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真的能让支付更安全吗?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支付认证,刷脸,马云
  • 发布时间:2015-08-06 09:03

  近日,在德国汉诺威电子通信展上,马云通过“刷脸”从淘宝网购买纪念邮票的举动成为展会亮点。业界在对这场压轴戏惊艳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关于安全支付方面的讨论。

  “刷脸”技术名为Smile to Pay,和指纹、虹膜支付一样,属于生物识别技术,是蚂蚁金服与Face++Financial合作研发的一项支付认证技术,可在购物支付阶段以扫脸取代传统的密码支付。那么,以生物识别代替密码,真的能让支付更安全吗?

  众所周知,密码支付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由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资金风险。这是因为,支付密码并不能像身份证一样和账户所有人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无论是在线上网购,抑或线下刷卡,只要有密码,都能完成支付。但人脸识别却不同,因为每个人的面部特征、细节是具有独特性的,只有通过基于场景的脸部扫描,才可以完成支付,因此“刷脸”不像密码支付一样存在账户信息被盗的风险。

  当然有人对“刷脸”支付的精准性提出质疑,从技术水平上讲,目前生物识别技术的精准性已远高于人眼识别,Smile to Pay所采用的是“交互式指令+连续性判定+3D判定”的技术,在识别过程中或许需要用户按照指令要求去完成诸如眨眼等动作,以动态、立体的图像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如果此技术成熟,无疑会为用户资金安全上了一道严实的“防火墙”,像今年3·15曝光的用假身份证在银行办理业务的事件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

  当然,“刷脸”技术也不是没有“漏洞”的。一是人的相貌会在时光流逝中发生变化,自然变老、脸部受伤等都会让脸部的细节发生变化,导致识别失败。二是双胞胎等相貌极度相似的情况也存在,在识别时如何判断需考虑。

  笔者认为,马云“刷脸”不仅是为自家技术做宣传,更是科普和推动了生物识别支付技术,毕竟,数以亿计的淘宝用户对加速其发展意义非同寻常,但若想规模化发展,还得先解决好“漏洞”,并制定一套严谨的规则才行。

  田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