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抗戰攝影先驅致敬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抗戰,攝影,抗日戰爭
  • 发布时间:2015-09-06 14:40

  在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的日子裡,我的目光特別注視著抗日戰爭時代的攝影圖像,那些來之不易的珍貴影像,讓我們真切地回顧歷史,看到當年日本侵略者的殘暴、人民的苦難和抗日戰鬥的壯烈,令我深深感動。我對捨生忘死直面戰爭的攝影者們充滿敬意,其中,我最敬佩的是沙飛。

  沙飛是中國20世紀具有開創意義的攝影家,他以其滿含人道主義情懷和探索精神的攝影創作,留給中國寶貴的抗戰歷史影像。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掌握攝影技術的人很少,在軍隊裡更是稀缺的人才,加上戰爭環境中攝影材料、交通工具極端缺乏,所以戰地記者多數從屬於軍隊。沙飛就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的首位戰地記者。

  沙飛(1912-1950)原名司徒傳,廣東開平人,1912年5月5日出生在廣州。早年參加曾中國國民革命軍,後來在廣東汕頭無線電臺當報務員。1933年結婚時,為蜜月旅行購買了照相機,開始了他的攝影愛好。沙飛不但對藝術攝影有興趣,而且很快就利用攝影語言關注社會,決心成為攝影記者。1935年,他前往上海,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參加了上海黑白影社,並且結識了他敬仰的大文豪魯迅。1936年10月魯迅逝世,多種報刊發表了沙飛拍攝的魯迅最後的影像,引起廣泛震動。1936年12月、1937年6月,沙飛先後在廣州、桂林舉辦個人影展,令他名聲鵲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沙飛毅然前往華北抗戰前線,以攝影為武器投身抗日。他擔任全民通訊社的攝影記者,於9月奔赴山西,採訪剛剛取得平型關大捷的八路軍115師。10月,太原失守,他沒有隨全民通訊社撤往西安,而是應八路軍將領聶榮臻邀請,參加了八路軍,成為八路軍的第一個專職新聞攝影記者。沙飛先後擔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編輯科科長兼《抗敵報》社副主任、新聞攝影科科長,他創辦了軍中第一本攝影畫報《晉察冀畫報》,任畫報社主任。

  這位戰地攝影師懷著正義感走上戰場,他不畏槍林彈雨,用影像記錄我軍英勇戰鬥的事蹟、揭露日本侵略軍的暴行、表現軍民同仇敵愾抵抗侵略的意志。沙飛和他的戰友們拍攝了大量攝影圖像,編成《晉察冀畫報》,並且在極端艱難和動蕩不安的環境中印刷出版,在抗日根據地中流行,激勵軍民的鬥志。他們的照片還向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和傳媒發稿,在當時很有影響。日軍視《晉察冀畫報》為眼中釘,遂在以後的掃蕩中,將畫報社作為重點攻擊目標。1943年,晉察冀畫報社兩次遭到日軍突襲,同仁們與敵人搏鬥突圍,犧牲了9位戰友,珍貴的底片損失了一半,沙飛本人也身受重傷。

  這位不屈不撓的攝影戰士,領導戰友們重整旗鼓,很快使畫報復刊。他培訓出很多攝影和編輯人才,他們在後來幾十年中成為中國攝影界的棟樑。

  沙飛才華橫溢,動蕩的軍旅生活並未埋沒他的藝術靈感。他不但拍攝了大量真情實感的照片,而且會在適當時機運用藝術構思加強作品的表現力。在參加八路軍初期,他常在長城一帶活動,看到雄偉的古長城蜿蜒曲折地穿越崇山峻嶺,深受感動,便決心拍攝《戰鬥在古長城》的系列作品。沙飛採用美化的構圖,拍攝抗日部隊轉戰在長城上,表現出恢弘的氣勢,賦予歷史悠久的國防建築長城新的內涵。他的這一系列作品洋溢著民族英雄主義氣概,富有象徵色彩。

  令人唏噓的是,這位開創戰地攝影先河,把眾多可貴影像留給千秋萬世的攝影家,卻只活了38歲。

  1949年12月,沙飛因肺病在石家莊的白求恩和平醫院住院時,開槍打死為他治病的日本籍醫生津澤勝。原華北軍區軍法處判決沙飛死刑。1950年3月4日,曾經光彩照人的生命遽然而止。

  20世紀80年代初,沙飛的親屬和戰友們要求對該案重審。北京軍區軍事法院經數年調查,復審查明:沙飛當時患有「被迫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其行為不能自控,不應負刑責。1986年5月19日,北京軍區軍事法院判決:撤銷1950年的原判決。

  沙飛被恢復了名譽,他留下的寶貴影像,被埋沒36年後重新放出光芒!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