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互联网红包沦为鸡胁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2 08:41
距离春节还有几天时间,红包大战就再次硝烟四起。2月9日,支付宝宣布从2月11日开始至正月初一发放6亿元红包。随后,微信开始反击,宣布2015年春节期间送出5亿现金加50亿卡券红包。同时,腾讯QQ宣布将发出50亿红包。而百度钱包则有另类玩法,用户可以用1分钱赌10000倍的红包回报,估计亦有几亿元的“大手笔”。
仅仅两年时间的培育,抢红包就与看春晚一样,成了中国公众参与度最广的“固定节目”,加入到了过年的“新常态”里。
平心而论,BAT大佬们春节前夕掀起互联网红包大战,无疑是一件利好消息——巧妙嵌入了过年要图热闹的社会心理,营造了一个既能容纳民众诉求,又能实现商业诉求的新情境。不过,在买卖市场,没有亏本的生意,红包大战的背后剑指抢流量入口,更主要是为了推移动支付。谁能抢先赋予红包更多意义和用途,就能在移动商务大战中取得先机。
随着中国互联网交易平台的不断拓展,由PC端开始全面走向手机移动端。不过,在7亿多的中国网民中,移动支付用户仅为2.17亿,移动支付用户还有2/3的可开发空间。因此此次各路网络大佬们虽然在春节红包上慷慨大方“挥斥万金”,其实可以说是一场关于移动商务市场的争夺大战,阿里要测试“来往”和支付宝钱包的社交性能,腾讯旨在巩固和扩大移动支付的地盘,而百度意在打开电影票务和外卖市场。
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微妙复杂变化。比如,互联网巨头们之间,有了更强烈的相互封杀冲动。微信封杀支付宝红包的分享接口,和此前阿里关闭微信跳转淘宝的链接。同时,抢红包活动变成了商家广告营销轰炸行动,性质就大为变味了。而缺乏风险控制的抢红包,可能让互联网用户的支付安全遭遇威胁,红包变“炸弹”,网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打着“抢红包软件”、“抢红包”旗号的钓鱼欺诈网站。
如同春晚从人们喜闻乐见到如同鸡肋一样,抢红包在繁荣之中,亦已经开始显出一些不易持续的不好苗头,值得相关各方的注意与警戒。
吴勇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