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景来泼水节 仪式是通往心灵的路径
- 来源:假日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傣族,泼水节,释迦牟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31 08:15
千年傣寨勐景来,这里有最原味的傣族泼水节。它所承载和呈现的,不仅是顾名思义和广为人知的“泼水”祝福与狂欢,更诠释了节日的另一个名称——“浴佛节”的真谛,以及人们庆祝傣历新年的初衷。它有很多仪式,原始而虔诚,繁复而真挚。人们通过这些仪式,寻找通往心灵的路径。
在勐景来 泼水节不仅仅是“泼水”这么简单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它的庆祝活动大多围绕佛事而展开。隐于丛林深处的勐景来,是一座宁静祥和、古风犹存的村寨,至今还延续着织染、制陶、榨糖、造纸术等傣族传统技艺,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浴佛的传统仪式。
泼水节期间的勐景来是忙碌的,热闹的,欢愉的,空气中流溢着浓郁的傣历新年的气息。傣家人用轻柔甜美的语调,诉说着新年的愿望,传递着诚挚的祝福。上午8∶30,在一天中最为清朗的时刻,百名僧侣赤脚托钵,走过露珠还来不及退隐的绿色村寨,接受当地善男信女的布施供养。这项延续了2600多年历史的古老佛教习俗,让出家人获得供养、知量知足、专心修行,也让信众在布施的同时,耕耘于心灵之福田,使得他们拥有善良的品行,智慧的根基,快乐的天性,知足的常态。这是勐景来淳朴民风的由来。
神树、塔林、神泉 与水有关的虔诚佛事
托钵乞食仪式完成之后,人们聚集到菩提神树附近听经闻法、滴水祈福。传说神树是释迦牟尼的一位高徒传经到此栽种的,它的两根断枝落地都成活了。
这里有西双版纳规模最大的塔林。公元1082年,傣王召烛拉翁勐景来为了表彰101位高僧,共建大小佛塔101座,后被毁。现在的58座塔为后来修复。塔林是这座千年傣寨中最为壮丽的建筑景观,也是傣历新年佛事活动的主要场地之一。
佛事活动离不开水。菩提神树旁的有一口神泉,是泰国皇宫传记中明确记载的三口神泉之一,相传为古代王宫专用泉,泉水清洌甘美,四季水量不变。关于神泉更为古老的记载,是菩提神树种下之时靠它浇灌成活,因此被人们视为吉祥、幸福之水。佛事所用之水,是村民自发从神泉罐装担挑而来的。在菩提神树下,金色塔林中,人们用神泉之水浴佛,把旧年的尘埃轻轻洗去;佛爷在此诵经滴水,信徒听经拜佛,接受神泉之水滴洒,祈求家庭幸福、家人平安。勐景来沉浸在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当中。
泼水虽然只是章节 但它一直是节日的高潮部分
热闹和狂欢是从中午开始的。在傣族泼水节丰富多元的节庆内容中,泼水活动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但它同时也代表了庆祝活动高潮部分的来临。此时,在塔林草地上,露天佛像前,僧侣礼佛诵经,为佛沐浴,众人载歌载舞,泼水祝福。不管男女老幼,相识与否,都可以随时随地相互泼水,“谁被泼的水最多,谁就最幸福;谁泼出去的水最多,谁就最勇敢!”这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傣族泼水狂欢的场景。
在热闹的赶摆场 向白天的“流星”许下心愿
“赶摆”是傣族的一种盛大、隆重的群众集会活动。泼水节期间,勐景来古寨中的赶摆场,是另一处热闹的所在。传统的竞技、娱乐、表演类节目,如斗鸡、丢沙包、放高升、歌舞表演、集体舞蹈、服饰展示、武术表演等活动相继展开。视听享受之余,享用独具风味的傣家美食也是赶摆场的一大内容。
“高升”意为步步高升、风调雨顺,是傣族在重大节日或大型祭祀活动时必放的吉祥物。高升用竹子做成,里面装满火药,五六个小空竹筒绑成一圈,用一根长竹竿连接起来,点燃引线,腾空而起时发出“嗖嗖”的悠长呼啸声,最高可达五六百米。人们在高升腾起的刹那,向白天的“流星”许下愿望。
道一声“傣历新年快乐” 走向下一个泼水节
夜幕降临,人们开启了寻找光明的旅程。僧众点蜡、绕树祈祷、绕塔祈福。到勐景来参加泼水节活动的游客和当地村民一起,在僧众的带领下,纷纷点亮手中的蜡烛,驱散夜晚和内心的黑暗,祈愿新年的光明,末了还不忘互道一声“傣历新年快乐”。此时,有人放飞孔明灯。天上的闪烁繁星是冷的,古寨的点点烛光却是暖的。
待繁星睡,烛光淡,灯盏远,人影散,一年一度的傣族泼水节在一片安详静谧中落下帷幕。人们参与所有的仪式,都是为了和自己的心对话。传承千年古风、秉承传统仪式的勐景来,做起了香甜的梦。
明年泼水节,勐景来相见。
勐景来景区游览路线
勐景来景区游览路线:寨门→塔林→菩提神树→神泉→佛寺→贝叶经→迎宾树→凤凰展翅→民间赶摆集市→傣乡古寨→染布→榨糖→竹编→制陶→酿酒→寨神→铁艺→造纸→情侣树→民居参观→傣锦→圣泉河→打洛江→象山→229界碑
撰文|蒙雪明 设计|叶生娥 摄影|李植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