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同事的影响下,我开始种植植物。后来就跑偏了,一路转向种菜而去,把都市里的阳台,变成了我的菜园。
最多的时候,我的阳台上种了十几种菜,除了苦菜、小白菜、豆腐菜、菠菜、豌豆尖、雪菜等常规的蔬菜,还有折耳根、薄荷等凉拌菜,以及土豆、红薯、萝卜等吃块茎的蔬菜。小葱、大蒜、迷迭香等调味料也齐备,还种了一棵黄瓜、一盆草莓。
我是农村长大的,从小种菜,种植技术于我没有任何难度。相对难找的是种子,不过有了万能的淘宝,这也不再是一个问题。菜市场是我更为便捷的种子基地,很多菜买回来把叶子吃掉后,都还可以再种植。薄荷、豆腐菜直接把秆插播在土里即可,菠菜、茴香、小葱则留着心、连根种植。折耳根直接埋几根在土里,很快嫩芽就冒出土了,叶子可以凉拌,长两个季度,繁衍出来的根就长满整整一个花盆。土豆、红薯就更简单了,开春的时候埋两个在盆里,侍弄好就等着吃了。
迷上种植的时候,正是我的职业瓶颈期,压力之大无法想象。每天早上起来、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我阳台上的蔬菜,仿佛只要它们长得好,我就完全不用为生存发愁似的。
在家里煮面,锅里烧着水,拿把剪刀去趟阳台,蔬菜和佐料就都解决了。
后来,有了一个男朋友,他被我满阳台的蔬菜惊呆了。我们拿阳台上的蔬菜款待过好几拨客人,有一阵蔬菜吃不完,他还腌了半罐。
当然不指望这些蔬菜真的解决什么吃菜和温饱问题,更多的是种自我心理安慰。后来分手了,我把租的房子和所有东西留给他,带走的,除了衣服和电脑,就是阳台上种蔬菜的盆。
搬新家之后,我开始尝试起一些新奇的物种来,比如非要试试热带地区生长的香茅草和缅芫荽能不能在昆明种活,结果自然是失败了。去出差的时候,也常常带一些当地的菜种回来,有一次在石林带回的白菜种子,我种到它长得比我手臂还粗,完全舍不得吃。
买来紫薯,大的吃掉,几个小的种在花盆里,紫色的新芽两周就冒出土来,煞是好看。
阳台和屋子之间是整面墙的落地玻璃,绿绿的蔬菜在玻璃外简直是一道风景。它陪伴我发呆、煮咖啡、泡茶、阅读、工作、会友、沮丧、做西餐……这些蔬菜,成为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位姑娘,是个驴友,每次来昆明都在我家当沙发客。我们有着最舒服的相处方式,我不用把她当客人分精力去照顾,她也不会因为我是主人就不自在。我们在同一个空间里,各做各的事情,有空就聊一下,或者一起吃顿饭。有一次,我们一起种下几棵土豆,她说,等我下次回来,就可以吃土豆了。果然,她下次来的时候,我们挖开,收获了七八颗土豆。
哥哥家的小公主来,穿着我买的韩服,叽叽喳喳地围着那些蔬菜转,拿着手机给它们拍照,每拍一张,就叫一声“茄子”。在她的眼里,那些蔬菜,都是有表情的。
年龄渐长,越来越喜欢与这些蔬菜为伴。有时候,我能跟它们相处一整天。拿块毛巾打湿水,拧干,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擦拭上面的灰尘。边擦边跟它们说话:你最近长得好快啊,再长下去,俺的生命力都要被你秒杀了,有没有考虑过俺的感受。
我今天要把你摘来吃了,你说你是恨我还是高兴呢。
喂,你挡着旁边那位的阳光了,俺拨弄你一下,给它让让,人家也要晒太阳才能活得下去不是?
你长虫了耶,这是在拿生命引起我的关注啊。放心,我会照顾好你的。
兄弟,你这又长菜又开花儿的,要不要给你整个蜂巢在旁边,让蜜蜂来采采蜜?
……
跟这些蔬菜在一起,俺这个都市里的村姑,简直能一个人演一出戏剧。
撰文|朱莉娅 设计|代丽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