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的背后黑手:欧佩克

  欧佩克有多重要

  有一条定律一直在影响着全人类,它叫物以稀为贵。也许你这时候正翘着二郎腿对此不屑一顾,不过俺们可真的奉劝你对这个定律重视一些,附耳过来,让俺们偷偷告诉你:世界上曾经因为这个出过大事情的,不信你看。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为赎罪日站争)爆发,阿拉伯一些国家1 2月收回石油标价权, 使油价上涨两倍多,这触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范围经济危机,持续长达三年之久。在这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1978年底,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紧接着1980年9月爆发两伊战争,这使得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油价开始暴涨,短短半年时间里,西方国家经济开始全面衰退。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遭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这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油价开始飙升,美国、英国经济快速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综观上述三次事件的关键词:阿拉伯、下降、衰退……当然还有——石油。聪明的读者一下子就能看出这样一个事实,一旦出现石油产量急剧下降或石油价格急速攀升的情况,咱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就会发生大事情,而且是相当令人怕怕的大事情。而前面所讲的三次大事件,便是史上著名的石油危机。明白石油的重要性和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后,俺们就不得不引出一个BOSS了,那就是能够控制石油产量和油价、对世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欧佩克。

  欧佩克是怎么来的

  和世界上大多数科技产品一样,石油最早是中国人发现的,跟棒子们没啥关系。同样和世界上大多数科技一样,石油是在欧洲人的手上发扬光大的。1852年,波兰人掌握了从石油中提炼煤油的办法。到了1861年,在阿塞拜疆的巴库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生产的煤油用于取暖和照明。进入20世纪后,随着内燃机的发展,石油变得越来越重要,石油的消耗量也就越来越大,石油资源也就越来越重要了。

  在二战之前,世界上的石油大多产自美国、秘鲁、委内瑞拉、墨西哥和前苏联。二战结束后,阿拉伯半岛的石油产量逐步增加,到了50年代,这个地区已经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产油区。欧佩克组织最早的五个成员国,有四个都位于这个地区。在二战前,阿拉伯半岛几乎都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到了30年代,这些国家相继独立,成为了真正的主权国家。可是,薄弱的工农业基础使这些国家根本没有能力来提高自己人民的生活水平,直到1938年,在沙特阿拉伯发现了储量惊人的石油资源。这些石油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使沙特阿拉伯一夜暴富。如果暴富的是美国这样强壮有力的国家还好,偏偏当时的沙特阿拉伯如同一个瘦弱的儿童,突然怀揣异宝奇珍只能引来他人的觊觎。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纷纷涌入沙特阿拉伯,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争夺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随着周边国家相继发现油田,这些石油公司的影响逐渐扩散到几乎整个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沿岸。而对于产油国而言,在石油公司联手的联手打压下,他们并没有获得与资源相对应的财富,而是沦为了廉价的原材料生产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佩克诞生了。1960年9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政府共同设立的协调组织,来共同对付石油公司,维持石油出口的收入,这个组织被命名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缩写是OPEC,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欧佩克。

  欧佩克是干什么吃的

  1960年9月10日,五个成员国的代表在巴格达进行了一次会晤,达成了建立一个协调组织来对付大家的共同敌人─当时人称“七姐妹”的七大石油公司。这七姐妹分别是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龙(Chevron),德士古(Texaco)、海湾(G u l f),英国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在当时,这七姐妹基本就代表了整个世界的石油工业。意向归意向,在往后的五年里,欧佩克不过是大家有需要时才会召开的聊天打屁兼吵架的临时会议。直到1965年,欧佩克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作为核心机构的秘书处,欧佩克才正式开始执行自己的使命。

  欧佩克最重要和最根本(没有之一)的任务就是控制油价。虽然欧佩克能够直接干预原油价格,但在最近的20年间,欧佩克已经很少这样做了。大家从新闻中也有所了解,如今欧佩克使得最得心应手的武器是控制产量。每年,欧佩克都开会讨论各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并根据产能和市场状况制定出第二年各成员国的配额。原则上各成员国都必须保证在自己的配额内开采石油,超出是受到惩罚的。这样一来,欧佩克就能基本保证油价在设想的范围内。如果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欧佩克就通知成员国调整产量,努力使油价回归到正常的位置。

  一个典型的误解是,欧佩克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提升油价。但事实上,欧佩克不但需要通过减产而提升油价,也会通过增产来平抑油价。因为很明显,过高的油价会促使人寻找能够替代原油的其他燃料,这显然不符合欧佩克的长期利益。

  刚才我们说到,原则上各成员国都必须保证在自己的配额内开采石油,可不按原则办事的人古今中外都不少见,欧佩克组织里也一样。事实上,经常都有成员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超出配额生产,这样的情况曾经一度大大削弱的欧佩克的影响力。不过现在,有一名欧佩克成员凭借自己巨大的产能储备以一己之力平衡整个欧佩克的石油产能,这就是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能够在其他成员国超产的时候减产,用自己的配额来填补那些超产的亏空。不过,沙特阿拉伯既不是善堂也不是粥厂,这些因减产而造成的损失仍然可以通过另外的方式进行弥补。在欧佩克成员国中,大多数国家的配额与产能基本相当,一旦超产,势必消耗他们的库存,从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出货。

  沙特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在高价位卖出自己的石油,所得有时候能够高出正常出货价的几倍。虽然现在很少使用,但限制出口曾经是欧佩克手中最有力的武器。1973年以色列与埃及和叙利亚之间爆发赎罪日战争,惹恼了以阿拉伯国家为主体的欧佩克组织。于是欧佩克宣布停止向在背后支持以色列的美国、日本和部分欧洲国际供应石油,短短几周,国际油价飙升四倍多。

  欧佩克非常注重保护成员国的利益,由于货币汇率同美元所挂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石油销售又被美元所主导,故汇率的每一次跳动都会挑战欧佩克的神经,一旦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汇率下跌,那就意味着欧佩克会收取更少其他币种的Money,所以2002年开始,欧佩克非常果断的提出,打算踢掉当下和石油挂钩的美元系统,而打算把欧罗巴大陆的欧元拿来当石油交通货币。

  最早实行以欧元结算的成员国是伊拉克,可惜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美伊开战,这项计划也就无疾而终了。不过最近,以欧元结算石油收入的呼声又有所抬头,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现实。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小打小闹,毕竟欧佩克的强大是不言而喻的。

  欧佩克是怎么干的

  如前所述,欧佩克的核心机构叫做秘书处。这个机构最早设在瑞士的日内瓦,1965年迁到奥地利维也纳北部位于多瑙河岸一栋八层楼高的灰色建筑里。在这里,欧佩克组织有一位秘书长来领导秘书处的行政工作。秘书处负责安排欧佩克会议的举行,并监督会议做出的决定的执行情况。此外,秘书处还包括有专门的法律办公室和研究室。前者负责为欧佩克组织提供法律咨询,后者则负责研究石油工业的变化趋势,为欧佩克组织指定政策提供技术支持。

  秘书处是欧佩克的核心,但并非欧佩克的最高权力机构。欧佩克大会才是欧佩克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这个每年举行两次的大会是专门用来讨论组织和成员国碰到的一些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是讨论今后的石油出口配额,新成员的加入和秘书长的任免也必须经过欧佩克大会的讨论。原则上,欧佩克大会每年召开两次,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召开特别会议。开会的时候,各个成员国派出各自的能源部长这个级别的高官作为代表团团长参加大会,代表国都公平地享有一票权利,对事项表决后即可形成决议,就像公司股东会一样,这便是欧佩克的大脑,是整个组织的操盘手。每次开会,就会有很多人削尖脑袋想打听一点内幕,只要听到一点风声,就足够在石油期货市场里一分钟内挣下几十万上下的身家了。在欧佩克的网站上,任何人都能申请列席会议旁听,不过人家让不让你进去就另当别论了。

  除了稳定油价外,欧佩克也致力于增强各成员国的综合实力,帮助各成员国建立石油开采以外的工业基础,摆脱对石油出口的依赖,为此欧佩克还专门在1975年成立了一个国际发展基金。从长远看,不依赖那么石油出口的成员国能够更强有力的控制石油市场,从而增加欧佩克组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谁能加入欧佩克

  如果一个组织强大如欧佩克,自然有人用尽一切办法也要置身其中。不过欧佩克开出的条件也是出了名的苛刻。而最气人的是,这些条件可不是努力一把就能达成的。第一条,加入欧佩克组织的国家必须是石油净出口国,这里面包含两个意思。第一,你家后院地下必须得有石油。我们知道,石油是古代动物和藻类的尸体残骸矿化后的产物,这东西有没有,全靠祖坟风水好,努力是没用的。但是,光有石油还不行,还得是出多进少才行。所以石油资源丰富如美帝或是咱们中国,可是国内需求旺盛基本属于只进不出的主,仍然没戏!第二条,申请加入的国家必须在根本利益上与各成员国相一致、能够被成员国的三分之二多数接纳,并为所有创始成员国一致接纳后,才能成为本组织的全权成员国。

  按照这个标准,欧佩克一直人丁不旺,最多的时候也只拥有13个成员国。最早加入的自然是发起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他们在欧佩克组织中地位超然,是属于护教法王这样的存在。之后是1961年加入的卡塔尔;1962年加入的利比亚和印度尼西亚;1969年加入的阿尔及利亚。到了70年代,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尼日利亚在1971年加入;厄瓜多尔1973年加入,而非洲的加蓬共和国是在1975加入欧佩克大家庭的。到这时,欧佩克的成员数量达到了巅峰。欧佩克成员并非只进不出,也有些成员因为各种愿意退出组织。第一个退出的是南美洲的厄瓜多尔。1992年,厄瓜多尔因为不满欧佩克的高额会费(这个纯粹是借口)和石油出口配额限制(这个才是真正的原因)而退出。

  不过到了2007年,为了享受作为欧佩克成员国的高石油出口价格,厄瓜多尔又重返欧佩克大家庭。1995年,加蓬共和国也因为会费的原因而退出欧佩克组织,不过次年加蓬境内新发现一个大油田,使加蓬的探明石油储量增加大约一倍,因此也有人怀疑加蓬的退出原因是对配额不满。最近一个加入欧佩克的国家是位于非洲西南部安哥拉,于2007年加入。而最近一个退出欧佩克的成员国是印度尼西亚,2008年,由于国内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产量的下降,印度尼西亚无力完成分配给自己的石油出口配额,只能退出欧佩克。

  凭什么是欧佩克

  凭借长期稳定的同盟关系和强有力的手段,欧佩克基本能够牢牢控制住国际石油市场。但在这些关系和手段的背后,是欧佩克的强大的实力支持。欧佩克组织成员国的石油总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9%,而成员国总产量则占据世界总产量的39%,这是什么概念?简要说来,就是世界上有一个组织控制着全球7成的石油储备并每年生产出全球4成的石油,就像一间公司里有一个人创造了公司一小半的效益并将构成公司命脉的7成资本掌握在自己手里。正是如此,欧佩克能够游刃有余的控制油价和产量。

  在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七个是欧佩克成员国;在石油产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四个是欧佩克成员国;而在石油出口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现任欧佩克成员国达到了六个,还有一个是前成员国。所以,没天理的不是欧佩克能够操纵国际油价;要是这些国家联合起来,还不能操纵国际油价,那才是真的没天理呢!

  没错,欧佩克操纵国际油价,让我们用不上便宜的汽油,但这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来理解。若是站在欧佩克成员国的立场上来看,他们联合起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自己的资源,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这又何错之有呢?更不用说欧佩克同时也致力于改善成员国的工业基础,让他们在还有石油的时候,就能够摆脱石油经济的束缚,避免因资源耗尽而再度陷入困境,这更是造福民众的大好事啊。事实上,欧佩克是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最早和影响力最大的原料生产和输出组织,是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避免沦为廉价原料供应地的最成功的尝试和范例。你可以不喜欢欧佩克,但是只要这个组织对于这些国家的民众有所帮助,它就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

  不过,欧佩克组织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各成员国的文化背景和部分成员国较低的经济水平,欧佩克中充满了阿拉伯式的狡诈和南美式的狡诈,仅有的几个非洲大叔也只是看起来老实而已。因此在欧佩克内部,互相推诿扯皮的事情那是家常便饭。由于这些内部矛盾,欧佩克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一度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导致国际油价跌至十美元左右一桶。后来,在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努力下,欧佩克重新团结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终于在最近几年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权威。不过,《三国演义》开篇那句话说得太好了,最近欧佩克由于各成员国在配额上的欺诈问题又变得不和谐起来。欲知后事如何,让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