志并不是冷冰冰的纸张堆叠,它是有温度、有思想、有生命的个体。每一页的精彩都由精心的策划、撰写、编辑、排版而来,白纸黑字,有图有真相,我们捧着的、翻着的、看着的,都是会呼吸的记忆、有生命的动态、能长存的思想。
快资讯的时代反而给予了杂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在自媒体汹涌而至的冲击下,杂志的前景似乎就此蒙尘而变得渺茫。碎片化阅读挤兑纸质书,人们似乎对长篇阅读与深入思考失去了兴趣,没有耐心去认真翻一本杂志。鉴于种种情状,有人悲叹“杂志已死”。事实真是如此吗?
《时代》创始人卢斯曾说:“天下有两种新闻;快新闻和慢新闻。慢新闻具有深度,应回答更多的问题,让人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因而能影响更多的读者。快新闻没有这种功能,转瞬即逝。《时代》的任务就是要为慢新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这番话同样可以拿来阐述杂志,杂志作为慢媒介,内容有效性比报纸和碎片化信息要长的多,而其所整合信息的广度、综合性和思想的深度更是前两者所无法企及。我们手中拿着的杂志,其承载的信息和思想的重量远远超过它本身。
所以,作为慢媒介的杂志并不会就此走上穷途末路。小众化、网络平台呈现,也许是杂志新生的展现。如今杂志的种类趋于精细,除了新闻、文化等常规性的期刊外,许多小众化的杂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手工、美食、音乐、绘画……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到相应的杂志,并欣喜的加入其中。这些杂志为备受碎片化、多元化信息绑架的现代人提供了可选择的归属,每个人都能通过杂志给自己贴上专属标签。快资讯的时代反而给予了杂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除了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它还可以小而美、微而精。
杂志是传播思想、呈现时代、对抗庸俗的武器,是一种认真的生活方式。尽管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它也以电子化、网络化的方式应变,变的只是形态,内核如故。自杂志诞生以来,它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价值观,这一点将来也不会改变。毕竟,时代需要以一种实体的方式存在,需要发声者与代言人。
杂志的影响力从未消失
如今,世界上优秀的杂志们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的影响力。在中国,1915年横空出世的《新青年》掀起的新思想浪潮影响至今;家喻户晓的《读者》创刊于1981年,是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文摘类刊物之一;《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周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填补了中国新闻周刊的空白,是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美国《时代周刊》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周刊,被称为世界“史库”,在国际市场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甚至被语言学家誉为:“要学好英语,读《时代周刊》是一条捷径;创办于1936年的《生活》周刊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名的图片杂志,凭借其独具特色、震撼人心的照片立即引起轰动,2007年4月停刊后,《生活》将他们庞大而珍贵的图片资源全部放上了互联网,至今依然有读者上网下载;创刊于1930年的《财富》在1954年推出的“全球500强排行榜” 是世界经济状况极具权威性的晴雨表,而这本杂志也超越了国家、民族、文化的界限而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标准。创办于1946年的德国杂志《明镜》是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 是人们除了美国时事周刊外另外一个必定会关注的声音……
什么东西容易消亡?落伍于时代、缺乏存在价值。而杂志不会——它与时代有相同脉搏、与社会有共同心跳。纵观古今,思想不死,则杂志永生。
文/朱雅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