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计算机世界》三十年相伴前行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计算机世界》,三十年,相伴,前行
  • 发布时间:2010-08-31 09:54
  我手边有4 份不同年代的《计算机世界》报,见证了我与这份报纸相交相知的三十年。

  回想在上世纪80 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开启,微型计算机进入中国,计算机技术也开始了企业信息化的应用。

  当时,许多大学生和技术人员都十分渴望学习计算机技术。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工业自动化,加强计算机知识势在必行。但那时,相关资料只有几份学术刊物,更别说能够及时刊登新技术和新信息的报纸了。所以,当1980 年我在图书馆读到刚创刊的《计算机世界》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期《计算机世界》一篇《计算机与红楼梦》,谈计算机文字处理,让人耳目一新。

  从那时起,我就与《计算机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忠实的读者,我一直订阅直到今天;作为热心的作者,我一直投稿,坚持不断。其间我保存了不少报纸,有4 份印象最深。

  第一份是1982 年第9 期,纸张已经泛黄,一篇《Z80 微型机图像输入输出接口及应用软件》,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对我来说十分有纪念意义。那时纺织行业CAD 应用刚刚起步,将印花花型图案输入计算机是首先遇到的问题。我在纺织科学院老同志的指导下,将传真机作为输入设备,研制了接口和处理程序。当时Z80 微型机只有64KB 内存,图案信息必须进行压缩,也算是关键技术攻关。微型机根据花型控制喷液印花设备,对纺织印染行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很有意义。《计算机世界》采用一个新人的稿件,大大增强了我的自信心,鼓励我继续前行。

  第二份是1994 年第22 期的“MIS 专版”中,刊登了我的论文《MIS 软件二次开发的几个问题》,就某针织厂和毛巾厂MIS 开发,阐述管理软件二次开发的重要性。上世纪90 年代初,纺织企业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一波浪潮,许多大中型企业上了管理信息系统。当时纺织部计算中心选用了UNIX 操作系统平台、关系型数据库和第四代语言开发工具,实现了企业级的数据共享,提高了开发效率。该模式后来推广到多家纺织企业。《计算机世界》敏感地捕捉到这一信息化的热点,开辟专版集中讨论一些共性问题,专题中的韶关卷烟厂、涟源钢铁厂案例,都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而在专版中体现的“基于成功案例二次开发再推广”的思想,如今依然适用。

  第三份是2005 年第3 期编辑约我写的《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挑战》。当时我已调入纺织工业协会,在这篇文章中,我介绍了纺织行业在取消配额后的新时期,抓住机遇,在ERP、MES、软件行业化等领域取得可喜进展,分析了“十一五”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文章展现了纺织信息化走向普及和深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工作变迁和视角扩大的最佳见证。

  最近的一份是今年第一、二期,“2010 年行业信息化展望”刊登了我撰写的《纺织:强化公共服务平台》,介绍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纺织行业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十二五”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打好基础。这一次,我梳理了纺织信息化多年的发展轨迹,而《计算机世界》则从始至终见证,并积极地参与了这一进程。

  把三十年中的4 个切面连起来看,纺织信息化经历了从上世纪80 年代对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90 年代试点企业应用、本世纪初全行业的全面推进,到当前与工业化日益密切融合的演变过程。这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由技术驱动转向业务驱动,由重视网络建设转向重视应用系统开发, 由局部推进逐步发展到整体推进,由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的缩影。

  另外,从《计算机世界》的报道中,还可以看到三十年来的沧海桑田。

  以前谈技术,关注的是点对点通讯、COBOL 程序设计,以及对红楼梦的存储。如今互联网实现了当初人们对网络的梦想,云计算、SOA、物联网成为热点,流媒体备受欢迎。

  就产品而言,1982 年报纸的整版广告是西门子7500 大型计算机,代表的是计算机的“恐龙时代”。但就在同一期,赫然登出了英特尔公司286 微处理器的问世,揭示着新时代的开始。

  论知名IT 企业,1981 年的前五名是IBM、DEC、CDC、NCR 和宝来,而今天IBM 卖掉了PC 业务;DEC 早已被康柏收购, 后又投身惠普;年轻人更不知道何谓宝来。

  无限风光的是英特尔、微软、戴尔和苹果。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已经过了知命之年,见证了《计算机世界》从创刊的黑白铅印16 版报纸,发展到后来的彩色胶印上百版。近十年来,每年我都参加盛况空前的“IT 两会”,感受制造业信息化论坛反映出来的成熟与理性。《计算机世界》忠实见证和记录了中国信息化从起步到发展,从探索到成熟,从试点到推广,从普及到深入的风雨历程;见证和记录了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IT 产业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它自身也经历了从出生到成年,从激情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我衷心希望《计算机世界》在三十年的起跑线上,焕发新的青春活力,继续见证和创造中国IT 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